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有分寸,语分内外
——从《汉武大帝》、《长征》、《大决战》,看历史题材影视剧中,高层政治人物说话的分寸
文/荞麦花开
言有分寸,语分内外。《汉武大帝》剧有这一幕戏,我印象深刻。16集,梁王病殁后,窦婴向景帝进言,要警觉朝廷里形成的新局面。已是权谋大师的景帝如何不知,他只是大有深意地看了窦婴一眼。然后略放松、舒展地换了个侧卧后仰的坐姿,以轻松闲聊的语态岔开话题,问他最近在干什么,读什么书。景帝完全懂窦婴话中之意:梁王一死,朝局失衡,外轻内重,跋扈将军周亚夫,就成了必须为太子摘的下一根刺了。但他不愿将心中计较透露(或过早透露)给臣下,而且太子随侍在侧,他不愿这个未来的年轻皇帝过早地熏染这些帝王权术,景帝认为,太子的“大道”应是修齐治平,是儒学,所以他岔开了窦婴的话(景帝用问“读什么书”岔开窦婴的话,我这里想深一点,可能兼有一个“启下”的用意:他知道窦婴也“好儒术”(《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故而问他读何书,回答多半是读儒书,那么就启了下文——教导叮嘱太子读儒家书),端起碗喝水。景帝的端碗喝水虽还远不是“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围城》),但送客之意也是有眼便知。窦婴何等见眼生色,告退而去。场中只剩父子二人。
果然,善于思考、勤于发问的未来大帝刘彻思索着问父皇,魏其侯所说究是何意。父皇答:“这是权谋之术,你现在不必深究。你抓紧时间(父皇我命不久矣),多读圣贤书(孔子书)吧。”接着给儿子来了段言传“圣贤书”:“孔夫子说,一个人,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力行。”(荞麦按:语本《礼记 中庸》第十九章。“力行”书文作“笃行”。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博学之’以下,《家语》(《孔子家语》)无之,意彼有阙文,抑此或子思所补也欤?”则是朱子也拿不准“博学之,审问之……”这段话是孔子所说还是子思所补。)太子跟着默读了一遍,也引用孔子之言“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来与父皇“回响”,并继续不依不饶地扭住这个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让他很感兴趣的魏其侯:“请问父皇,魏其侯这个人,他怎么样?”
景帝听闻此语,脸上眼中又一瞬间恍然似的浮现出那种“哦!你知道枚乘!”(前边戏小刘彘给温泉养病的父皇推荐枚乘的“七发”这一“良药”)的相似表情,惊喜难掩,更难掩的是内心深处的欣慰——不意继位之君,英特如此!就如景帝穿越到康熙,老年康熙射猎场上听闻下边赳赳而立的皇孙弘历脆生生奶声奶气大声说道“皇爷爷才是我大清第一巴图鲁!”但景帝毕竟不是康熙,康熙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听闻弘历此语,是爽朗畅怀的仰天大笑;景帝其时内心的喜悦欣慰不减康熙,但他是沉疴病躯,听闻刘彻此问,无能壮怀大畅,当下也是破颜开怀,本是正对着儿子,他止不住笑,随势侧过身躯,笑个不止,然后就势舒缓地侧卧下去,以手支头,压着笑说:“这个事儿,朕不能告诉你,你自己看吧。”孺子可教,起予者商,这位沉疴渐重的天子如同在难得一遇的冬天日头下懒懒晒太阳的老狮老象,老倦之态不掩,然内心的欣悦也随着这舒缓之姿、轻缓之笑,缓缓漾出、舒展开来……
景帝大有深意地看了窦婴一眼,以轻松闲聊的语态岔开话题,这里还有一个话语的分寸问题。臣下进言,必循尺度。帝王心术,天威难测。《汉武大帝》剧后边戏,武帝当着卫青龙颜震怒,一挥袖子摔翻棋盘:“朕的心事,都被你看透了,朕还玩儿什么玩儿!”所以臣下若非是晁错这样的潜邸师傅,天子近臣,揣测上意,语涉权术,“准吃家伙”!——此真臣下慎之又慎者也。一语过界,反受猜忌,此卫青侍武帝之战战兢兢、亦窦婴侍景帝之嗫嚅难言者也。景帝帝王心术经过吴楚平叛、晁错之死的洗礼锻炼,已是何等纯青,此际龙心默谋,魏其侯下面的话,以他非中官近臣的身份,碍难出口,天子也碍难听其出口,故而一抬茶碗,话风已转:“诶,你最近在读些什么书?”
