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玩缺氧的经过和研究导热的动机,正文在后面)=====================
缺氧玩了50+个小时了,玩了2周目。第一周目纯粹是摸索,跟着游戏的引导,完成了最初的基本建筑(床、厕所)。一开始各种想当然,只有6个人。因为要花时间看说明、思考建筑布局的等,觉得人口够用就没在加。幸好人少,后来才知道:人多了后期会卡,人多消耗也多。没怎么觉得就100+天过去了,科技只用了不到50天就全解锁了(缺氧中解锁新科技没有建筑数量要求,不像大多数技术战略一样,各种前置建筑)。也没觉得藻类不够用,一直没专门去挖,挖路的产出就够了。中期就用点解水了,解锁的科技都造一遍试试,但材料才是真的限制。有个蒸汽喷泉很近,就在右上方。一开始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后来发现水越来越多了,才知道是个无限水源。更妙的是喷泉紧挨着寒冰区,管子去里面走一圈就降温了。就是圈要比想象的大,看着零下30度,那么大的温差,以为很短一点就可以的。
可惜100+天后就不那么悠闲了,后来没多久煤炭不足了(2个煤炭发电机,还纳闷电池满了也不停下,都浪费了,最后也无果),于是看到附近洞穴里到处是氢气,于是氢气发电。一旦煤炭不足,小人就只能人力应急了,3个人力发电很占用小人的时间。才发现能源就是生产力。可惜好景不长,氢气看着很多但很快就光了。陷入能源危机,于是重新开始,下次节约着用。
第一周目知道了装饰值的重要,明白了打扫垃圾的必要。设计了微耗电的电解氧。明白了电路的功耗和现实中的没点关系。
二周目,有了经验。不用思考了,结果感觉人力不足,就用了8个人。结果发现资源比6人快多了,一个电解氧都不够用了。倒是粮食真的是好解决啊,什么都不消耗就疯长。为了提高质量,开化寺种植需要阳光的那花。而且郁闷的是左右挖了好远才找到蒸汽喷泉。不过水源终于有了。 这次100+,精炼了不少金属,2台氢气发电机用光了左边巨大的氢气洞穴。于是开始专心往下挖石油。
却意外发现了天然气喷泉,更巧的是往下一点还有个蒸汽喷泉。和天然气比氢气真是省事啊。天然气有事污水有是二氧化碳的,很烦人。不过无限的能量到手了。于是就近开分基地,大炼钢铁开始,2个天然气大电机,2个精炼厂。开始只建了1个精炼厂,发现由于距离仓库远,开工率不足,所以再建了一个。把20多吨的金汞合金用的只剩了3吨左右。二氧化碳是排入下方的一个小的冰原里的。精炼需要冷却水,于是把喷泉的高温水引入冰原,再泵上来,用完的冷却水直接接地下部排出。结果意外引发了一个bug。解决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
去冰原只有一个垂直的竖井,因为向上的冷水已经占用了通道,废水直接在竖井口排出。结果特殊的自然地貌,在废水流入冰原时,会把下方的气体运到上方,不管上方的压力有多大。后来注意到的时候,基地下方的密闭空间中,二氧化碳已经密度好几千克了。后来专门研究发现:竖井左边排水,右边高度2的位置有个方块,在排水的瞬间,左右的水会连起来,bug就出现了。
这是已经150天后了,太空服真是无氧环境下的神器,连续工作时间大大增长,效率很大提高。这时突然闹饥荒了,原来那个什么花要求温度低于23度。。。然后发现主基地大面积黄色了。于是主食改为油炸冰小麦,到处种萝卜,种了十几个萝卜,温度终于得到控制。对温度图上的高温区域用隔热砖包围,靠近外部的墙用导热好的花岗岩。其实做的改进基本都是无用功,还好萝卜控制了居住区的温度。。根源是,我把左边的蒸汽喷泉送入了基地中的主蓄水池中,虽然经过了冰原降低为30度了,可惜随着时间推移,冰原温度已经不是蓝的了,到基地水温高达40度。贮水池已经35度了,又被管道送入基地各处,于是各处都热了。那时还不会计算热量。
于是开始逛贴吧,晚上各种搜索。可惜收获很少。倒是见到了许多有趣的设计。知道了瀑布bug,氢管降温,知道了高压排气和高压制氧,各种关于导热的学说,知道了二氧化碳还可以液化,以及debug模式。高压制氧确实厉害,终于实现了零耗电制氧(富余264W,都可以再带个空调了)。debug为自己试验提供了可能,不然大的真空区域没法获取,物体温度很难控制。首先使用了高压制氧。说道电解水,本来就是氢氧分离的,阴极出氢气,阳极出氧器。而且电解奇葩的是有3种效率,但是耗电量不变,于是本来计算好的零耗电,变为了微量耗电。每秒,电解水出112g氢气,氢气发电机用掉100g氢气(足够),2个气泵吸气500g*2(112g氢+888g氧,刚好。其实由于气体混合的原因,气泵和分离器的效率不足,也就是问题的根源)。发电800W,气泵240w*2+分离器120W+电解120W=720W<800W。现实是氢气发电机没法获取到充足的氢气。也许有更好的办法,我爱没有想到。
