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临近及发生时,震源区上空形成低压区。(孕)震区低压产生后,除了可以产生低压系统一般会产生的强对流天气:强降水、雷暴、狂风、龙卷、降雹之外,特别是在干旱地区,还会引发沙尘暴。孕震区低压源于孕震期间地壳应力水平增强产生的大量微破裂,微裂有利于地下气体(在地球内部大量存在,见于但不仅限于火山喷发现象和地热气田等)的排出。从地下一定深度排出的地气因其温度高、湿度大而密度较低,盘踞在震区上空就使那里出现低气压。排气强烈时,一个具有气象意义的低压系统即在震区上空形成。这种强烈排气在一次强震前会不止一次地发生。地震发生时(暨震后短时)由于主破裂形成引起的地球排气同样会导致震区低压系统的出现。
(孕)震区低压引发沙尘暴的具体机制在于一方面这种低压系统会像抽水泵一样不断把空气吸引向未来震区,从而可能影响盛行风或冷空气,使其强度增大,在经过沙尘源地时吹沙引发沙尘暴。另一方面,这种中小尺度的低压系统可以随大气环流运移。移动中经过沙源地时低压可能引发强烈的干对流,进而引发沙尘暴。特别是这种中小尺度的低压系统碰巧遇到南下的冷空气时,原本不具有杀伤力的冷空气会大大助力干对流,使沙尘暴的规模大增。
所谓“具有气象意义的低压系统”何时在震区上空形成?产生于这种低压的沙尘暴最早何时会现身?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是“因震而异”的,只是不知是否有对于人们防震有一个有意义的时间范围。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前6天的8月2日下午17点30分,距九寨沟1000公里的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发生强沙尘暴,一面“沙墙”自西向东迎面而来,能见度下降至20米(下图)。



此前3个月,2017年5月3日16时10分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称“阿拉善盟西部和北部、巴彦淖尔市西部和北部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

新疆有广大的沙源地,8.9精河6.6级地震前多地发生能见度不足500米的强沙尘暴甚至超强沙尘暴。下面是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末日沙尘暴”。
2017年4月14日,南疆多地轮番上演阵雨、大风、沙尘暴天气。9时42分大风卷着黄色的沙尘扑向若羌,最小能见度不足200米(下图)。若羌-精河相距750公里,这次沙暴发生在精河地震前近4个月。


4天以后,4月18日14时左右新疆农二师且若垦区遭遇沙尘暴天气袭击,能见度不足100米(下图)。



2017年5月30日晚,新疆南疆盆地西部的一些地方出现沙尘天气,皮山县(距精河870公里)出现强沙尘暴(下图)。




2017年6月7日16点起若羌县境内自西向东遭遇沙尘暴袭击(下图)。

下面几个近期发生过“末日沙尘暴”的地方离九寨沟、精河等震中都较远,至少有1350公里,这几个沙尘暴或者与这两个地震“均无瓜葛”。2017年5月1日,内蒙古二连浩特市遭遇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下图)。

2017年5月4日内蒙古地区迎来今年最强沙尘暴。



4个多月后,据报道几天前的9月8日晚19时许,甘肃省西端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忽然出现一块“沙屏”。“沙屏”行动很缓慢,越来越黑,持续了将近五分钟,紧跟着天越来越黄,能见度低于五米(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