——从《汉武大帝》、《长征》、《大决战》,看历史题材影视剧中,高层政治人物说话的分寸
文/荞麦花开
言有分寸,语分内外。《汉武大帝》剧有这一幕戏,我印象深刻。16集,梁王病殁后,窦婴向景帝进言,要警觉朝廷里形成的新局面。已是权谋大师的景帝如何不知,他只是大有深意地看了窦婴一眼。然后略放松、舒展地换了个侧卧后仰的坐姿,以轻松闲聊的语态岔开话题,问他最近在干什么,读什么书。景帝完全懂窦婴话中之意:梁王一死,朝局失衡,外轻内重,跋扈将军周亚夫,就成了必须为太子摘的下一根刺了。但他不愿将心中计较透露(或过早透露)给臣下,而且太子随侍在侧,他不愿这个未来的年轻皇帝过早地熏染这些帝王权术,景帝认为,太子的“大道”应是修齐治平,是儒学,所以他岔开了窦婴的话(景帝用问“读什么书”岔开窦婴的话,我这里想深一点,可能兼有一个“启下”的用意:他知道窦婴也“好儒术”(《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故而问他读何书,回答多半是读儒书,那么就启了下文——教导叮嘱太子读儒家书),端起碗喝水。景帝的端碗喝水虽还远不是“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围城》),但送客之意也是有眼便知。窦婴何等见眼生色,告退而去。场中只剩父子二人。
果然,善于思考、勤于发问的未来大帝刘彻思索着问父皇,魏其侯所说究是何意。父皇答:“这是权谋之术,你现在不必深究。你抓紧时间(父皇我命不久矣),多读圣贤书(孔子书)吧。”接着给儿子来了段言传“圣贤书”:“孔夫子说,一个人,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力行。”(荞麦按:语本《礼记 中庸》第十九章。“力行”书文作“笃行”。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博学之’以下,《家语》(《孔子家语》)无之,意彼有阙文,抑此或子思所补也欤?”则是朱子也拿不准“博学之,审问之……”这段话是孔子所说还是子思所补。)太子跟着默读了一遍,也引用孔子之言“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来与父皇“回响”,并继续不依不饶地扭住这个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让他很感兴趣的魏其侯:“请问父皇,魏其侯这个人,他怎么样?”
景帝听闻此语,脸上眼中又一瞬间恍然似的浮现出那种“哦!你知道枚乘!”(前边戏小刘彘给温泉养病的父皇推荐枚乘的“七发”这一“良药”)的相似表情,惊喜难掩,更难掩的是内心深处的欣慰——不意继位之君,英特如此!就如景帝穿越到康熙,老年康熙射猎场上听闻下边赳赳而立的皇孙弘历脆生生奶声奶气大声说道“皇爷爷才是我大清第一巴图鲁!”但景帝毕竟不是康熙,康熙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听闻弘历此语,是爽朗畅怀的仰天大笑;景帝其时内心的喜悦欣慰不减康熙,但他是沉疴病躯,听闻刘彻此问,无能壮怀大畅,当下也是破颜开怀,本是正对着儿子,他止不住笑,随势侧过身躯,笑个不止,然后就势舒缓地侧卧下去,以手支头,压着笑说:“这个事儿,朕不能告诉你,你自己看吧。”孺子可教,起予者商,这位沉疴渐重的天子如同在难得一遇的冬天日头下懒懒晒太阳的老狮老象,老倦之态不掩,然内心的欣悦也随着这舒缓之姿、轻缓之笑,缓缓漾出、舒展开来……
景帝大有深意地看了窦婴一眼,以轻松闲聊的语态岔开话题,这里还有一个话语的分寸问题。臣下进言,必循尺度。帝王心术,天威难测。《汉武大帝》剧后边戏,武帝当着卫青龙颜震怒,一挥袖子摔翻棋盘:“朕的心事,都被你看透了,朕还玩儿什么玩儿!”所以臣下若非是晁错这样的潜邸师傅,天子近臣,揣测上意,语涉权术,“准吃家伙”!——此真臣下慎之又慎者也。一语过界,反受猜忌,此卫青侍武帝之战战兢兢、亦窦婴侍景帝之嗫嚅难言者也。景帝帝王心术经过吴楚平叛、晁错之死的洗礼锻炼,已是何等纯青,此际龙心默谋,魏其侯下面的话,以他非中官近臣的身份,碍难出口,天子也碍难听其出口,故而一抬茶碗,话风已转:“诶,你最近在读些什么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