有了天然气泉,能源不是问题了,还是海量的二氧化碳没地方处理了。虽然现在通过高压bug解决了。于是想到了固化二氧化碳来解决。固体的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算是解决办法吧。于是开始研究热传导和制冷机。看说明,制冷机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用中也是,发现即使是气冷,也需要滴水降温。还以为,和现实中的空调一样,热量不会消失,空调的发热等于制冷量+耗电量。结果一计算呵呵,根本不是一个人数量级的,制冷量都是上千瓦的。发热还不到100瓦。制冷机都是把气或水降低14度。于是最大制冷效率是液冷污水。污水的比热容是7,比水的4.2打太多了,不真实,肯能个以后会消。于是每秒制冷量14*7*10K=980K瓦。这制冷量比一般十几的发热大了多少个数量级啊。可惜比热容大的水和污水的熔点太高了,不实用。还是用氢气好,比热2.4,还算可以。最主要是沸点低啊。可以液化常见气体了。可是使用中空调已启动就过热。于是开始研究热传导机制。
=====================导热研究=====================
过程省略,原理就是在真空中实验相邻物体的温度变化。真空中可以排除其他干扰。于是还真有了点不一样的发现。
现实中传导的热量(瓦)=导热率(瓦/(米*摄氏度))*温度差(摄氏度)*截面积(平方米)/长度(米)。猜测游戏中也是这个公式,已部分验证。
游戏中的导热率、比热容基本都是物质的真实值,游戏中说的两种物质交换热量是用两者导热率的最小值(已验证)。不同材质,现实中应该是,两者的导热率的倒数按照厚度加权的和的倒数。等厚度时,类似电阻的并联值的计算,当两者差别很大时可以认为是最小值的两倍。差别不大时,近似平均值。而游戏中使用了魔法的取最小值,可能因为计算量小的,计算量减少为1/4。不过其实一共也没几种材料,完全可以把所有的可能存起来,直接查表取值。
温度差没有什么争议,应该是格子中心点的温度之差。截面积(平方米)/长度(米),不同的形状是不同的,比如管道(似乎是砖块间的1/20,感觉。不过游戏中的砖块和液体中的管道壁和砖块或液体的一直保持一样的现象。可能是管道的质量远小于制作的材料,想想也是管道怎么可能和整个空间的方块一样,不过耗材却那么多,可能算是加工费了吧。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曾经还以为可能是直接在砖块里打洞,于是没有管道壁。)。固体和固体之间的大概是1000。液体和液体之间的这个值最大(神速),气液、气固、液固也各不相同(有待测量)。
我设计的实验,一些可能的猜想:
1、电线、水管、气管都是不导热的。精炼电线那到达60的导热率没点用。
2、电桥、水桥、气桥能导热,但效果一般,远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一个3个格的导热条),一般情况下表现一般。
3、电桥、水桥、气桥,之间是不传热的。高压电桥的中间部分是占用空间的,所以可以向砖块一样传热给其他桥,但是2头的接线座不可以。同样的桥接器,2头的接点可以相互传热。
4、梯子、滑竿不能和旁边的物体传热,但可以加快气体的导热,具体原理不明,导热率大概变大一倍。梯子的导热率2和3.39的区别不明显。
5、隔热砖的的导热率远小于详细信息中的导热率,详细信息中的导热率和同材质的普通砖块一样。所以建筑详细信息里的数据,只是所用材料的数据。大多数时候和建造物的数据一样,但不是都一样。
6、最神器的是均热板,其他物体不能斜向传热。他可以和周围8个物体传热。但是2个相邻的均热板之间几乎无法传热(可以传但很慢)。而且即使只是用导热2的火成岩做的均热板,导热效果仅仅比两个导热为2的物体慢一点。所以一排均热板不如,均热板和砖块相互间隔的效果。相当于传导距离减半。此外,物体在均热板中间时,会能量不守恒。不知道是物体的比热容变大了,还是传输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设计实验。
这是我最近几天的实验结果。如果有感兴趣的欢迎交流。我比较马虎,应该会犯一些错误,比如计算时按错计算器、看错数据等,欢迎指出。未完待续。
