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阳喜欢我吧 关注:2贴子:96
  • 5回复贴,共1

追逐,不乏乐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刷爆朋友圈,可以一窥北大经院生活与精神状态的好文。作者是我的小小小经院师弟兼老乡,不过今年也是要毕业的年纪了。当年入学其高中同学有另一篇人人好文被我转载于此(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清华北大 http://tieba.baidu.com/p/3770833146 )遂认识,后来又意外在经院导师的微信群碰面,我就名正言顺成了大师兄。这次想转,他万般不愿意。在我保证发在敝吧也不会有人看到,回复量不会超过10之后,他才勉强同意。我也只是履行自己的使命,把精彩的内容保存与此,无所他求。作者简介转自“北大经院人”公众号。【图片】王主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2013级本科生,国际关系学院双学位。曾任经院常代会秘书处主任。大一暑假任经院学生实践团领队,率九人团队赴深圳、贵阳分别考察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企业。实践团在学院展示评比夺得第一名。曾赴韩国参加“北大-成均馆大学”智异山挑战,徒步行走山路90公里,并作为中方学生代表在开闭幕式上发言。大三上学期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费用由淡马锡基金会全额资助。暑期赴巴克莱香港办公室全球市场部担任实习分析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28 06:02回复
    经济学是一场奇妙的结缘
    为何选择北大经院?这是展开主人公的故事之前读者可能会好奇的一个问题。记得高考出分后,对一塔湖图的向往让我对选校没有任何纠结。但对于为何结缘经济学这个问题,除了从小对商业财经的兴趣之外,还有另一番颇为意识流的解释。当时家里有一股声音是希望我承父业学医。可我闭上双眼,竟不愿去想象在人满为患的大医院每周一天专家坐诊的生活,也不敢想象曾含着泪才把手上的河蚌解剖完的自己到底如何才能对手术刀下的病患负责。那时的我转眼也有一些其他的考虑,自己好像对城建有一丝兴趣。为了研究城市道路、地铁、高楼的规划,有时倒还愿意浪费几个小时在“地铁族”,“高楼迷”之类的网站上。记得小时候每次路过家门口天桥,总会望着桥下的车水马龙发出感慨。无数的尾灯在脑中映成了一出延时摄影,成束的光带沿着道路被牵引着,并行、交汇。某一刻我会假想自己有幸站在了全知视角,看到许多资源如暗流一般同样在以特定的规律不断向前涌动着。我能清楚感受到自己内心有一种渴望,期许依循某种方法论去探寻社会资源流动过程中的奥秘。而经济学正是一门这样的学科,它运用逻辑与理性研究着社会运行与发展的规律。当时敬爱的副院长崔老师正好也负责我所在省份的招生工作,我在深入了解情况后遂决定报考经院。
    总要怀着热情上场
    刚进大一的我就深深体会到,北大的同学从来都不乏对学习的热情。大一上的高数是早晨第一堂,自以为已在挑战人类早起生理极限的我,每次都只能望着以女学霸为主的战线联盟早已占领的前三排暗自叹气。设想若以座位为坐标建立绩点柱状图,那么相信柱顶连成的平面可以用愈往前愈高的均匀坡面良好地拟合出来。偶有几只天资聪明数理优秀的学神往往因为迟到为后排保留了几座略显突兀的高峰。作为一名有着良好思想觉悟的高中生物竞赛党,我自知对于部分课程基础存在差距,有时也被迫对自己的智力产生怀疑,所以也唯有勤奋才有可能弥补驽钝。但正如有句话说得好,毫不留情的拆穿反倒是最好的慰藉,这种差距让我感到踏实。我知道自己对于眼前的挑战,总要怀着热情上场。
    正如北大自由包容的校风,这里的选课也是充分自由的。我一直认为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最具考验的部分是前两周的选课。尤其是对于社科院系的课程安排来说,作个不恰当的比较,选课周更有一种运筹帷幄之感,而考试周更多的是拼体力。选课过程就像作投资决策,一名尽职的投资者应当首先设定一个合理目标,其次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收集信息,对选课安排及所投意愿点作出最优的决策。北大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同学们跨专业选课。不囿于院系界限,发现所谓他山之石也是需要一定眼光的。
