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好奇,两支精锐部队到底谁强谁弱:
一支是戚继光的克制骑兵的车步骑营,不用介绍这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所练部队的战斗力。
一支是“八旗不满万,满万天下无敌”的努尔哈赤时期的八旗铁骑,就是这只铁骑,在和明军野战中所向披靡。
这两支部队出现的时间差也就前后几十年,所以有的人很有兴趣比较。
戚继光的车步骑营与努尔哈赤的铁骑战斗力探讨,有点关公战秦琼。
戚继光是500年一见的军事天才,上一个500年一遇的天才是岳飞。
戚继光的特点是爱动脑筋,并且对兵源的严格选拔、高标准的训练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严明的纪律、根据对手的特点选择和发明有优势的长短兵器等、注重长短兵器的搭配使用,即在战争中发挥“众”的力量,实现多打一,把影响战斗的各因素都做的很好。他在自著的兵书中他不认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他追求的是零伤亡,戚继光在临终遗言中曾说过:身经百战,未尝一败,戚继光和他练的部队是不可战胜的!常胜将军极少,何况不败!
戚继光不仅不败,而且是伤亡悬殊极大的胜利!
努尔哈赤铁骑对比蒙古铁骑的优势主要在几个方面:
一方面骑射更精准,与渔猎文化有关系,在与明军的战斗中,专射明军没有盔甲保护的眼睛和腋下,其骑射之精准可见一斑!我觉得其战斗力不输于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铁骑!
另一方面,作战时前面的部队是重甲骑兵,即用的老祖宗兀术的人马都披挂重甲的方法,冲击力、生存力很强。重甲骑兵的后面是战斗力强的轻骑兵,同时对前面的重骑兵起到督战的作用,不像蒙古骑兵后面的战斗力弱。
第三方面,进攻时,八旗骑兵最前面是推着用几层牛皮包裹的厚木板做的车,用于抵挡明军的鸟铳!
戚继光在蓟州练的三万车步骑营,武器的性能如下(他在自己写的兵书里介绍的):
佛朗机炮,射程远、人马洞穿。
鸟铳,命中率十有八九,能打300米。
戚继光的车步骑营完胜努尔哈赤的铁骑,我们可以从两场战役佐证:
董狐狸几万人的部队也有重骑兵,这可以在戚继光的马队武器配置中看出,马队前面是长枪、快枪、后面是使棒的,当长枪、快枪无法破甲,后面的棒将把重骑兵打落马下,打的董狐狸“仅以身免”。
戚继光侄儿戚金率3000按戚继光方法练出来的兵,在浑河对阵努尔哈赤的几万铁骑,杀伤近万努尔哈赤的铁骑,努尔哈赤没办法,后来还是戚金的部队弹尽粮绝后,车被铁索拉开,才被全歼的,如果戚金带十倍的火药,或者部队不是3000人的配置,而是戚继光的3万车步骑营呢?
我们来假设一下当戚继光的3万车步骑营与努尔哈赤的全部部队6万铁骑战斗的场景:
当努尔哈赤的部队发起冲锋,进入到100米内,天鹅声响起,4000支鸟铳齐射一次,天鹅声第二次响起,另外4000支鸟铳齐射,第三声天鹅声响起,火箭齐射,然后使棍棒者和队长开始射箭,喇叭声再响,512门佛郎机炮开火,天鹅声再响,鸟铳发射,周而复始。。。鸟铳手、快枪手、佛郎机手发射完就快速装填弹药,敌人一天不退,就一直射击一天,当敌人进入到30米范围内,每车4个鸟铳手把铳放在车上,拿起长刀,2个火箭手拿起钯,出到车外摆鸳鸯阵,最前面是2个使钯的,第二层是刀棍,专戳人面马腹,第三层大棒,大棒只打其马头,只是不图他活马,打他马倒,不虑贼不杀死也。第四层是快枪手,第五层长刀手,再后面是马队,这时火箭车发射,喷筒火箭惊烧敌方的战马,大将军炮发射,配合鸳鸯阵杀敌,鸳鸯阵在三擂、三吹、三喊、三进后,不再拘泥于鸳鸯阵,只管冲上去杀敌,步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离开车阵30米,如果敌兵败退,马队在步兵空隙内出击,追杀敌军。如此反复。。。
能经过多轮鸟铳射击、佛郎机打击,进入30米内的,一般为重骑兵,这时最有用的也是棍棒,棍棒能把人马打死,而不需要破甲。短兵相接中,无疑鸳鸯阵很有优势。
每个鸟铳手都带300发铅子,火箭手带60支火箭,佛郎机炮100发,大将军炮30发,射箭手每人带30支箭。这样看,弹药充足,持久力强大。
他们都是多面手:鸟铳手远战用铳,近战用长刀,火箭手近战用钯,射箭手近战用刀棍棒,马队远战用铳,近战用长刀、快枪、钯、棍棒。
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努尔哈赤吃过第一次亏,大伤元气,部队接近被打垮后,再也不敢和戚继光的部队硬碰硬了,当然,戚继光的车步骑营的伤亡也会比对阵其他敌人的伤亡要大点。但戚继光的部队很难全歼努尔哈赤的铁骑,主要是因为车有点重,用骡子拉着机动性不如八旗兵,如果仅8000的马队孤军追击精于骑射的八旗铁骑也危险。
战争的结果是,从此努尔哈赤夹住尾巴做人,甚至都不敢在抚顺做根据地,因为戚继光可以把部队拉过去打,会躲得远远的。
戚继光如果晩出现几十年,或者努尔哈赤早出现几十年,无疑是岳飞大战金兀术的翻版,只不过努尔哈赤会比金兀术败的更惨!