缺氧玩了50+个小时了,玩了2周目。第一周目纯粹是摸索,跟着游戏的引导,完成了最初的基本建筑(床、厕所)。一开始各种想当然,只有6个人。因为要花时间看说明、思考建筑布局的等,觉得人口够用就没在加。幸好人少,后来才知道:人多了后期会卡,人多消耗也多。没怎么觉得就100+天过去了,科技只用了不到50天就全解锁了(缺氧中解锁新科技没有建筑数量要求,不像大多数技术战略一样,各种前置建筑)。也没觉得藻类不够用,一直没专门去挖,挖路的产出就够了。中期就用点解水了,解锁的科技都造一遍试试,但材料才是真的限制。有个蒸汽喷泉很近,就在右上方。一开始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后来发现水越来越多了,才知道是个无限水源。更妙的是喷泉紧挨着寒冰区,管子去里面走一圈就降温了。就是圈要比想象的大,看着零下30度,那么大的温差,以为很短一点就可以的。
可惜100+天后就不那么悠闲了,后来没多久煤炭不足了(2个煤炭发电机,还纳闷电池满了也不停下,都浪费了,最后也无果),于是看到附近洞穴里到处是氢气,于是氢气发电。一旦煤炭不足,小人就只能人力应急了,3个人力发电很占用小人的时间。才发现能源就是生产力。可惜好景不长,氢气看着很多但很快就光了。陷入能源危机,于是重新开始,下次节约着用。
第一周目知道了装饰值的重要,明白了打扫垃圾的必要。设计了微耗电的电解氧。明白了电路的功耗和现实中的没点关系。
二周目,有了经验。不用思考了,结果感觉人力不足,就用了8个人。结果发现资源比6人快多了,一个电解氧都不够用了。倒是粮食真的是好解决啊,什么都不消耗就疯长。为了提高质量,开化寺种植需要阳光的那花。而且郁闷的是左右挖了好远才找到蒸汽喷泉。不过水源终于有了。 这次100+,精炼了不少金属,2台氢气发电机用光了左边巨大的氢气洞穴。于是开始专心往下挖石油。
却意外发现了天然气喷泉,更巧的是往下一点还有个蒸汽喷泉。和天然气比氢气真是省事啊。天然气有事污水有是二氧化碳的,很烦人。不过无限的能量到手了。于是就近开分基地,大炼钢铁开始,2个天然气大电机,2个精炼厂。开始只建了1个精炼厂,发现由于距离仓库远,开工率不足,所以再建了一个。把20多吨的金汞合金用的只剩了3吨左右。二氧化碳是排入下方的一个小的冰原里的。精炼需要冷却水,于是把喷泉的高温水引入冰原,再泵上来,用完的冷却水直接接地下部排出。结果意外引发了一个bug。解决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
去冰原只有一个垂直的竖井,因为向上的冷水已经占用了通道,废水直接在竖井口排出。结果特殊的自然地貌,在废水流入冰原时,会把下方的气体运到上方,不管上方的压力有多大。后来注意到的时候,基地下方的密闭空间中,二氧化碳已经密度好几千克了。后来专门研究发现:竖井左边排水,右边高度2的位置有个方块,在排水的瞬间,左右的水会连起来,bug就出现了。
这是已经150天后了,太空服真是无氧环境下的神器,连续工作时间大大增长,效率很大提高。这时突然闹饥荒了,原来那个什么花要求温度低于23度。。。然后发现主基地大面积黄色了。于是主食改为油炸冰小麦,到处种萝卜,种了十几个萝卜,温度终于得到控制。对温度图上的高温区域用隔热砖包围,靠近外部的墙用导热好的花岗岩。其实做的改进基本都是无用功,还好萝卜控制了居住区的温度。。根源是,我把左边的蒸汽喷泉送入了基地中的主蓄水池中,虽然经过了冰原降低为30度了,可惜随着时间推移,冰原温度已经不是蓝的了,到基地水温高达40度。贮水池已经35度了,又被管道送入基地各处,于是各处都热了。那时还不会计算热量。
于是开始逛贴吧,晚上各种搜索。可惜收获很少。倒是见到了许多有趣的设计。知道了瀑布bug,氢管降温,知道了高压排气和高压制氧,各种关于导热的学说,知道了二氧化碳还可以液化,以及debug模式。高压制氧确实厉害,终于实现了零耗电制氧(富余264W,都可以再带个空调了)。debug为自己试验提供了可能,不然大的真空区域没法获取,物体温度很难控制。首先使用了高压制氧。说道电解水,本来就是氢氧分离的,阴极出氢气,阳极出氧器。而且电解奇葩的是有3种效率,但是耗电量不变,于是本来计算好的零耗电,变为了微量耗电。每秒,电解水出112g氢气,氢气发电机用掉100g氢气(足够),2个气泵吸气500g*2(112g氢+888g氧,刚好。其实由于气体混合的原因,气泵和分离器的效率不足,也就是问题的根源)。发电800W,气泵240w*2+分离器120W+电解120W=720W<800W。现实是氢气发电机没法获取到充足的氢气。也许有更好的办法,我爱没有想到。