    远不止选课,我们所做的诸多努力其实都是在做一件事:降低信息不对称。我理解的信息不对称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在信息捕获能力上存在不对称。信息获取与个人的社交范围及交流主动性存在较大的关联,而在渠道相同的条件下,获取信息的质量也依然可能存在较大差距。即使身处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有效接收的信息量往往也是不够的。第二层,也是更进一层的不对称,是人与人之间在信息整理分析能力上存在差距。学会抓取碎片信息很有意义。我每天会留一些时间,尝试把当天收集到有价值的碎片信息整合到脑海已形成的体系当中。当然,为了避免干扰,如果是不影响最优决策的信息,便不必看得过重。
    相信从大二开始许多同学会开始双学位的学习,而我选修了国关双。让我内心锁定这个选择的,是大一下王锁劳老师所开设的《中东地区的国家关系》这门课。王老师对中东政治体系的生动讲述使我在脑海中围绕这一主题建立了清晰的框架。我也逐渐发现,那些自己在《环球时报》和CCTV News中了解到的事件之间原来也有着出人意料的逻辑联系。依照我个人的理解,国际政治可以用来作为历史学、经济学、甚至心理学的表现主题,而我对于这些话题都十分感兴趣。我强烈建议在低年级的时候选择有意愿修双学科所对应的通选课。这样可以提前感受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有兴趣、有能力修好这一门双学位。国关双平时给了同学充分的自由度,这也充分符合我个人对双学位拓展视野,作为辅助参考的定位。
    选择国关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从小我对各国的语言文字就有着很强的兴趣。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家父自己学不下去而扔给我的一本《标准日本语》开启了我长达五年的日语学习历程。韩语和法语也都多多少少学了一些,但“年代十分久远”,大概已是进初中之前了。我曾有过一撮不大切合实际的梦想,其一便是当时连家乡方言长沙话都说不大溜的我,对着《罗塞塔石碑》立下了一把“小旗”,这一生要学会说十门语言。我认为语言的魅力很单纯,它是人类沟通交流的润滑剂,更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平等与尊重。高中的前两年我会每周保证拿出至少五小时的时间,就各种话题同背景各异的外教们用英语进行小范围的深入交流。现在回过头看,这些在进大学之前所作的付出的确帮助我在进大学之后节约了成倍的时间,还算是比较值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8-28 06:03
    回复
      未名博雅以外的北大
      北大不仅仅给了我们未名湖和博雅塔,还让我们有机会体验外边的世界。大一暑假在家完成了同托福的交手后,我辗转北上去往韩国,作为北大代表团的一员同成均馆大学的同学们开启了十天的交流活动。看官们可能以为活动的地点无非是江南明洞新罗乐天,但其实我们那时去到了南部人迹罕至的智异山翻山越岭。一行近两百人穿着专业的装备,在与外界失联的情况下完成了近百公里的徒步之旅。回到家第二天,我又登上了南下的高铁,领着经院实践大男团一行九人在深圳、贵阳进行企业参访。也是无比怀念那段在深圳湾迎着风自由骑行,在苗寨大家一起胡吃海喝的日子。多亏有受访企业的大力支持,还有兄弟们的辛苦工作,十几天的实践之旅化成了一篇三万余字的报告,报告在全院也获得了第一名的荣誉。【图片】我于大三上学期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交换学习。新加坡作为一个岛国,扼住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在贸易、教育、法治等方面有着周边国家难以比拟的繁荣程度,足以被誉为东南亚最为独特的一颗明珠。我们刚刚在学校落定,狮城人民便迎来了50周年国庆。第一次参加外国的国庆节,很感动,也很荣幸。记得在庆祝前夕我曾经到过新加坡的国立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展区实在不算大,不过却把这个国家的历史完完整整地再现了出来。从岛上第一个部落淡马锡的出现到英国殖民者的到来,再到创造经济奇迹跻身亚洲四小龙,这期间许多前后发生的事件间细想也似乎有着关联。好奇的我在讲解员展示史料时发现了一个细节,李光耀在1963年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和1965年被迫脱离联邦时各签署了一份声明文件。