戚继光的车步骑营,接近现在的多兵种协同联合作战,比当时的军事思想领先几百年
一支是戚继光的克制骑兵的车步骑营,不用介绍这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所练部队的战斗力。
一支是“八旗不满万,满万天下无敌”的努尔哈赤时期的八旗铁骑,就是这只铁骑,在和明军野战中所向披靡。
这两支部队出现的时间差也就前后几十年,所以有的人很有兴趣比较。
戚继光的车步骑营与努尔哈赤的铁骑战斗力探讨,有点关公战秦琼。
戚继光是500年一见的军事天才,上一个500年一遇的天才是岳飞。
戚继光的特点是爱动脑筋,并且对兵源的严格选拔、高标准的训练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严明的纪律、根据对手的特点选择和发明有优势的长短兵器等、注重长短兵器的搭配使用,即在战争中发挥“众”的力量,实现多打一,把影响战斗的各因素都做的很好。他在自著的兵书中他不认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他追求的是零伤亡,戚继光在临终遗言中曾说过:身经百战,未尝一败,戚继光和他练的部队是不可战胜的!常胜将军极少,何况不败!
戚继光不仅不败,而且是伤亡悬殊极大的胜利!
努尔哈赤铁骑对比蒙古铁骑的优势主要在几个方面:
一方面骑射更精准,与渔猎文化有关系,在与明军的战斗中,专射明军没有盔甲保护的眼睛和腋下,其骑射之精准可见一斑!我觉得其战斗力不输于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铁骑!
另一方面,作战时前面的部队是重甲骑兵,即用的老祖宗兀术的人马都披挂重甲的方法,冲击力、生存力很强。重甲骑兵的后面是战斗力强的轻骑兵,同时对前面的重骑兵起到督战的作用,不像蒙古骑兵后面的战斗力弱。
第三方面,进攻时,八旗骑兵最前面是推着用几层牛皮包裹的厚木板做的车,用于抵挡明军的鸟铳!
戚继光在蓟州练的三万车步骑营,武器的性能如下(他在自己写的兵书里介绍的):
佛朗机炮,射程远、人马洞穿。
鸟铳,命中率十有八九,能打300米。
戚继光的车步骑营完胜努尔哈赤的铁骑,我们可以从两场战役佐证:
董狐狸几万人的部队也有重骑兵,这可以在戚继光的马队武器配置中看出,马队前面是长枪、快枪、后面是使棒的,当长枪、快枪无法破甲,后面的棒将把重骑兵打落马下,打的董狐狸“仅以身免”。
戚继光侄儿戚金率3000按戚继光方法练出来的兵,在浑河对阵努尔哈赤的几万铁骑,杀伤近万努尔哈赤的铁骑,努尔哈赤没办法,后来还是戚金的部队弹尽粮绝后,车被铁索拉开,才被全歼的,如果戚金带十倍的火药,或者部队不是3000人的配置,而是戚继光的3万车步骑营呢?
我们来假设一下当戚继光的3万车步骑营与努尔哈赤的全部部队6万铁骑战斗的场景:
当努尔哈赤的部队发起冲锋,进入到100米内,天鹅声响起,4000支鸟铳齐射一次,天鹅声第二次响起,另外4000支鸟铳齐射,第三声天鹅声响起,火箭齐射,然后使棍棒者和队长开始射箭,喇叭声再响,512门佛郎机炮开火,天鹅声再响,鸟铳发射,周而复始。。。鸟铳手、快枪手、佛郎机手发射完就快速装填弹药,敌人一天不退,就一直射击一天,当敌人进入到30米范围内,每车4个鸟铳手把铳放在车上,拿起长刀,2个火箭手拿起钯,出到车外摆鸳鸯阵,最前面是2个使钯的,第二层是刀棍,专戳人面马腹,第三层大棒,大棒只打其马头,只是不图他活马,打他马倒,不虑贼不杀死也。第四层是快枪手,第五层长刀手,再后面是马队,这时火箭车发射,喷筒火箭惊烧敌方的战马,大将军炮发射,配合鸳鸯阵杀敌,鸳鸯阵在三擂、三吹、三喊、三进后,不再拘泥于鸳鸯阵,只管冲上去杀敌,步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离开车阵30米,如果敌兵败退,马队在步兵空隙内出击,追杀敌军。如此反复。。。
能经过多轮鸟铳射击、佛郎机打击,进入30米内的,一般为重骑兵,这时最有用的也是棍棒,棍棒能把人马打死,而不需要破甲。短兵相接中,无疑鸳鸯阵很有优势。
每个鸟铳手都带300发铅子,火箭手带60支火箭,佛郎机炮100发,大将军炮30发,射箭手每人带30支箭。这样看,弹药充足,持久力强大。
他们都是多面手:鸟铳手远战用铳,近战用长刀,火箭手近战用钯,射箭手近战用刀棍棒,马队远战用铳,近战用长刀、快枪、钯、棍棒。
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努尔哈赤吃过第一次亏,大伤元气,部队接近被打垮后,再也不敢和戚继光的部队硬碰硬了,当然,戚继光的车步骑营的伤亡也会比对阵其他敌人的伤亡要大点。但戚继光的部队很难全歼努尔哈赤的铁骑,主要是因为车有点重,用骡子拉着机动性不如八旗兵,如果仅8000的马队孤军追击精于骑射的八旗铁骑也危险。
战争的结果是,从此努尔哈赤夹住尾巴做人,甚至都不敢在抚顺做根据地,因为戚继光可以把部队拉过去打,会躲得远远的。
戚继光如果晩出现几十年,或者努尔哈赤早出现几十年,无疑是岳飞大战金兀术的翻版,只不过努尔哈赤会比金兀术败的更惨!
戚继光的车步骑营,接近现在的多兵种协同联合作战,比当时的军事思想领先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