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至微信公众号:自说自话。
好像大概在四年前,学院搬家之事就一直在学校流传,当时我曾多方采证给予的答复是不会搬家,然后在三年前,学校搬家之事又吵的非常火热,谣言四起,那时候学院的命运已经不太能控制了,那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点击可见)关于学院搬家传言的理性分析不知道还有谁曾记得,那时是我们学院正在和先锋软件接触的过程中,不过最终接触没有成功,学校想留在南昌的路子一个一个都断了,最终学校最后还是跟从了省中央的领导,去了共青城。那篇文章廖书记还在,他当时答复已经换了口气,说的是:现在还没定。即使要去也是14级以后的事。现在要成真了,14级也都要毕业了。
2017年9月份,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青山湖校区不再有本科新生报道了,应该采取官方叫法,南昌校区。南昌校区的人也会一年比一年人少,最晚一年后,青苑即将关闭,以前南区和青苑的异地恋可以在一起了,南区也会跟随着时间慢慢消失,不知道过几年我们这个地方会被用于什么,如果还能做一个学校倒是好,还能回来看看,否则就只能留存于记忆中了。
不得不说,为了不搬去共青城,我们学校还是做了许多努力的,这不容忽视,只是条件和金钱不允许,最终只能服从。但是说到这里,也就要谈谈新校区的几个问题了。
首先,在《关于学院搬家传言的理性分析》中,我曾呼吁过,不希望只有新生去新校区,那会让我们学院积攒了十几年的校园文化遭受到重大打击,不过最终还是采取了这样一个最便于操作的方式。前段时间回学校的时候,曾和老师聊过社团和学生会等组织在新校区的发展问题,还好是有考虑的,只是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距离真是有点久远,网络和实际又有着很大的差别,仅仅靠周末的接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度也许还差着一点,各种活动也要新生自己去学习去弄了,现在也只能希望能传承做好吧。
谈完文化,就要谈谈建设了。学院一期工程建设没有图书馆,没有活动中心,没有活动中心勉强可以理解,才第一年,老师重心可能还不会过去呢,可为什么要把图书馆放在第三期,连第二期都算不上?别的学校图书馆早就在第一期建好了,而我们学生去了,除了教学楼没别的了。难道学校考虑的是想到时候把现在的图书馆整体搬迁过去,省点钱吗?可能咱们学校追求的是强身健体。
曾记得,学校一直被吐槽的是住宿不好,曾想,新校区了,学校住宿环境应该就好了,哪知道其他学校都是有卫浴的了而我们学校新校区依然还是公共卫生间,是,这确实是节省了费用还有防水方面的问题,但是一个新校区啊还是按以前的老想法办事真的合适吗?别谈什么老一辈多苦都过来了,时代不同了,说吃苦你怎么不一起跟着啊。而且都是同样新建的学校,为什么就这么大的差距呢?都不说和其他省份的三本专科,比不起,就一起共青这几个新校也比不起啊,空调倒是有了,都不要求说卫浴你能有独卫就不错啊。真是无语,不知道领导在想什么。如果说学校没钱,那就要问一下,这几个学校同样是和一个公司签的约,不能说有亲有疏吧?而且就这几个学校而言我们学校还是最大的。
唉,也是心痛。就写这些吧,只能希望以后学校在新校区的发展能好,老校区如果能被保留就最好了,要是建设了房地产倒是也不意外,这片地太值钱了。
还有两条没有说,一个是在共青,我们学校的校区不和那四所学校在一起,还是有些距离的,二学院新章程学院股份:南昌大学持股40%,共青城中航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持股60%。每年度,举办者(科院)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好像大概在四年前,学院搬家之事就一直在学校流传,当时我曾多方采证给予的答复是不会搬家,然后在三年前,学校搬家之事又吵的非常火热,谣言四起,那时候学院的命运已经不太能控制了,那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点击可见)关于学院搬家传言的理性分析不知道还有谁曾记得,那时是我们学院正在和先锋软件接触的过程中,不过最终接触没有成功,学校想留在南昌的路子一个一个都断了,最终学校最后还是跟从了省中央的领导,去了共青城。那篇文章廖书记还在,他当时答复已经换了口气,说的是:现在还没定。即使要去也是14级以后的事。现在要成真了,14级也都要毕业了。
2017年9月份,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青山湖校区不再有本科新生报道了,应该采取官方叫法,南昌校区。南昌校区的人也会一年比一年人少,最晚一年后,青苑即将关闭,以前南区和青苑的异地恋可以在一起了,南区也会跟随着时间慢慢消失,不知道过几年我们这个地方会被用于什么,如果还能做一个学校倒是好,还能回来看看,否则就只能留存于记忆中了。
不得不说,为了不搬去共青城,我们学校还是做了许多努力的,这不容忽视,只是条件和金钱不允许,最终只能服从。但是说到这里,也就要谈谈新校区的几个问题了。
首先,在《关于学院搬家传言的理性分析》中,我曾呼吁过,不希望只有新生去新校区,那会让我们学院积攒了十几年的校园文化遭受到重大打击,不过最终还是采取了这样一个最便于操作的方式。前段时间回学校的时候,曾和老师聊过社团和学生会等组织在新校区的发展问题,还好是有考虑的,只是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距离真是有点久远,网络和实际又有着很大的差别,仅仅靠周末的接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度也许还差着一点,各种活动也要新生自己去学习去弄了,现在也只能希望能传承做好吧。
谈完文化,就要谈谈建设了。学院一期工程建设没有图书馆,没有活动中心,没有活动中心勉强可以理解,才第一年,老师重心可能还不会过去呢,可为什么要把图书馆放在第三期,连第二期都算不上?别的学校图书馆早就在第一期建好了,而我们学生去了,除了教学楼没别的了。难道学校考虑的是想到时候把现在的图书馆整体搬迁过去,省点钱吗?可能咱们学校追求的是强身健体。
曾记得,学校一直被吐槽的是住宿不好,曾想,新校区了,学校住宿环境应该就好了,哪知道其他学校都是有卫浴的了而我们学校新校区依然还是公共卫生间,是,这确实是节省了费用还有防水方面的问题,但是一个新校区啊还是按以前的老想法办事真的合适吗?别谈什么老一辈多苦都过来了,时代不同了,说吃苦你怎么不一起跟着啊。而且都是同样新建的学校,为什么就这么大的差距呢?都不说和其他省份的三本专科,比不起,就一起共青这几个新校也比不起啊,空调倒是有了,都不要求说卫浴你能有独卫就不错啊。真是无语,不知道领导在想什么。如果说学校没钱,那就要问一下,这几个学校同样是和一个公司签的约,不能说有亲有疏吧?而且就这几个学校而言我们学校还是最大的。
唉,也是心痛。就写这些吧,只能希望以后学校在新校区的发展能好,老校区如果能被保留就最好了,要是建设了房地产倒是也不意外,这片地太值钱了。
还有两条没有说,一个是在共青,我们学校的校区不和那四所学校在一起,还是有些距离的,二学院新章程学院股份:南昌大学持股40%,共青城中航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持股60%。每年度,举办者(科院)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