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寨镇聚史村十字围新村,是该镇全力打造的新农村示范点之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作为河源和平县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商贸两大中心的彭寨镇,日前被列入全国重点镇名单。这是和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的成果,更是彭寨镇优势与潜力的体现。
近年来,和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用5年时间(2016年至2020年),在全县创建3个市级“特色小镇”试点,创建5个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其中彭寨镇被列入3个市级“特色小镇”试点之一,目标是“特色商贸”小镇。
彭寨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这一目标,坚持“科教兴镇、工业立镇、农业稳镇、商业活镇、文明美镇”的发展战略,并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和精准扶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等机遇,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特色农业、商业贸易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实现全镇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力打造经济商贸重镇、养老安居福镇、休闲旅游旺镇和现代乡村美镇,致力将彭寨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幸福新城。
1优势
打造商贸物流“重镇”
当前,市农办正与深圳一家农产品上市公司洽谈一个重要项目,即和平县大型农贸交易中心,地处彭寨镇。
该项目是集屠宰、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大型农贸交易市场,初步计划以村一级集体经济入股分红为建设模式。目前,项目方已与彭寨镇9个村达成意向,前期融资2000万元。和平县彭寨镇党委书记徐智登说,这将是彭寨镇打造全县经济商贸大镇迈出的关键一步。
徐智登介绍说,和平县委、县政府将彭寨镇定位为“特色商贸”,非常切合彭寨镇发展实际。
首先是彭寨镇具备打造商贸物流大镇的地理区位优势。彭寨位于和平县的东南部,距县城24公里,东与古寨、贝墩两镇以及龙川县交界,西与公白、阳明相邻,南与林寨、东水接壤,北与阳明、优胜相接。省道骆米线与和洋线交会于镇区,镇内交通、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等功能齐全。作为省定中心镇和全国重点镇,彭寨镇具备了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
其次是彭寨镇工业发展基础好,可为商贸物流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近年来,彭寨镇坚持“工业立镇”发展战略,规划和依托“三大功能区”(老城改造区、工业区、商业区),以“箱包、针织、手袋、化纤、电子”等轻工业为主导产业,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和完善园区道路、管网、电力配套水平,扩大工业区规模,努力营造舒适的投资和就业环境,提高全镇工业发展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同时,充分发挥山区劳动力优势,吸引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落户彭寨镇,并积极主动承接省“双转移”产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外出乡贤回乡干事创业,将外面的技术、经验和资金带回彭寨,促进彭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是彭寨镇农产品资源丰富,又是附近区域的交通要塞和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商贸物流大镇将成为促进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据介绍,彭寨镇历来盛产林木、万家香优质大米、松脂、高山茶油等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带动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产业发展项目落户彭寨。目前,彭寨镇不仅种植了高山油茶、高山脐橙、百香果等经济作物,还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如境内的牛、大雁、孔雀等特色养殖产业已有一定发展规模。彭寨镇党委政府正是看中这一发展趋势,才提出在彭寨镇打造一个大型农贸交易中心,为和平乃至全市特色农产品提供一个大的交易平台,以解决全县农产品销路难题,推动和平商贸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2优势
发展休闲旅游“旺镇”
说起彭寨,相信很多了解或去过彭寨的人,一定对那里的“全牛宴”念念不忘。
确实如此,彭寨镇历来有吃牛的饮食文化,而且“全牛宴”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周边市、县等地的居民或游客经常慕名而来。因为这一饮食文化的盛行,带动了彭寨镇养牛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推动了彭寨镇旅游产业的兴旺。
目前,彭寨镇二六村养牛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存栏量130多头。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规模的养牛场。这一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彭寨“全牛宴”饮食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饮食文化带旺旅游的同时,彭寨镇的悠久历史更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资源优势。
彭寨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名胜无数。目前,已开发的景点有万家寨、熊家嶂、尖石峰、“彭寨十八围”和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等。同时,彭寨还有许多古建筑和名人,如明·嘉靖年间的“华表塔”(省文保单位)、明·洪武年间的“军屯围”、红色地下党支部——“联中支部”和“安西支部”、具有客家传统特色的“围龙屋”;清·乾隆年间官居五品的林适中、清末民初的知名书画家曾镜如、“共产党最信得过的人”毛国华、肖文添、肖亚焕、“革命母亲”肖母(梁水娣)等历史人物。
