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对于强化封建等级制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贾谊所说的“礼”,还具有社会道德规范的性质。他指出: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 礼之至也。”( 《礼》) 这里对君、臣、父、子、兄、弟、 夫、妻、姑、妇等,所提出的道德要求,都是“礼之至”的表现,都有道德规范的特性。同时,贾谊还通过对“品善之体”的论述,对有关德目进行了明确界定: “请问品善之体何如? 曰: 亲爱利子谓之慈,反慈为嚣;子爱利亲谓之孝,反孝为孽;爱利出中谓之忠,反忠为倍; 心存恤人 谓之惠,反惠为仇;兄敬爱弟谓之友,反友为虐;弟敬爱兄谓之悌,反悌为敖; ……期果言当谓之信,反信为慢; ……辞利刻谋谓之廉,反廉为贪;兼覆无私谓之公,反公为私; 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 ……厚人自薄谓之让, 反让为冒;心兼爱人,谓之仁,反仁为疾;行克其宜谓之义, 反义 为 ; 刚柔得道谓之和, 反和为乖 ……” ( 《道术》) 这些论述,不仅对“慈”、“孝”、“忠”、“惠”、 “友”、“悌”、“信”、“廉”、“公”、“正”、“让”、“仁”、 “义”、 “和”等道德条目的基本内涵,予以明确界说; 而且也对它们的对立面“嚣”、“孽”、“倍”、“仇”、 “虐”、“敖”、“慢”、“贪”、“ 私”、“邪”、“冒”、“疾”、 “ ”、 “乖”等不道德的东西予以明确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