有了天然气泉,能源不是问题了,还是海量的二氧化碳没地方处理了。虽然现在通过高压bug解决了。于是想到了固化二氧化碳来解决。固体的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算是解决办法吧。于是开始研究热传导和制冷机。看说明,制冷机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用中也是,发现即使是气冷,也需要滴水降温。还以为,和现实中的空调一样,热量不会消失,空调的发热等于制冷量+耗电量。结果一计算呵呵,根本不是一个人数量级的,制冷量都是上千瓦的。发热还不到100瓦。制冷机都是把气或水降低14度。于是最大制冷效率是液冷污水。污水的比热容是7,比水的4.2打太多了,不真实,肯能个以后会消。于是每秒制冷量14*7*10K=980K瓦。这制冷量比一般十几的发热大了多少个数量级啊。可惜比热容大的水和污水的熔点太高了,不实用。还是用氢气好,比热2.4,还算可以。最主要是沸点低啊。可以液化常见气体了。可是使用中空调已启动就过热。于是开始研究热传导机制。
=====================导热研究=====================
过程省略,原理就是在真空中实验相邻物体的温度变化。真空中可以排除其他干扰。于是还真有了点不一样的发现。
现实中传导的热量(瓦)=导热率(瓦/(米*摄氏度))*温度差(摄氏度)*截面积(平方米)/长度(米)。猜测游戏中也是这个公式,已部分验证。
游戏中的导热率、比热容基本都是物质的真实值,游戏中说的两种物质交换热量是用两者导热率的最小值(已验证)。不同材质,现实中应该是,两者的导热率的倒数按照厚度加权的和的倒数。等厚度时,类似电阻的并联值的计算,当两者差别很大时可以认为是最小值的两倍。差别不大时,近似平均值。而游戏中使用了魔法的取最小值,可能因为计算量小的,计算量减少为1/4。不过其实一共也没几种材料,完全可以把所有的可能存起来,直接查表取值。
温度差没有什么争议,应该是格子中心点的温度之差。截面积(平方米)/长度(米),不同的形状是不同的,比如管道(似乎是砖块间的1/20,感觉。不过游戏中的砖块和液体中的管道壁和砖块或液体的一直保持一样的现象。可能是管道的质量远小于制作的材料,想想也是管道怎么可能和整个空间的方块一样,不过耗材却那么多,可能算是加工费了吧。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曾经还以为可能是直接在砖块里打洞,于是没有管道壁。)。固体和固体之间的大概是1000。液体和液体之间的这个值最大(神速),气液、气固、液固也各不相同(有待测量)。
我设计的实验,一些可能的猜想:
1、电线、水管、气管都是不导热的。精炼电线那到达60的导热率没点用。
2、电桥、水桥、气桥能导热,但效果一般,远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一个3个格的导热条),一般情况下表现一般。
3、电桥、水桥、气桥,之间是不传热的。高压电桥的中间部分是占用空间的,所以可以向砖块一样传热给其他桥,但是2头的接线座不可以。同样的桥接器,2头的接点可以相互传热。
4、梯子、滑竿不能和旁边的物体传热,但可以加快气体的导热,具体原理不明,导热率大概变大一倍。梯子的导热率2和3.39的区别不明显。
5、隔热砖的的导热率远小于详细信息中的导热率,详细信息中的导热率和同材质的普通砖块一样。所以建筑详细信息里的数据,只是所用材料的数据。大多数时候和建造物的数据一样,但不是都一样。
6、最神器的是均热板,其他物体不能斜向传热。他可以和周围8个物体传热。但是2个相邻的均热板之间几乎无法传热(可以传但很慢)。而且即使只是用导热2的火成岩做的均热板,导热效果仅仅比两个导热为2的物体慢一点。所以一排均热板不如,均热板和砖块相互间隔的效果。相当于传导距离减半。此外,物体在均热板中间时,会能量不守恒。不知道是物体的比热容变大了,还是传输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设计实验。
这是我最近几天的实验结果。如果有感兴趣的欢迎交流。我比较马虎,应该会犯一些错误,比如计算时按错计算器、看错数据等,欢迎指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