这些历史古建筑和景点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墩头蓝”纺织技艺。在今年6月10日我国举办的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上,素有“墩头蓝织染之乡”和“小南京”之美誉的和平县彭寨镇彭镇村墩头自然村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墩头蓝”织染技艺系列布料服饰综合生产基地,积极组织参与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国家盛会,将“墩头蓝”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球。
墩头蓝,是和平县彭寨镇彭镇村墩头自然村在明、清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前后一段时期,应用先进的自产棉、麻自纺、自织、自染、自踹等传统技艺,生产出系列独具特色的家机布料,因蓝色布料最为有名,而以其产地命名“墩头蓝”。
因为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彭寨墩头儒林民俗村被列入和平县新八景,河源首部客家人文主题微电影《小蓝》在彭寨开拍,省内外多家媒体相继宣传报道“墩头蓝”非物质文化遗产。彭寨镇因此成为省内乃至全国的关注焦点,许多游客或摄影爱好者慕名而去,都想一睹彭寨古建筑、客家围屋、文化遗产的风采,品尝一下“全牛宴”那道美味佳肴,体验彭寨镇的乡土风情。
彭寨镇地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镇区面积大,境内生态环境优良、农业资源丰富,特别适宜大、中、小型企业和特色农业、旅游业落户彭寨发展。徐智登介绍说,近年来,彭寨镇正是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等资源,下大力气,发展旅游产业和相关养殖产业,致力将彭寨镇打造成休闲度假旅游特色镇。
3优势
建设养老安居“福镇”
将彭寨镇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幸福小镇,一直是彭寨镇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
今年以来,发展优势日益凸显的彭寨镇,被一家上市房地产企业看中,该公司高层已经到彭寨实地考察,洽谈投资事项,计划在彭寨镇投资建设大型商住小区。
作为全县人口大镇、重要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的彭寨镇,有实力,更有优势打造宜居特色镇。
近年来,彭寨镇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狠抓彭寨城镇化建设,着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上下工夫。一是完成彭寨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保护全镇投资和居住环境。二是建设彭寨镇区域性老年养护院。该项目总投资2750万元,占地面积9667.38平方米,设计床位300张。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到周边的林寨、古寨、贝墩、东水、礼士、优胜六个镇,约25万人口(含彭寨镇)的养老服务要求。三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完善街镇河堤两岸绿化亮化;扩建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老年公共活动场所,满足居民休闲健身需求;在街镇交通要道、圆盘车辆交会干道架设交通安全隔离栏,保障行人和车辆交通安全,构建和谐交通环境。
当前,彭寨街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中心镇总体框架初步形成。中心镇总体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建成区4.5平方公里,街镇分为三大功能区:老城改造区、工业区、商业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彭寨,逐步成为全县幸福安居新城。
4优势
构建现代乡村“美镇”
日前,记者在和平县彭寨镇聚史村十字围新村看到,该自然村如城市一样,有明亮的路灯,整洁的村道,统一的房屋建筑,还有公园、广场和齐全的健身设施……
据了解,这是和平县彭寨镇全力打造的新农村示范点之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聚史村十字围新村位于彭寨镇东北部,是革命老区村,距镇区2.5公里。
十字围新村在建设过程中,整体规划坚持与发展实际相结合,注重科学合理和实用性,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和各种资源,突出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同时,近年来,十字围新村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打造“宜居美丽乡村”的时代背景下,以大环市路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发挥政府服务引导作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
如今,十字围新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环境宜人,村内排水、绿化、路灯、村道硬底化等基础设施完善,除住宅民居外,还规划有文化广场、卫生站、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商业服务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村容村貌整洁、村民行为文明,是一个交通便捷、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客家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
据介绍,近年来,彭寨镇为打造“美丽乡村”示范镇,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上下足了工夫。一是深入开展街镇“六乱”整治行动,集中拆除一批违章建筑和广告牌,全面清理河道和街道生产生活垃圾,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全镇铺开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是全面落实保洁员制度,统筹脱贫攻坚工作,坚持贫困户优先的原则,聘请贫困户当保洁员。目前,全镇共配保洁员146人,其中28人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中的家庭成员。三是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市场方式实现城乡清洁工程管理和保洁员制度落实的常态化长效化。
