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吧 关注:232,740贴子:1,258,119
  • 15回复贴,共1

文字:高贵,不过是一床棉被的厚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自网络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8-11 01:31回复
    二楼审核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8-11 01:32
    回复
      1966年9月3日凌晨,世人沉睡,恶鬼狰狞。傅雷朱梅馥夫妇于上海江苏路的家中双双自缢,为了防止自缢之后自己的尸身将上吊的凳子踢倒而吵醒深睡的邻居,这对决心自尽的夫妇事先在地上铺了一床棉被。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8-11 01:32
      收起回复
        就这样,中国文坛一颗至真至纯的灵魂以“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形式告别了那个肮脏的时代。我还记得当年我第一次读到这个细节的时候,震撼的久久不能平静,这种巨大的震撼难免会让我对这个细节产生情绪上的怀疑,会不会是作者为了拔高傅雷的形象而有意捏造?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8-11 01:33
        回复
          待到我读到傅雷留下来的遗书,我完完全全相信了傅雷夫妇在自缢前铺棉被的这个细节,傅雷留下的遗书干净坦荡,没有任何沉重冗余之笔,这封遗书是傅雷写给同在上海的妻兄朱人秀的:
          人秀: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8-11 01:34
          回复
            因为你是梅馥的胞兄,因为我们别无至亲骨肉,善后事只能委托你了。如你以立场关系不便接受,则请向上级或法院请示后再行处理。
            委托数事如下:
            一、代付九月份房租55.29元(附现款)。
            二、武康大楼(淮海路底)606室沈仲章托代修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请交还。
            三、故老母余剩遗款,由人秀处理。
            四、旧挂表(钢)一只,旧小女表一只,赠保姆周菊娣。
            五、六百元存单一纸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六、姑母傅仪寄存我们家存单一纸六百元,请交还。
            七、姑母傅仪寄存之联义山庄墓地收据一纸,此次经过红卫兵搜查后遍觅不得,很抱歉。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8-11 01:36
            回复
              八、姑母傅仪寄存我们家之饰物,与我们自有的同时被红卫兵取去没收,只能以存单三纸(共370元)又小额储蓄三张,作为赔偿。
              九、三姐朱纯寄存我们家之饰物,亦被一并充公,请代道歉。她寄存衣箱贰只(三楼)暂时被封,瓷器木箱壹只,将来待公家启封后由你代领。尚有家具数件,问周菊娣便知。
              十、旧自用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又旧男手表一只,本拟给敏儿与×××,但恐妨碍他们的政治立场,故请人秀自由处理。
              十一、现钞53.30元,作为我们火葬费。
              十二、楼上宋家借用之家具,由陈叔陶按单收回。
              十三、自有家具,由你处理。图书字画听侯公家决定。
              使你为我们受累,实在不安,但也别无他人可托,谅之谅之!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8-11 01:37
              回复
                这封书信,满纸都是君子之风,因为遗书而更彰可贵之处。
                最为难得的是,傅雷一心向死之际,留给人世间的最后一封书信,全然没有一句冤屈的怨言和愤怒的呐喊,面对那令其人格饱受摧残和折磨的环境,傅雷将自己称为“来自旧社会的渣滓”——这显然是一种认罪的语气。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8-11 01:39
                回复
                  他们夫妇并没有借由这封遗书反驳和痛斥当时的政治环境乃至自身蒙受的不白之冤,尽管这对一名蜚声海外的文人而言十分容易,也十分解气,但他没有这么做,他知道任何在遗书上的申辩和斥骂都会为身边的亲戚带来漫长沉痛的调查,以逼迫亲戚们和死去的自己划清界限才罢。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8-11 01:39
                  回复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谁也不知道傅雷夫妇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商定并写下这封遗书的,我们能知道的是,他们在遗书中妥善地安排了房租,以及给保姆周菊娣600元的过渡费,并表示“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这显然是担心他们死后,保姆在乱世中不能立刻找到工作而丧失生活着落。他们不仅连自己的火葬费都事前准备好,在这封遗书中,傅雷夫妇还三次道歉,为姑母、为三姐、为遗书的托付者朱人秀,“使你为我们受累,实在不安,但也别无他人可托,谅之谅之”!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8-11 01:40
                    回复
                      这真是只留清气满乾坤。在生无可恋的时候,他们还想着不给别人添麻烦,还想着尽量不要拖累和亏欠别人。我常想,一个人要有何等的境界,才能够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还能够从容地保持自己的教养,这样的灵魂是多么难得。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8-11 01:40
                      回复
                        椅子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8-11 01:52
                        回复
                          在那些有蛙声奏响,萤火虫伴随的岁月里,我们的心灵单纯随意。奶奶的大蒲扇摇曳最古老的童话,滋润乡村孩子的童年。青山和绿水就是生活,如同呼吸一般。野花疯长,年年岁岁,也不会因此博得我们的关注。因为它就在那,不离不弃,和我们相守千年,原以为会是一辈子的邀约,钢筋混凝土褪去了乡野最质朴的温柔,以粗砺野蛮的姿态占据祖辈时代栖身的家园。丢了蓝的天,艳的野。青山的姿态不再挺拔,绿水的蜿蜒无法妩媚。昔:江有汜,之子归。。。。。。
                          江有渚,之子归。。。。。。
                          江有沱,之子归。。。。。。
                          胡不归?归不去!归不去的炊烟笼罩的古老家园!归不去才知离开的是天堂!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7-08-14 1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