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吧 关注:267,634贴子:18,146,384

我的集邮点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谈起集邮,作为我这个70后而言,感触良多。追溯开始的时间,印象中,84,85年,全民集邮大潮到来,依稀记得在钟楼邮局柜台买的天鹅套票(人山人海,买到的票70分的缺齿),当时,西游记小票(不全)摆在柜台,面值销售。可惜作为学生,没有什么经济支配权,也仅仅是看个热闹。当时最高兴的莫过于小伙伴之间的邮票交换,尽管现在看来,大都是一些80年代中期的小票,缺乏基本的集邮工具和护邮常识,但那份情趣是现在的我始终无比怀念的。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有了自己第一本集邮册。
我的第一本邮册,里面绝大部分是母亲以前贴在笔记本里的記特信销票,记得当时把这些票在妈妈的帮助下,一张张剪下来,泡在水里,褪去胶印,和信封分离,然后晾干放进邮册。当时也不太懂,在邮局买了一本集邮杂志,让母亲用剪刀把一枚枚印刷精美的邮票图样剪下来,现在想起来,那种满足感依然还记忆犹新
毕竟是学生,而且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有经济实力去买自己心仪的新邮票,当时也不懂什么是集邮,仅仅觉得好看,周围的朋友,小伙伴都在集邮,适逢84年全民集邮高峰,因此,在母亲的帮助下,通过交换,极少的投资,逐渐有了自己第一本新邮邮册,邮票主要就是,扇面,青铜器,牧业等
转眼集邮热潮褪去,加之学业为重,我这个并没入门的门外汉逐步也随波逐流,不再关心邮票,集邮册也随之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这一搁置,转眼就到了96年前后,这个全民集邮的又一高潮期
96,97年,刚参加工作不久,适逢全民集邮又一高峰,印象中还是从世乒赛小型张开始,杜鹃花,兰花,红军邮等等。当时,重新回归,也算正式步入集邮行列。那个时代,案板街周末人满为患,很多交易都是邮人和在外摆地摊的邮商进行的。记得当时20块钱买了一套民居普票,后来陆续增加了95,96,92,93,94年的年册(现在开来是最不明智之举),另外说一下,没有去过上海,北京的邮市,但西安邮市给我的感觉并不好,大多价格高,品质差,态度,呵呵(个人一面之词,请不要对号入座)。不过在那个网络平台还不成熟的年代,我们这些邮票爱好者也只能忍耐,再忍耐
随着邮市热潮的渐渐冷却,可以说物极必反,大量的集邮爱好者和邮票牟利者(高潮期,以囤邮,高价卖出牟利,以此为理财赚钱为目的的一帮人,数量未为客观,这些人发现热点,往往型张论盒,邮票论版,囤货,以期价格上涨,抛出盈利),最终被无情的市场一次次戏弄,抛弃,最终,投资者赔的精光,集邮爱好者也大多远离邮票,当然,无序疯狂的市场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邮政天量的产品,粗略劣的质量册才是主因
再陆续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邮识的增长,加之工作后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于是,邮市低潮期并没有阻止我集邮的脚步。但是买的票大都局限于100块钱以内(新人的通病),陆陆续续买了一些82年后的一些小票,也碰到了形形色色的一些小邮商,说实话,大都邮德一般,不敢恭维。价格,品质,方方面面,也交了不少学费
跟薛总夫妻初次交易,还记得他们那时可能刚刚入行,还没有固定的摊位,但邮票的种类比较齐全,品质也不错,价格公道。当时一套文5深深吸引力了我,可惜1500,的价格将我拉回了现实,从那时起,去邮市,我基本都是在薛总那里落脚,也逐步购入了编号中的红旗渠,白毛女,妇女等,后来,逐渐增加了74年以后的邮票,一直没有间断,延续了5,6年,这中间,基本配齐了74到84年的小票,也按照薛总的推荐,碰到大块票,比如脸谱,杂技,山茶花,女教师等,也买了一些(我一般不买多余的邮票,一中一套,仅个人收藏,也没想到过以邮养邮)
2002年前后,最大的一次投入,就是1000元买了一张80猴(市价850),1500买了一张中银错片(97年,邮票价格高涨,碰到纪念邮资片JP,觉得价格便宜,所以当作一个投资 标的,一并收藏,一直到现在)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赵涌,一尘逐步出现,给我们这些远离马甸,卢工的爱好者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借助这个平台,我逐步对各个时期的邮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借助这个机会(邮票低潮期),在2004到2006年间,陆续收入了编号大全(3000),文革(缺文一和文十),以及老纪特里的菊花,金鱼,牡丹,蝴蝶和黄山小票。编号大全当时从赵涌购得,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但品质确实非常好。唯一遗憾的是,文一和文十由于价格(合计3万左右)过高,失之交臂,到2010年想补的时候,全品的价格已经接近10万了,索性弃之。而在一尘网上,看到了久违的一片红,梅兰芳型张(当时价格5万,可惜了,还是经济能力不足)。由于邮票市场的不景气,集邮队伍迅速萎缩,我这个本来意志力就不太坚定的跟随者,也慢慢减少了邮票的投资,转向其他投资品,时间大概从2006年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每年的年册投入也中断了。转而关注金银币和PP(缩量普资片)了。这个经历可能和邮票无关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24 18:26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8-24 18:2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写的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8-24 18:33
      回复


        IP属地:江苏5楼2017-08-24 18:39
        回复
          顶西安老乡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8-24 18:44
          回复


            IP属地:江西7楼2017-08-24 18:47
            回复
              顶前辈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8-24 18:47
              回复
                现在还有没有想购买的邮票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8-24 18:4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帮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8-24 18:48
                  回复
                    顶有故事的人,幸亏没入字画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8-24 19:15
                    回复
                      金银币也写写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8-24 19:27
                      回复
                        不错 有故事 85 97 真的好难忘 97年卢工买家把钱袋子都举在头上 有幸见识过 后来99年末算是真正踏上集邮之路 很有幸 00年5月就在报棚看到了当月集邮杂志4.8元一本 从此几年年年订 集邮知识倍增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8-24 19:44
                        回复
                          帮顶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8-24 19:46
                          回复
                            有故事,有方向!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8-24 19: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