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之外》属于真正的科学家撰写的硬科幻,书中详细讲述了有严格科学根据的星际旅行的计划与实现手段。幻想中的喜马拉雅之巅的这个太空前哨站,可誉为苏联航天通向宇宙的起航点。自学成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凭借深厚的数学和力学知识,对火箭飞行和太空探索进行了严谨的论证,探讨了人类飞向宇宙的可行性与实现方法。他通过大段大段嵌入科学知识的“技术性硬文字”,巨细靡遗地叙述了火箭在太空如何飞行、乘客如何在飞船中生活、人造卫星如何移民等超前的设想。这些设想的提出,全部基于严谨的科学数据计算和作者自身长期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小说中重点提到的人造重力旋转装置,是在太空中建立移民城市的关键构想,对后世的太空移民计划有着重大启迪。就连西方国家都承认,齐氏是预言太空殖民的先知。
齐奥尔科夫斯基还特别关注漫长星际飞行中的生物医学问题,因而首次提出了使用可保护人类免受太空辐射影响的防护服(即宇航服)的概念。他还有意将小说里的外国科学家,分别取名为牛顿、伽利略、富兰克林等,结合从地球飞向太阳系的见闻与科学争论,令全书饶有趣味。
自从“冲出摇篮论”提出后,人类的科幻作品就从未脱离对宇宙整体的遐想与欲望。走出地球襁褓的人类,在光明的太空中向自己孤陋寡闻的过去投去了最大胆的嘲笑。
1935年9月19日,齐奥尔科夫斯基辞世,苏联政府为他举行了盛大葬礼,备极哀荣。如今,他那极有预见力的“幻想”,例如火箭列车、载人航天、太阳帆、“天梯”理论(太空电梯)、探索太阳系等,都已实现或正在实现中。他点燃的宇航火炬,将以人类最伟大梦想的姿态,代代相传,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