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感觉《追忆似水年华》和其他意识流小说并不一样吧,特别是《尤利西斯》。其实《追忆》最大的功力是洗脑能力。其他的意识流作家实际上是采用意识绵延的这种手法创造出一种晦涩感,但是意识并不是作品表达的主题。《尤利西斯》是关于都柏林的小说,表达的是现代生活的卑琐感,《达洛维夫人》反映的是一战之后人们的那种心理创伤,《喧哗与骚动》反映的是美国南方家族的衰落,但是用这些来描述《追忆》就很不适当了。这本书大部分篇幅都力图表示我们人类感受到的是心理现实而不是客观现实,更进一步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快乐、悲伤我们强烈的挫败感从何而来,我们对世界的感受、对现实的感受是如何被我们建构起来的。一般来说,我们总是以为我们面对的世界是现实世界,是有规律的,但是对普鲁斯特来说恰恰相反,我们面对的完全是心理构建的世界,世界有规律是因为我们的心理活动自有其规律。读这本书最痛苦的一点就是发现我们深爱的那个人,其实是我们的自身欲望创造出来的,我们以为自己深爱某人,其实是因为某人正好出现在那个空缺的位置上了。实际上普鲁斯特进一步的意图并不是揭示生活的虚妄,心理的最高真实什么的,最根本还是让人们认识自己的心理活动,从而认识自我,这样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虽然他的预计略失误,他的书其实是很少有人读的。。(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