十字围新村是彭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后,彭寨镇将按照这一成功模式,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致力将彭寨镇打造成“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作为河源和平县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商贸两大中心的彭寨镇,日前被列入全国重点镇名单。这是和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的成果,更是彭寨镇优势与潜力的体现。
近年来,和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用5年时间(2016年至2020年),在全县创建3个市级“特色小镇”试点,创建5个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其中彭寨镇被列入3个市级“特色小镇”试点之一,目标是“特色商贸”小镇。
彭寨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这一目标,坚持“科教兴镇、工业立镇、农业稳镇、商业活镇、文明美镇”的发展战略,并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和精准扶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等机遇,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特色农业、商业贸易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实现全镇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力打造经济商贸重镇、养老安居福镇、休闲旅游旺镇和现代乡村美镇,致力将彭寨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幸福新城。
1优势
打造商贸物流“重镇”
当前,市农办正与深圳一家农产品上市公司洽谈一个重要项目,即和平县大型农贸交易中心,地处彭寨镇。
该项目是集屠宰、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大型农贸交易市场,初步计划以村一级集体经济入股分红为建设模式。目前,项目方已与彭寨镇9个村达成意向,前期融资2000万元。和平县彭寨镇党委书记徐智登说,这将是彭寨镇打造全县经济商贸大镇迈出的关键一步。
徐智登介绍说,和平县委、县政府将彭寨镇定位为“特色商贸”,非常切合彭寨镇发展实际。
首先是彭寨镇具备打造商贸物流大镇的地理区位优势。彭寨位于和平县的东南部,距县城24公里,东与古寨、贝墩两镇以及龙川县交界,西与公白、阳明相邻,南与林寨、东水接壤,北与阳明、优胜相接。省道骆米线与和洋线交会于镇区,镇内交通、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等功能齐全。作为省定中心镇和全国重点镇,彭寨镇具备了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
其次是彭寨镇工业发展基础好,可为商贸物流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近年来,彭寨镇坚持“工业立镇”发展战略,规划和依托“三大功能区”(老城改造区、工业区、商业区),以“箱包、针织、手袋、化纤、电子”等轻工业为主导产业,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和完善园区道路、管网、电力配套水平,扩大工业区规模,努力营造舒适的投资和就业环境,提高全镇工业发展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同时,充分发挥山区劳动力优势,吸引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落户彭寨镇,并积极主动承接省“双转移”产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外出乡贤回乡干事创业,将外面的技术、经验和资金带回彭寨,促进彭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是彭寨镇农产品资源丰富,又是附近区域的交通要塞和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商贸物流大镇将成为促进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据介绍,彭寨镇历来盛产林木、万家香优质大米、松脂、高山茶油等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带动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产业发展项目落户彭寨。目前,彭寨镇不仅种植了高山油茶、高山脐橙、百香果等经济作物,还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如境内的牛、大雁、孔雀等特色养殖产业已有一定发展规模。彭寨镇党委政府正是看中这一发展趋势,才提出在彭寨镇打造一个大型农贸交易中心,为和平乃至全市特色农产品提供一个大的交易平台,以解决全县农产品销路难题,推动和平商贸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2优势
发展休闲旅游“旺镇”
说起彭寨,相信很多了解或去过彭寨的人,一定对那里的“全牛宴”念念不忘。
确实如此,彭寨镇历来有吃牛的饮食文化,而且“全牛宴”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周边市、县等地的居民或游客经常慕名而来。因为这一饮食文化的盛行,带动了彭寨镇养牛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推动了彭寨镇旅游产业的兴旺。
目前,彭寨镇二六村养牛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存栏量130多头。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规模的养牛场。这一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彭寨“全牛宴”饮食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饮食文化带旺旅游的同时,彭寨镇的悠久历史更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资源优势。
