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林奇吧 关注:12贴子:1,342
  • 6回复贴,共1

《读书会 17》刘润:5分钟商学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福建1楼2017-11-08 08:56回复
    自序: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你必须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构建自己的协作关系、塑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呵护自己的名声、把注意力投放到产出更高的地方。


    IP属地:福建2楼2017-11-08 08:57
    收起回复
      (第一篇)
      第一章 消费心理学
      1、让用户从最有钱的那个心理账户花钱——心里有数账户
      -有的时候,客户不是觉得贵,只是觉得你的东西贵,因为你放错了账户。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小气,也没有绝对的大方,只有一个人对商品价值的判断——他认为商品值不值这个价。
      -每个人都把等值的钱分门别类地存在了心里不同的账户中。客户并不小气,只是商品被错放在了他不愿意付费的心理账户中。要让客户把钱从不愿意花钱的心里账户转移到愿意消费的心理账户,就要改变他对商品的认知。
      2、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沉没成本
      -人们往往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前期投入越大,后期就会忍不住投入更多。
      -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看这件事情未来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同时也会看过去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投入了多少。
      -沉没成本即已经产生的花费,也叫作“既定成本”。沉没成本没有好坏的区别。由于沉没成本心态的顽固性,有目的地给对方制造沉没成本,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成功率。反过来,如果能够克服这种心理偏见,不被这种情绪所左右,就有可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商业判断。
      3、贵和便宜是相对的——比例偏见
      -找到一个小的价格基数,展现一个大的优惠比例,会让消费者获得巨大的价值感。
      -在很多场合,人们本来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比例偏见却使人们更倾向于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比例偏见的应用方式
      (1)在促销的时候,价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到获得更多优惠;价格高的商品,则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优惠。也就是说,价格低的时候讲比例,价格高的时候讲数值。
      (2)用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价格变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这样会产生很划算的感觉。
      (3)把廉价的配置品搭配贵重的商品一起卖,相对于单独卖这个廉价商品,会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价值感。
      4、得到100元,可以弥补失去100元吗?——损失规避
      -一个人因失去带来的痛苦,比等量得到产生的快乐,强烈2.5倍。
      -得到的快乐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带来的痛苦,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叫作“损失规避”。
      -利用损失规避,可以:
      (1)用换购(以旧换新)的方法来替代打折。
      (2)用获得的表述框架来替代损失的表述框架。
      (3)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大胆推出“无理由退货”,其实消费者一旦购买,就会非常害怕损失。
      5、拉个垫背的,显得你便宜——价格锚点
      -消费者并不是为商品的成本付费,而是为价值感付费。价格锚点的逻辑就是让消费者有一个可对比的价值感知。
      -面对大量的商品,消费者是很难找到一个所谓的“合理价格”的,因为合理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的饿,而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感知决定的。
      -运用价格锚点来引导购买的两个原则:
      (1)避免极端。在有三个或者更多选择的时候,很多人不会选择最低和最高的,而是更倾向于选择中间的那个商品。
      (2)权衡对比。当消费者无从判断价值高低的时候,他会选择用同类商品做对比,让自己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


      IP属地:福建3楼2017-11-08 08:58
      回复
        第二章 行为经济学
        1、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吗?——结果偏见
        -不能有“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的心理,因为有时候瞎猫也会碰到死耗子。
        -结果偏见,指的是我们看到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立刻认为他的所有行为都是正确的、有道理的。
        -这种结果偏见,会让我们从正确的结果推出错误的原因,又因为坚信并且执行这个错误的原因,从而滑向失败的深渊。
        -避免结果偏见有两个方法:
        (1)要在归纳法之后加上演绎法。
        (2)学前三问。
        2、为什么我们会喜新厌旧——适应性偏差
        -工资是用来支付给责任的,责任越大,工资越高。涨工资,是因为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发奖金,才应该用来奖励突出的业绩。
        -涨工资只能让一个员工快乐三个月。
        -工资从来都不应该作为一种激励手段。
        -人们对好的、坏的环境,最终都能适应。我们羡慕有钱人奢华的生活,但有钱人并不一定因奢华而感到幸福。所以,只有得到的那一瞬间才快乐,失去的那一瞬间才痛苦。之后,终会适应。
        -运营适应性偏差这种强大的行为心理,可以:
        (1)阶段性给予,延长用户的幸福感。
        (2)不断提供变化的刺激,给用户意外的幸福感。
        (3)善用相互比较,让用户获得对比带来的幸福感。
        3、为什么妈妈们喜欢在朋友圈晒娃——鸡蛋理论
        -想办法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甚至付出一些劳动,会有效促进产品销售。
        -鸡蛋理论,也叫“宜家效应”,是指人们在一件物品上投入的劳动或者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它的价值。
        -运用这套理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1)让用户有参与感,比如投票、选择、搭配等。
        (2)让用户付出劳动,把30%的工作留给用户自己做,这个商品就能在用户心中价值倍增。
        4、全世界一半的娃都丑到了平均水平以下——心理概率
        -事实上,人们的直觉和客观概率常常是不相符的。不要太依靠主观判断,我们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眼见为实和先入为主的概率偏见当中。
        -大多数人对比率和概率的感觉都是有问题的。
        -人们的直觉和客观概率常常是不相符的。行为经济学家把人们自以为的概率称为“心理概率”,而心理概率和客观概率不吻合的现象,叫作“概率偏见”。
        (1)代表性偏差。
        (2)可得性偏差。
        (3)沉锚效应。
        -如何绕过认知偏差,让心理概率和客观概率更接近,从而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呢?
        (1)学好数学。
        (2)对于没有办法验证客观概率的问题,也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直觉。
        5、不买最好,只买最贵——凡勃伦效应
        -有时候,消费者购买某些商品,是为了获得心理满足。如果商家能做到让消费者恰到好处地炫耀、不露声色地“装”,那么商品卖得越贵,越有人买。
        -商品的价格可能差异很大,关键是看卖给了谁,满足了什么需求。
        -炫耀需求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东西越贵,越值得炫耀,就能卖得越好。
        -消费者购买某些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1)贵不是目的,炫耀才是。
        (2)穷人也有炫耀需求。
        (3)医生甚至可以用凡勃伦效应治病。


        IP属地:福建4楼2017-11-08 08:58
        回复



          IP属地:福建5楼2017-11-08 09:03
          回复
            (完)


            IP属地:福建15楼2017-11-08 0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