心理咨询吧 关注:195,672贴子:1,657,167
  • 42回复贴,共1

如何找一个靠谱咨询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咨询师功底是在哪里?其实是实话,是他的人格接受度,和是否能不让自己的反移情破坏咨询。一个是人格的成长一个是咨询师的自我觉察是否敏锐?现在我来教大家一个方法可以测试咨询师的人格接受度。
一般一个人受到攻击时会本能的保护自己,这个时候,防御性也就出来。他会因为本能保护自己而暂时偏离咨询师的角色。但咨询师的要求有一个是要算盘接纳来访者,这个是个人性想违背的,而我们就是看这个时候咨询师的功底。一个功底好的咨询师,在受到一些攻击时,依然可以贴着来访者走,(当然不是总收到攻击。)
那我们可以稍微挑战一下咨询师,看看他的反应如何。如,问一个问题,你是专业的吗?看起来你穿的不像是一个正规的咨询师。等等。。。。稍微挑战一下看看咨询师反应如何?
如果咨询师是这样回答我做了很多年了。。。。我学习过什么什么。。。这叫解释,这点大家都明白的吧。解释是谁的立场?毫无疑问是咨询师自己的立场,他现在他自己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来访者的立场上。一个有功底的咨询师,理应站在来访者的立场上,所以他的回答你们自己看,他如何回答的,他的立场是在谁那里?如果他收到一些攻击,依然立场在来访者那里,你别犹豫,就找他吧。因为这个时候他依然能不带防御,还是能为对面那个你考虑问题,至少,他的任何接受度还是不错的。。。
但千万记住,你们的感觉,有时语言会骗人的,你们还要看他的表情,神态,他是真正的接纳吗?
有人会问,是人怎么可能能做到如此?别忘了,一个真正的咨询师,他应该心胸开阔,否则,谈什么帮人走出泥潭。。。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7-05 01:21回复
    我不懂你为什么总是熬夜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7-05 02:26
    收起回复
      来访者:我觉得你不太专业啊?
      咨询师1:乐意咨询就咨询,不乐意咨询,散场。
      咨询师2:泠泠的眼光,不说话。
      咨询师3:这,你是想质疑我呢?还是想怎么着(暗想:难道这是要准备进入砍价的节奏)?
      咨询师4:你付的钱,现在想干啥?反正这钱是你付的钱。
      咨询师5:我们可以慢慢讨论你问的这个问题(暗想:正好我的绩效最近不太好)。
      咨询师6:靠,我就喜欢别人问我这个问题,来来来。。。。
      等等等等
      哪个可能最牛?:)


      IP属地:浙江4楼2017-07-05 12:07
      收起回复
        来访者:我觉得你不太专业啊?
        咨询师:哦,如果我处于你的这种状况,并且问出同样的问题,可能会是我感觉到,我不太信任我的咨询师。
        或许是我最近太焦虑了,或许是我对这次咨询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仅仅想要一个外界的肯定式的回答,以增加点信心。


        IP属地:浙江5楼2017-07-05 13:15
        收起回复
          付费咨询中,咨询师关注的重点是来访者,是来访者的体验、情感,哪怕讨论到咨访关系(比如来访说觉得咨询师不专业),关注的重点依然是在来访者身上,而不是咨询师本人。
          咨询师要去了解来访者为什么这么说,意图是什么,需求又是什么,而非解释自己专业不专业。
          不淡定的咨询师,总会露馅。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7-05 15:12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7-05 22:40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7-05 23:50
              回复
                在咨询的临场操作中,咨询师当然应该把咨询的关注点,放在当事人的情感,体验,需要(渴望)上,帮助当事人自己看到自己的内心的动力
                但是,每个当事人是不同的
                比如说,人格发展处于---佛洛依德所说的“肛欲期”的,或者说玛格丽特 马勒所说的分离个体化中的复合期以及实践期的当事人
                这类当事人的特点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如果当事人提一个问题,而咨询师置当事人的问题于不顾,返回来问当事人一个问题
                那么当事人会有一种“自己被否定,无视”的感觉,会有一种失去主动权的感觉,并且因为自己的问题被无视,会衍生性的浮现出自己这个人被无视否定的感觉,最终出现隐约的这个咨询师似乎要害我的感觉---这就是克莱因所说的偏执分裂位的---被害焦虑,,,,注意,这里说的是被害焦虑,而不是被害妄想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咨询师去,抱持他的内心的这个特点,偏执性的焦虑,阻抗,而不是只是用一种“就应该让当事人去看自己”的方式去应对这样的当事人
                咨询师可以去回应当事人的那个问题,同时争取把当事人的关注点放回到他自己身上去
                比如说---哦,你觉得我不够专业,恩,当然当事人有权利知道咨询师的培训经历,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培训经历是XXXXXXX,,,,,,不过,我同时很好奇,你刚才说--看到我的穿衣,你会觉得我不专业,那,你能说说,在你觉得怎样的衣着才是你心里的咨询师该有的样子(回应他的问题,让他觉得被尊重以及拥有主导权,同时去尝试性的去帮助当事人看看自己,让当事人对自己内心中对理想化内部客体做一个呈现---被自我看到)
                另外,对于许多从来没接触过心理咨询的当事人来说,你置他的问题与不顾(并时刻把问题回到当事人那去),会让当事人有鸡同鸭讲的感觉
                同时会有一种时刻被咨询师紧盯着的感觉,这会让他紧张,导致防御张力的升级,
                这就牵涉到当事人的防御或者说阻抗,该是抱持还是打破的问题,,
                ----问题太多,,三两句也说不完,,就此打住吧


                9楼2017-07-06 12:20
                收起回复
                  一个选者用人本主义疗法的咨询师和一个行为疗法的咨询师你认为他们对求助者会有一样的表现吗?求助者和咨询师是相互选择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7-06 23:00
                  收起回复
                    胸怀和格局,还有咨询师的人文关怀精神;都很重要。但这需要在咨询中去体验。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7-13 17:51
                    收起回复
                      233333333很生动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7-07-15 18:49
                      回复
                        没看完,但感觉说得很好,和我练的太极拳最高要求一样。舍己从人。绝大多数人做不到,都有反射性的自动保护。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7-21 18:58
                        收起回复
                          才发现您这样的在多年前就在这吧里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04-18 08: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