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阳喜欢我吧 关注:2贴子:96
  • 1回复贴,共1

我与数学竞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94年的夏天我到了镇上的东园中心小学念书。当时小学里的校长觉得我年龄不够,不让我上小学,我当时不知道哪来的爱读书的劲,估计是天天在家里玩玻璃弹珠玩无聊了,据我妈妈事后说,我当时死活要要上学,还采用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战略方针,不让我上就闹着不走,最后校长没有办法只能让我上学了。
暑假上学前,学校来了个选拔考试,考试过后按分数进行分班,把所有学生分成四个班级,考试成绩出来后,我成绩不理想,无缘尖子班,于是理所当然地,我被划入了比普通班还普通的班级,老师眼中的“阿呆班”。我依稀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所有科目的成绩都在班级5到10名左右,唯独数学从来没出过考班级前三,而且每次有加分题的时候我总是能考班级第一。因为我的数学老师特别有意思,每次附加题10分,如果能多用一种方法做就能再多加一分,这对于我这种比较马虎,但做题速度快的特别有优势,因为我有足够的时间想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解法。我当时的数学老师是一个很严肃的女老师,有时候课后会给班级的某几个学生上数学兴趣课,我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与其说那时候我对数学特别感兴趣,不如说我父亲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每次我从学校上完课回来,他都问我讲了什么,然后和我讨论。有时候为一个题目争得面红耳赤,也有时候两个人惺惺相惜,颇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彼此觉得天下除了对方再没有人能理解自己了。当然后来我知道了,我们的天下太小了,仅限于我妈。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是有一次有一道题,我爸的解法和我们老师的不一样,然后我父亲为了证明自己的解法更优,第二天竟然破天荒的去接我放学,然后跟我老师理论了半天。最后理论结果我早已忘记了。
我记得我一年级就参加学区的数学竞赛了,由于不是尖子班,班上只有2,3个名额可以参加数学竞赛,我想老师可能考虑到我每次都能做出加分题,所以也让我参加了。我并没有让老师失望,在整个学期的10几所中学里我是一等奖,更确切的说是第一名。赛后老师的表扬,亲朋好友的称赞,让我的虚荣心极度膨胀。然后在后来的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连续五年,年年都是学区的第一名。(我小学时五年制的)终于我也成了老师的眼中的"尖子生"了。其实我一直特别感谢我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实习老师,我现在忘记他是哪个师范过来的,也忘记他叫什么名字了,但我特别想找到他。如果有谁清楚95到96年度,在东园中心小学202班当数学实习老师的是谁,请联系我。我记得他当时特别喜欢我,给我买了一本趣味数学书,那本书让我学到了特别多的知识。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还让我参加舞蹈班的训练,我们排练的蓝精灵舞蹈,还有后来的小品。都让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短短的一个月时光,竟成了我小学校园里最美好的回忆。
最让我耿耿于怀的是小学最后一年的数学竞赛,学区里竞赛的全几名要到县城里参加全县的数学竞赛。那次我拿了二等奖,有三个一等奖。我后来觉得那次考试有漏题现象。因为我们最后一次培训,老师讲的10道题全部考了,而那十道题都是我教大家怎么做的,而且学区里的三个一等奖都是满分。一共20多道题,我只错了一道。但还是只有二等奖。我一直怀疑那次竞赛有问题。也因为这次我觉得自己可能只有在小地方才能脱颖而出,真正到了大县城,比自己厉害的人多得去了。
1999年,我小学升初中进了华侨大学附属中学,这所中学在市区,我择校的理由是父亲觉得我在市区学习可以接受到比较好的教育。到了附中后,发现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市里的学生有很大的差距,首先是英语,市区里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而我们村里来的,连a,b,c都不会,只会a阿o哦e额。由于小学并不用普通话,普通话也说得不好。唯一比较没有差距的学科又是数学,因为我们是科技实验班,所以当时数学老师让我们每人买一本数学竞赛阶梯训练。但她从来不讲上面的内容,不过当时我很认真的把上面的每个题都做了,初二的时候我拿了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金牌,当时全省就三个金牌。而且只有我一个来自非重点中学,又是一次自信心的强烈膨胀。然后就在骄傲和自满的情绪下度过了初中,当然理所当然的,古训又应验了,骄傲使人落后,中考的时候由于分数差3分没能进5中,进了泉州第七中学。
我一进高中就因为数学成绩好被数学老师任命为数学科代表。高一那年,我们学校高三的学长参加全国数学联赛获得一等奖,被保送到南开大学。学校的宣传和各种荣誉像光环一样笼罩着他。让刚刚进入高中的我们这些高一的小学弟们无比崇拜。高一下我就被班主任数学老师指认开始跟着高二的学长一起参加数学竞赛兴趣小组,每周都会去听课,当时上多了反倒不太喜欢去专研数学题,总感觉每周有固定的时间专门做竞赛题,平常就不用花时间去做了。于是基础越来越不扎实,到了高三才又开始紧张起来,因为当时觉得课内成绩不是特别好,如果竞赛拿不了奖就要去很一般的大学了。然后就开始认真,放弃了物理竞赛和化学竞赛,专攻数学竞赛。那时候强化做了好多平面几何和组合计数,图论以及数论的题目。然后终于在夏令营中拿到全省第二的成绩,在夏令营中,很荣幸的见到了奥数书的作者单壿老师和熊斌老师。可是在10月份的全国联赛中,成绩不是特别好,勉强拿了个一等奖,当时好像全省10几名的样子。然后开始了我的申请保送资格的道路。那时候好多学校已经过了自主招生的时间了。剩下的几个学校里,我被北大拒了,最后保送到浙江大学。确定保送后,依然没有跟数学竞赛脱离,每周都有个时间,给下一届的学弟们讲竞赛题。
收到浙江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里面附带着一份关于选拔丘成桐数学班的通知,然后就参加了面试。没想到就进了,进了高校后才知道数学并不像数学竞赛里的那样,好多题目并不需要什么技巧去解题,而是需要扎扎实实的基本功,需要把基础知识学好。然后刚进大一各种新鲜感,各种玩。就像许以超老师说的那样,“还是太年轻”。本以为我和数学竞赛的故事到这也就结束了。没想到读完研后,还是再给人家做关于数学竞赛的培训。好吧,与其说这辈子我和数学竞赛没完没了,不如说今生今世数学竞赛与我没完没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16 12:11回复
    文——匿名大神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8-16 12: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