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知青吧 关注:220贴子:2,197
  • 1回复贴,共1

请帮助一个聋哑孩子寻家(疑似天津支边青年后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根据孩子的记忆整理的相关资料:
我是一个聋哑人,大概出生于1971年,在1975年和妈妈在北京站走失。
六岁孩子对家的记忆:自己的家是在平原的农村,住平房,旁边是公路。还记得公路边上的地里都是树林,好像是杨树(或者是榆树)。家离镇里不远,离镇上的火车站也不算太远,去的时候有时走路或者坐马车去,走路的时候要半天时间,坐马车的时候也要2个小时左右(这个时间是志愿者根据孩子说的推测的,根据这个推断,孩子的家应该距离由火车站的镇子大约20公里范围之内),从镇上要坐两三天的火车才能到北京,在火车上妈妈给我买过面条吃,还给我买小人书看。回忆中家乡气候四季都有,见过下雪。记得家的附近没有河流和湖泊。家里有六口人,有父母还有哥姐和弟弟,但不知道姓名,也不知道自己的姓名。
记得家里过年的时候会用油炸粉条和寿桃上供。寿桃就是白面蒸的馒头点上红点(其实就是咱们的献盘),上完供就让我们几个孩子吃。具体怎么做的,孩子不清楚。但是孩子回忆寿桃是黄色的(可能是当年生活比较困难,掺杂了玉米面的缘故),还吃过黄米面做的粘豆包。孩子所说的粘豆包,通过和他沟通,应该说是类似于粘豆包的,但是不是粘豆包,经过核实,黄米面是蒸不出来包子的,经过和武威的爱心人士沟通,但是生活困难,武威有玉米面甜菜包子,并且放到水缸里保存。通过网络查询,天津有一个名小吃:玉米面豆沙包和孩子描述极其相似。
有一条公路从村里通过(砂石路面),过往的车辆是那种老式的解放牌汽车。怕出事故,所以妈妈不让我们去公路边玩。公路边上的房子是红砖和蓝砖的平房。离家不远有个学校,自己经常去学校玩,老师也喜欢我。我家乡比较贫困,好像吃过烧饼,玉米,小米,高粱粥,面条等等。自家的院子里种蔬菜,有黄瓜.豆角,还有向日葵。
吃水是井水或者是用压水机压水。 爸爸刨冰用的工具 是洋镐,
记得家里冬天下雪,爸爸会去刨冰块,然后把冰块打碎,在地上挖个坑,碎冰放进坑里,然后把鸡杀了埋在碎冰里,等到吃的时候再扒出来炖着吃。
冬天的时候妈妈把芸豆煮好了,一串一串放在小屋里冰冻几天再分给我们吃。 在我们小的时候爸爸还给我们做过柳笛玩,我和弟弟都喜欢吹。
我和弟弟比较淘气,有一次玩火把自己家的草垛点着了,妈妈生气地打了我和弟弟。我左脚踝骨的位置有烫伤的伤疤,是被粥(不记得是玉米粥还是高粱米粥了)烫伤的。记得小的时候,有个女孩拿着篮子拉我的手一起去山坡上拔野韭菜或什么野菜,摘花玩到日落。但印象中没吃过野菜。野菜的样子经过志愿者图片核实,应该是沙葱
孩子对下面这个推土机的场景有印象,估计他家周边应该有农场或者他家就是农场的,公路边和公路上都有碎石。公路的样子和下图感觉一样。

爸爸编的筐子是这个样子的,由于孩子记忆说当地很少的柳树,所以怀疑是红柳条编的 ,家里有类似的柜子上面叠被子 做饭用草地里拔的草或者玉米杆,妈妈拉风箱
和妈妈经常走过的地方一样,路边树上的喜鹊窝。
疑似镇子里的房屋(这是孩子从我们搜集到的平原堡的照片里挑出来的)