而这两份效果完全不同的声明中有一整段没有任何改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搜索一下这背后的故事。这个国家的人民对于李光耀的感情是能够被真切感知的。国庆日当晚几乎全城所有的人都聚集到了滨海湾区域。大屏幕播放纪念国父的片段时,我看到周边的人都在静静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在这个以华人为主要族群的国家里,我作为一名外国人也能够隐隐约约感受到一丝共鸣吧。【图片】在交换期间我被分到了Tembusu 学院,这是新国立大学城四所本科生住宿制学院之一。在Tembusu,全校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被乱序分布在一幢20层的建筑里。虽说也是在著名的北大28楼“享受”过两年生活的人,拖着行李箱来到这栋富有设计感的宿舍楼前,看到每一块装潢配色都诚意满满,心中也依然是激动不已。在大学城里每一个学院都配有自己的体育馆,各球队每周都会定期进行训练。由于同学们的课程安排各不相同,白天时间难以统一,所以训练多安排在晚上进行。有一次我参加巧固球训练,大家一时兴起到了凌晨两点钟才上楼休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硬件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配套的餐厅为渴望国际化的“胃们”开设了各国美食主题日活动,的确满足了北大同学利用交换改善伙食的需求,同时也让我不禁赞叹学校真是深谙“高校稳定看食堂”之道。为了给同学们创造交流的机会,学院会强制要求同学们购买宿舍食堂早晚的餐券,而我也很乐意在饭点加入大家的谈话。在座的除了新加坡人及中国留学生外,还有来自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地区的交换学生。正因为大家都能够做到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习惯吃中餐、西餐、印度餐、清真餐的青年们能够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愉快地进行交流。【图片】如果在北大的生活主要是利用学习之余娱乐,那么在新国立,游玩体验的机会就多出了不少。Tembusu学院的老生们会为新入住的同学准备一个长达四天的迎新活动。圣淘沙海滩大战等集体活动在体现出坡城青年如此“会玩”的同时,也透出学院对新同学的关怀。作为交换生,旅游的范围当然不能局限在新加坡。“任何人的心放置在四季如夏的气候里都会变得燥热起来”这聚会成为了我给自己的合理借口。从入学起,我就不争气地翻开了本地生为交换生提供的《东南亚旅游指南》。仗着这里低廉的出行成本与淡马锡提供的奖学金,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期中考之后跑到柬埔寨看吴哥窟的日出,在期末考尚在半程时飞到马来西亚兰卡威去开启人生的第21个年头。我在巴厘岛的印度神庙与曼谷唐人街也留下了足迹,当然那里也还印有我突然接到面试通知时的一脸诧异。【图片】说是以玩为主,其实在新国立的课业压力也很难谈得上轻松。抱着多选几分课权当赚学费的心态,一任性选了相当于北大18学分的6门专业课。许多热门课程还是和靠谱队友一起同对方学校教务几经斡旋才成功到手。另外,Tembusu 学院还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学分其独立开设的课程。课程形式全部都是小班讨论,主题有“达尔文进化论”、“摄影进阶”、“侦探之路”等等。学院里还配有一个独立的图书馆,里边的书都是由院长从世界各国挑选而来。作为一名资深地图迷,我在对《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与《新加坡城市规划历史》的钻研中收获了真切的满足感。《鳞翅目标本集》也算是让我回忆起了高中死磕《无脊椎动物学》的日子。就本科生课程,或者说具体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8-28 06:03
      回复
        未名博雅以外的北大
