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保持和提高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1]。然而我国的大部分传统肥料当季作物利用率较低,仅为30%左右[2]。如此低的利用率,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成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和蔬菜NO3-含量超标、N2O、NO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3]。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制能够控制养分释放的肥料,要求肥料养分的释放节律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相吻合,既可以实现省工高效的一次性施肥、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控释肥料是结合现代植物营养与施肥理论和控制释放的新技术,并考虑作物营养需求规律,采取调控技术延缓或控制肥料在土壤中的释放量与释放期,使其养分释放模式与作物养分吸收相协调或同步的肥料[4]。控释肥料最大的特点是能使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简化施肥技术,在施肥上可以一次基施,不用追肥;在耕作上可以进行接触施肥和简化农业耕作;在效益上,可以提高养分利用率,省工节肥,减少过多养分对环境的污染[5-6]。目前,我国控释肥料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应用数量正在增加,施用效果显著。据统计,2014年,我国缓控释肥的产量达到285万吨,表观消费量约为252万吨。
当前,控释肥料的研制成为国际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竞争的重要领域[7]。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控释肥从生产技术到产业发展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理想发展时期。特别是2015年农业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为控释肥的发展带来良机。根据我国实际发展情况,降低缓控释肥成本,面向大田作物,开发新型控释材料及新工艺和配套新设备是今后缓控释肥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控释肥料的研制成为国际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竞争的重要领域[7]。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控释肥从生产技术到产业发展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理想发展时期。特别是2015年农业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为控释肥的发展带来良机。根据我国实际发展情况,降低缓控释肥成本,面向大田作物,开发新型控释材料及新工艺和配套新设备是今后缓控释肥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