妈妈给我们分着吃一种糖,发黑的,放到玉米叶子上给我们吃(经宝贝回家志愿者走访黄羊镇糖厂老职工,他们说当年厂子附近的村民有在厂里做轮转工的,回家的时候会用茶缸或者饭盒将制糖过程中的半成品--糖膏带回家哄孩子)。
我的左手食指尖儿小的时候玩菜刀受过伤,现在还有伤疤。我的右胳膊肘关节处小时候被狗咬过,现在还有疤痕。
孩子记忆中原来家里住的是土房子,就在孩子丢失前新盖了房子,房顶上有砖砌的花栏,应该是可以晾晒粮食的那种,应该是木头玻璃门窗的(孩子回忆新盖的房子没有门和窗户,用咱们常见的棉线毯子来遮挡在窗户和门上的)。
二、甘肃志愿者的分析:
1、孩子的家应该是在一个井灌区,地下水位比较丰富(家家户户有自压井,灌溉用大口井);
2、孩子的家应该在公路边上,至少是现在的村或者乡镇所在地(那个时候有学校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大队部所在地或者以上);
3、孩子妈妈应该是当年的支边青年嫁给了当地人(用票卖肉,比较符合当年兵团供给制的,妈妈字写的非常好,爸爸不写字,其他妇女出去干活都用方巾包裹头部,妈妈出门干活戴草帽);
4、孩子妈妈极有可能是当年的天津支边青年,这么说的理由有以下两点:一是玉米面豆包,二是孩子丢失的地方,玉米面豆包这个理由当然有点牵强,但是如果说丢弃一个孩子为什么非要跑到北京去丢呢?估计是妈妈顺道,想一想那个年代可是好缺钱的;我记得有个资料显示当年农建十一师1964、1965、1966年招收全国各地支边青年近25000人,其中天津支边青年万人以上。
5、爸爸用柳条编的筐子,由于孩子记忆说当地有很少的柳树,所以怀疑是红柳条编的;
6、制糖过程中的半成品--糖膏,说明孩子的家距离糖厂不远,当年西北地区只有黄羊镇糖厂;
7、雪里埋鸡的现象:我们的志愿者有人曾经在金昌或者张掖附近看到过雪里埋羊肉的情景;
8、孩子没有吃过大米,小米、高粱倒是经常吃,符合河西地区的种植习惯;
根据以上8条线索,我们在全甘肃省所有国营农场(当年的农建十一师)及周边地区开展了排查,在甘肃符合肉票换肉的地方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玉门市官庄子(军垦站),一个是金昌市河西堡(当年这两个地方都有农建十一师的供应站)。酒泉周边的边湾农场以及下河清农场也是比较疑似的区域,是孩子的家的疑似地。
经过和当年支边青年李老的沟通了解,当年的玉门镇火车站只停慢车,而军垦站则是快车慢车都停靠的,当年只有两条砂石路,一条是军垦站到柳河的路,一条是国道312线,当年从饮马农场周边走军垦站必须是经玉门镇后再去军垦的。
当年的酒泉火车站、上河清火车站也是比较相似的地区之一
综上所述:手压井、砂石路、路边上、公路边上的房子是红砖和蓝砖的平房(饮马农场和玉门镇的房子)、两个不同的火车站坐车去了不同的地方(第一次应该是在玉门镇坐的火车,去兰州妈妈的知青闺蜜家告别,时隔不久第二次是在军垦站坐车返城回北京,当年的知青大返城)。孩子的家,极有可能是在玉门市饮马农场边上的国道312沿线。如果是在酒泉周边,那么(第一次应该是在上河清坐的火车,去兰州妈妈的知青闺蜜家告别,时隔不久第二次是在酒泉站站坐车返城回北京,当年的知青大返城)
如果你有线索,请你和志愿者淡泊联系。
电话:13830008567, QQ:529114020


1楼2017-08-27 16:46回复
    你好,我目前是一名大学生,我正在做一个被拐人员找家的采访,非常想要了解一下您的情况,如果您的记得一些当年的细枝末节,我会将你们的经历做成短片发在各个公众平台,也为你们找家多一份渠道,如果您愿意的话,可以回复我一下,希望没有打扰到您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7-11 17: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