        北大不仅仅给了我们未名湖和博雅塔,还让我们有机会体验外边的世界。大一暑假在家完成了同托福的交手后,我辗转北上去往韩国,作为北大代表团的一员同成均馆大学的同学们开启了十天的交流活动。看官们可能以为活动的地点无非是江南明洞新罗乐天,但其实我们那时去到了南部人迹罕至的智异山翻山越岭。一行近两百人穿着专业的装备,在与外界失联的情况下完成了近百公里的徒步之旅。回到家第二天,我又登上了南下的高铁,领着经院实践大男团一行九人在深圳、贵阳进行企业参访。也是无比怀念那段在深圳湾迎着风自由骑行,在苗寨大家一起胡吃海喝的日子。多亏有受访企业的大力支持,还有兄弟们的辛苦工作,十几天的实践之旅化成了一篇三万余字的报告,报告在全院也获得了第一名的荣誉。【图片】我于大三上学期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交换学习。新加坡作为一个岛国,扼住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在贸易、教育、法治等方面有着周边国家难以比拟的繁荣程度,足以被誉为东南亚最为独特的一颗明珠。我们刚刚在学校落定,狮城人民便迎来了50周年国庆。第一次参加外国的国庆节,很感动,也很荣幸。记得在庆祝前夕我曾经到过新加坡的国立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展区实在不算大,不过却把这个国家的历史完完整整地再现了出来。从岛上第一个部落淡马锡的出现到英国殖民者的到来,再到创造经济奇迹跻身亚洲四小龙,这期间许多前后发生的事件间细想也似乎有着关联。好奇的我在讲解员展示史料时发现了一个细节,李光耀在1963年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和1965年被迫脱离联邦时各签署了一份声明文件。而这两份效果完全不同的声明中有一整段没有任何改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搜索一下这背后的故事。这个国家的人民对于李光耀的感情是能够被真切感知的。国庆日当晚几乎全城所有的人都聚集到了滨海湾区域。大屏幕播放纪念国父的片段时,我看到周边的人都在静静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在这个以华人为主要族群的国家里,我作为一名外国人也能够隐隐约约感受到一丝共鸣吧。【图片】在交换期间我被分到了Tembusu 学院,这是新国立大学城四所本科生住宿制学院之一。在Tembusu,全校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被乱序分布在一幢20层的建筑里。虽说也是在著名的北大28楼“享受”过两年生活的人,拖着行李箱来到这栋富有设计感的宿舍楼前,看到每一块装潢配色都诚意满满,心中也依然是激动不已。在大学城里每一个学院都配有自己的体育馆,各球队每周都会定期进行训练。由于同学们的课程安排各不相同,白天时间难以统一,所以训练多安排在晚上进行。有一次我参加巧固球训练,大家一时兴起到了凌晨两点钟才上楼休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硬件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配套的餐厅为渴望国际化的“胃们”开设了各国美食主题日活动,的确满足了北大同学利用交换改善伙食的需求,同时也让我不禁赞叹学校真是深谙“高校稳定看食堂”之道。为了给同学们创造交流的机会,学院会强制要求同学们购买宿舍食堂早晚的餐券,而我也很乐意在饭点加入大家的谈话。在座的除了新加坡人及中国留学生外,还有来自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地区的交换学生。正因为大家都能够做到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习惯吃中餐、西餐、印度餐、清真餐的青年们能够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愉快地进行交流。【图片】如果在北大的生活主要是利用学习之余娱乐,那么在新国立,游玩体验的机会就多出了不少。Tembusu学院的老生们会为新入住的同学准备一个长达四天的迎新活动。圣淘沙海滩大战等集体活动在体现出坡城青年如此“会玩”的同时,也透出学院对新同学的关怀。作为交换生,旅游的范围当然不能局限在新加坡。“任何人的心放置在四季如夏的气候里都会变得燥热起来”这聚会成为了我给自己的合理借口。从入学起,我就不争气地翻开了本地生为交换生提供的《东南亚旅游指南》。仗着这里低廉的出行成本与淡马锡提供的奖学金,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期中考之后跑到柬埔寨看吴哥窟的日出,在期末考尚在半程时飞到马来西亚兰卡威去开启人生的第21个年头。我在巴厘岛的印度神庙与曼谷唐人街也留下了足迹,当然那里也还印有我突然接到面试通知时的一脸诧异。【图片】说是以玩为主,其实在新国立的课业压力也很难谈得上轻松。抱着多选几分课权当赚学费的心态,一任性选了相当于北大18学分的6门专业课。