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黄皮梢腐病?
黄皮梢腐病学名Fusarium lateritium,黄皮梢腐病,又称为黄皮死顶病。在广州、南海、东莞、三水、惠州、汕头等地普遍发生。发病轻者减产,重者无收,甚至全园被毁,严重的病梢率达70~90%。又称为黄皮死顶病。是黄皮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黄皮产区发生普遍,分布在广州、南海、东莞、三水、惠州、汕头等产区。严重时植株死亡。
(1)加强果园管理 增施腐熟有机肥,合理灌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科学修剪,剪除病梢、病叶、病枝条及茂密枝,调节通风透光,注意排水措施,保持果园适当的温湿度,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减少病源。
(2)因地制宜的选种较抗病品种。
(3)严格进行检疫,新进苗木最好进行消毒处理。
(4)化学防治 一经发现有病害症状,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氧氯化铜胶悬剂500倍液等。

梢腐嫩芽幼叶受害变褐色坏死、腐烂,顶部嫩梢受害呈黑褐色至黑色,病部收缩呈烟头状。潮湿时表面生有大量白霉及橙红色粘孢团。叶腐受害叶片通常从叶尖、叶缘开始变褐腐烂,后扩展到叶片的大部分或全部,病健部分界处常有深褐色的波纹。果腐受害果实形成圆形、褐色、水渍状的病斑,潮湿时表面生有大量白霉。果实腐烂。枝条溃腐在受害的枝条上形成梭形、褐色、隆起而中央凹陷的病斑,长约3~12毫米,表面木栓化。
黄皮梢腐病的病原为砖红镰刀菌长孢变种(Fusarium lateritium Nees ex LK. Var. Longum Wollenw.),属半知菌亚门。气生菌丝稀疏,初无色后为砖红色,菌落中央产生橙红色粘孢团,分生孢子以5个隔膜最多。柑桔的嫩梢和幼果人工接种后均感病。
黄皮梢腐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部上越冬。第二年春天长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至黄皮的嫩梢上为害。在新的病部上再长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造成果腐及枝条溃腐。随着带菌苗木,病害可扩展到新区。病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4~8月为发病高峰期,但春梢发病重于秋梢。刚抽出的嫩芽、嫩梢易感病,老熟的芽及老梢较抗病。
防治黄皮梢腐病主要抓好两个环节:
(1)冬季抓好清园。结合修剪,把病梢、病叶、病枝条彻底剪除。喷施1~2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在黄皮出新梢、新芽时加强检查,发现上述病害症状,应及时喷药防治,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氧氯化铜胶悬剂500倍液等。

1、注重冬季清园,剪除病害枝、荫蔽枝与收集的落叶进行集中烧毁。交替喷施10%赛世水分散剂(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及45%硫悬浮剂300倍液,以减少越冬病源。
2、当新梢抽芽时即进行交替用药预防,所用的药物除10%赛世水分散剂外,可用10%信服水剂(多抗霉素)1000倍液,或70%施立克可湿性粉剂(福甲硫)1000倍液,或36%蔬奈克悬浮剂(锰锌霜脲)500倍液等,一般从新梢抽出到充分老熟喷药3-4次。
3、注重对植株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以增强植株自身的抗病害能力。

黄皮梢腐病学名Fusarium lateritium,黄皮梢腐病,又称为黄皮死顶病。在广州、南海、东莞、三水、惠州、汕头等地普遍发生。发病轻者减产,重者无收,甚至全园被毁,严重的病梢率达70~90%。又称为黄皮死顶病。是黄皮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黄皮产区发生普遍,分布在广州、南海、东莞、三水、惠州、汕头等产区。严重时植株死亡。
(1)加强果园管理 增施腐熟有机肥,合理灌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科学修剪,剪除病梢、病叶、病枝条及茂密枝,调节通风透光,注意排水措施,保持果园适当的温湿度,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减少病源。
(2)因地制宜的选种较抗病品种。
(3)严格进行检疫,新进苗木最好进行消毒处理。
(4)化学防治 一经发现有病害症状,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氧氯化铜胶悬剂500倍液等。

梢腐嫩芽幼叶受害变褐色坏死、腐烂,顶部嫩梢受害呈黑褐色至黑色,病部收缩呈烟头状。潮湿时表面生有大量白霉及橙红色粘孢团。叶腐受害叶片通常从叶尖、叶缘开始变褐腐烂,后扩展到叶片的大部分或全部,病健部分界处常有深褐色的波纹。果腐受害果实形成圆形、褐色、水渍状的病斑,潮湿时表面生有大量白霉。果实腐烂。枝条溃腐在受害的枝条上形成梭形、褐色、隆起而中央凹陷的病斑,长约3~12毫米,表面木栓化。
黄皮梢腐病的病原为砖红镰刀菌长孢变种(Fusarium lateritium Nees ex LK. Var. Longum Wollenw.),属半知菌亚门。气生菌丝稀疏,初无色后为砖红色,菌落中央产生橙红色粘孢团,分生孢子以5个隔膜最多。柑桔的嫩梢和幼果人工接种后均感病。
黄皮梢腐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部上越冬。第二年春天长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至黄皮的嫩梢上为害。在新的病部上再长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造成果腐及枝条溃腐。随着带菌苗木,病害可扩展到新区。病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4~8月为发病高峰期,但春梢发病重于秋梢。刚抽出的嫩芽、嫩梢易感病,老熟的芽及老梢较抗病。
防治黄皮梢腐病主要抓好两个环节:
(1)冬季抓好清园。结合修剪,把病梢、病叶、病枝条彻底剪除。喷施1~2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在黄皮出新梢、新芽时加强检查,发现上述病害症状,应及时喷药防治,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氧氯化铜胶悬剂500倍液等。

1、注重冬季清园,剪除病害枝、荫蔽枝与收集的落叶进行集中烧毁。交替喷施10%赛世水分散剂(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及45%硫悬浮剂300倍液,以减少越冬病源。
2、当新梢抽芽时即进行交替用药预防,所用的药物除10%赛世水分散剂外,可用10%信服水剂(多抗霉素)1000倍液,或70%施立克可湿性粉剂(福甲硫)1000倍液,或36%蔬奈克悬浮剂(锰锌霜脲)500倍液等,一般从新梢抽出到充分老熟喷药3-4次。
3、注重对植株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以增强植株自身的抗病害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