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毛腿速送吧 关注:248贴子:591
  • 0回复贴,共1

「巾帼风采」王美华:带领村民走向幸福生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她是群众交口称赞的好支书,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女能人,更是让男同志们竖起大拇指佩服的巾帼女强人,她就是满硐镇东翟村党支部书记王美华。

王美华,1973年2月生,中共党员,2012年9月至今担任满硐镇东翟村党支部书记。
临危受命树威信
东翟村原来是一个脏乱差的后进村,2012年原任村支部书记辞职了。镇领导通过走访,了解到王美华既是村委委员又是党员,在群众中也有一定威信,结合她平时的工作表现,镇党委任命她担任村支部书记。可上任第二天,村里的老上访户翟传进就来到她家,进门就说:“现在你当村支部书记了,我的事你看咋办吧。”翟传进的事她知道,为了与村西的一户争地的事已经上访闹了好几年了。王美华心里想着这事的确不能再耽搁了,得及早解决。再一个,现在村班子成员对自己还不完全服气,村民也还不完全信任,解决好翟传进的事也正是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的时候。在仔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来到村西的村民家里,说明来意,村西的那家人立马板起了脸,态度很坚决的说:“地俺一分也不让”。她第一次去就碰了钉子,感到很沮丧。可静下心来一想,多年的问题了,咋是三言两语就解决好的。对此,她只有耐心的进行劝解,先后上这两家跑了十几趟。给老人说不通,就做子女的思想工作。甚至还找来两家人各自的亲戚、朋友来做他们的工作。两个星期后,两家人终于达成协议,圆满解决了多年的纠纷。大家也都对她刮目相看,都说别看是个女的,办事还真行哩。就这样,王美华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村里哪家有啥矛盾都愿意找她说说,评评,经她那么一说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村里的矛盾也逐渐减少了。后来,东翟村还被评为县级平安建设先进村。