许多热门课程还是和靠谱队友一起同对方学校教务几经斡旋才成功到手。另外,Tembusu 学院还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学分其独立开设的课程。课程形式全部都是小班讨论,主题有“达尔文进化论”、“摄影进阶”、“侦探之路”等等。学院里还配有一个独立的图书馆,里边的书都是由院长从世界各国挑选而来。作为一名资深地图迷,我在对《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与《新加坡城市规划历史》的钻研中收获了真切的满足感。《鳞翅目标本集》也算是让我回忆起了高中死磕《无脊椎动物学》的日子。就本科生课程,或者说具体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8-28 06:04
        回复
          回顾生活不乏感触
          到了大三下学期,生活依然紧凑而充实,但自己的时间安排的确更加可控了。每周能够余下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调理营养,强健身体的任务。在韩国、新加坡交流期间感受到的是,义务兵役制给了当地男生两年的时间充分锻炼。不得不承认,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个人形象管理能力使得其整体气质水平还是略胜于国内高校的男同胞们。
          从另一个层面看,人在无尽的忙碌当中,兴奋阈值会越来越高,也逐渐会懂得停下脚步思考的意义。意识到其实每学期只要尽全力将真正具有重要意义的两三件事做好,也算是一种进步。从未在学期中参加实习,也算是让我少了挺多折腾。我个人可能更感兴趣于和一些专业背景不一定相同但都十分有趣的朋友谈天说地,汲取不一样的灵感。虽然我自己的风险偏好并不激进,但我同意某位前辈的观点,即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分配一定的精力来投入试错学习的过程。学会怎样利用大学的时光去低成本地试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能。当自己觉得对于未来已经胸有成竹时,不妨想一下如何在这看似完美的计划里边多添一些枝节。人在试错的过程更能看清自己的目标,也能给自己发现更多的选择。正因如此,主动的试错反而能避免不少被动的焦虑与失落吧。
          说到风险收益的决策,我想到了自己曾跨院选修的《行为经济学》课程。在这门课上,孟老师曾谈到行为经济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某种现象,即决策者很容易高估自己在短时间内得到的成就,却倾向于低估在长期能够得到的东西。用财务的术语来表述,人给了未来现金流一个很高的折现率,或是根本对于未来现金流视而不见。亲历若干次的头脑发热,我意识到的确需要花一番功夫来克服评价体系中固有的偏误。希望师弟师妹们日后在选择或者放弃一些选项时,能够在一个更加长期的框架内进行理性决策。
          另外一点的感触,是应当合理看待日趋标签化的社交形式。诚然,对他人的标签化认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交的效率,将自己标签化也能使他人更快认识自己,从而寻找到认同感与归属感。这种倾向与大环境下对人的评价机制不完善有关。但过分热衷于这样的接触方式,或是着迷于自己的标签,都会限制自己的发展,最终自我实现为标签本身。保留一份深入了解他人甚至自己未知一面的探索欲,往往反倒是难能可贵的。
          写在最后
          最近只要有时间总会和一些好朋友交流,聊到后半程总会不自觉地谈谈自己的缤纷梦想。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一种近乎执拗的笃定。早出晚归,终究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预期。如果说这种笃定在心底弥漫久了变成了一种公理,那么相信也是含着一份对于远方的情怀吧。
          望追逐缤纷梦想的过程于你于我,亦永不乏乐趣。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8-28 06:04
          回复
            文——王主丰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8-28 06: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