修路架灯亮乡村
2013年,东翟村被镇里定为美丽乡村示范村。村里的主街路很宽,但路面太差,8米的路面只修了3米水泥路面,路两侧堆满了秸秆、石头、生活垃圾。遇到刮风下雨,泥巴、塑料袋都到路面上来了。王美华决心要把村里的这条街道修一修。为了搞好规划,她认真学习查找关于村庄规划的知识,还积极到市里、县里村容村貌好的村庄去参观学习。2013年7月初,路面修整方案出来了。可以,修路的钱却怎么也没有着落。王美华急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天晚上,把家里的十万元存折交到她手里,说:“别急了,我支持你。”有了这10万元,她先修整了一下路面,7月中旬,又请来了施工队,在路两侧铺了1.7米的花砖,砌上了路牙石。又组织村里的妇女开展义务劳动,在路两侧栽植了树木和花草。随后,修了3千米长的小巷排水沟,又安装了20盏路灯。
村里的主路修好了,可入村的路还是泥巴路。王美华又将修入村路列入了2014年工作计划。路要修好修直,涉及到10户人家搬迁的问题。面对要搬离住了多年的房子,他们都难以接受,一些人误解她是在搞政绩,要求提高补偿标准,分配好宅基,态度强硬不配合搬迁。她就一户一户的到他们家里做工作,耐心细致地向村民解释、做动员。为了尽快修好路,她每天都坚守在工地上,指挥施工,联系配送石子水泥,几天就瘦了十斤。奋战了十六个昼夜后,5月17日,一条长2千米宽4米的入村公路正式通车了。当时正值麦收,看着村民开着装满麦子的大车走在宽敞的公路上,她心里美滋滋的,感到再苦再累都值得。紧接着,又带领村民修筑排水沟4千余米,栽种了绿化树木2000多株,并将村东一片垃圾堆整理出来,修建了800多平方的用高标准文化广场以及500多平方的村民学习娱乐活动室,使东翟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家庭文明乐和谐
环境美了,村民的生活也要美起来。2016年,王美华在村里组织了广场舞文艺队。派队员参加县妇联举办的《四德歌》广场健身舞骨干培训班,借助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班,邀请老师来村里教。响应上级妇联的号召,充分利用舞前十分钟的时间,宣传家庭美德、敬老爱老、清洁庭院、邻里互助等知识,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每年春天,组织一次好媳妇,好婆婆,好邻里还有文明卫生户的评选活动,让大家选出心中的好媳妇、好婆婆、好邻里,在村里张榜公布,形成了一个“人人争做孝敬人,家家争做文明户”的好风气。2017年11月,她又利用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的机会,从济宁请来老师,组织在家的妇女学着做家政、面点等,既提高了自己,又掌握了一技之长,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共同铺就致富路
为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王美华四处寻找发展全村经济的致富门路。当听说县农业局正在开展棉花高产创建工作时,她千方百计争取到这个项目落户东翟村。在划定了实施棉花高产创建区域后,又根据谁家的地谁来种的原则,确定了20亩责任田在路边的,有责任心、有敢闯敢干精神5户村民来实施种植项目。那段时间里,她带领5户村民一边学习培育苗籽技术,一边搭建育苗苗床。育苗期间,为保证每粒苗籽都按时出芽,每天都要在苗床前走上十几遍,看温度、测湿度,像照顾孩子一样照料着这些棉花苗籽,并对移栽、浇水、打叉、施肥、除虫样样严格把关。在大家的精心管理下,20亩种植田里近5万棵棉株几乎没有断苗,棵棵棉株的成铃都在45个以上。当年每亩棉花增收了200多斤,平均每户增收3000余元。这次棉花高产创建项目的成功,使村民的种植热情高涨,棉花种植逐步连成了片。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全村的经济也越来越好了,村民们对她更加信任了。在她的引导和带动下,村民们纷纷种植棉花、大蒜、辣椒等特色经济作物,东翟村成为了镇“一乡一品”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
移风易俗换新风
2016年,县委县政府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倡导厚养薄葬,勤俭节约,坚决遏制铺张浪费的活动,在东翟村掀起了不小的议论!原先一家办喜事全村老少都盖锅去赴宴。丧事更是离谱,首先是请吹鼓手多的请十几人,少的也要请六七人,不然就没面子。孝布至少也得几百米,纸轿纸房子,饭要十个菜,棺木更不用说了。辛辛苦苦挣的钱都花在铺张浪费上了。听到县里镇里正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时候,王美华就像吃了定心丸,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拟定出了一套红白事简办的计划方案。为了能让计划顺利实施,又召开了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把红白事简办的好处讲给大家,让大家都算算这笔账。红事,在村里只收礼不请客,随礼随心意,交上礼金后送一条毛巾一包喜糖。这样一来能省十来桌席,大约能节约三四千元。丧事上,取消了纸轿纸房子、取消孝布,用黑色的袖箍来代替孝布。棺木改用石棺,吹鼓手最多不能超过四人。饭菜全部大锅饭。前前后后能节省25000多元。很快,东翟村遇到了第一家白事,村里治丧委员会的人怕村民不同意,就让她一直在现场压阵。在红白理事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东翟村在第一个丧事上开了先例,成功的开启了移风易俗的大行动。后来,村里有一个结婚办喜事的,因为她每天都在村里喇叭上播放勤俭节约新事新办的规章制度,这户办喜事的家人,在办喜事的前一天晚上就把她请到家里,让她坐阵,看着发喜糖和毛巾,这样又打开了喜事新办的第一庄事!两回事下来,全村的老百姓都在暗地里称赞。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王美华深深体会到: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就没有摆不正的事;只要脚踏实地地干事,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现在,她也可以拍着胸脯自豪地说:“我们女人当村干部并不比男同志差,巾帼不让须眉,我们女人一样可以撑起全村人的整片天!”

供稿:嘉祥县妇联





1楼2018-03-15 00:3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