彭寨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名胜无数。目前,已开发的景点有万家寨、熊家嶂、尖石峰、“彭寨十八围”和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等。同时,彭寨还有许多古建筑和名人,如明·嘉靖年间的“华表塔”(省文保单位)、明·洪武年间的“军屯围”、红色地下党支部——“联中支部”和“安西支部”、具有客家传统特色的“围龙屋”;清·乾隆年间官居五品的林适中、清末民初的知名书画家曾镜如、“共产党最信得过的人”毛国华、肖文添、肖亚焕、“革命母亲”肖母(梁水娣)等历史人物。
这些历史古建筑和景点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墩头蓝”纺织技艺。在今年6月10日我国举办的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上,素有“墩头蓝织染之乡”和“小南京”之美誉的和平县彭寨镇彭镇村墩头自然村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墩头蓝”织染技艺系列布料服饰综合生产基地,积极组织参与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国家盛会,将“墩头蓝”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球。
墩头蓝,是和平县彭寨镇彭镇村墩头自然村在明、清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前后一段时期,应用先进的自产棉、麻自纺、自织、自染、自踹等传统技艺,生产出系列独具特色的家机布料,因蓝色布料最为有名,而以其产地命名“墩头蓝”。
因为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彭寨墩头儒林民俗村被列入和平县新八景,河源首部客家人文主题微电影《小蓝》在彭寨开拍,省内外多家媒体相继宣传报道“墩头蓝”非物质文化遗产。彭寨镇因此成为省内乃至全国的关注焦点,许多游客或摄影爱好者慕名而去,都想一睹彭寨古建筑、客家围屋、文化遗产的风采,品尝一下“全牛宴”那道美味佳肴,体验彭寨镇的乡土风情。
彭寨镇地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镇区面积大,境内生态环境优良、农业资源丰富,特别适宜大、中、小型企业和特色农业、旅游业落户彭寨发展。徐智登介绍说,近年来,彭寨镇正是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等资源,下大力气,发展旅游产业和相关养殖产业,致力将彭寨镇打造成休闲度假旅游特色镇。
3优势
建设养老安居“福镇”
将彭寨镇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幸福小镇,一直是彭寨镇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
今年以来,发展优势日益凸显的彭寨镇,被一家上市房地产企业看中,该公司高层已经到彭寨实地考察,洽谈投资事项,计划在彭寨镇投资建设大型商住小区。
作为全县人口大镇、重要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的彭寨镇,有实力,更有优势打造宜居特色镇。
近年来,彭寨镇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狠抓彭寨城镇化建设,着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上下工夫。一是完成彭寨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保护全镇投资和居住环境。二是建设彭寨镇区域性老年养护院。该项目总投资2750万元,占地面积9667.38平方米,设计床位300张。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到周边的林寨、古寨、贝墩、东水、礼士、优胜六个镇,约25万人口(含彭寨镇)的养老服务要求。三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完善街镇河堤两岸绿化亮化;扩建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老年公共活动场所,满足居民休闲健身需求;在街镇交通要道、圆盘车辆交会干道架设交通安全隔离栏,保障行人和车辆交通安全,构建和谐交通环境。
当前,彭寨街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中心镇总体框架初步形成。中心镇总体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建成区4.5平方公里,街镇分为三大功能区:老城改造区、工业区、商业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彭寨,逐步成为全县幸福安居新城。
4优势
构建现代乡村“美镇”
日前,记者在和平县彭寨镇聚史村十字围新村看到,该自然村如城市一样,有明亮的路灯,整洁的村道,统一的房屋建筑,还有公园、广场和齐全的健身设施……
据了解,这是和平县彭寨镇全力打造的新农村示范点之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聚史村十字围新村位于彭寨镇东北部,是革命老区村,距镇区2.5公里。
十字围新村在建设过程中,整体规划坚持与发展实际相结合,注重科学合理和实用性,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和各种资源,突出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同时,近年来,十字围新村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打造“宜居美丽乡村”的时代背景下,以大环市路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发挥政府服务引导作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
如今,十字围新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环境宜人,村内排水、绿化、路灯、村道硬底化等基础设施完善,除住宅民居外,还规划有文化广场、卫生站、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商业服务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村容村貌整洁、村民行为文明,是一个交通便捷、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客家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
据介绍,近年来,彭寨镇为打造“美丽乡村”示范镇,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上下足了工夫。一是深入开展街镇“六乱”整治行动,集中拆除一批违章建筑和广告牌,全面清理河道和街道生产生活垃圾,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全镇铺开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是全面落实保洁员制度,统筹脱贫攻坚工作,坚持贫困户优先的原则,聘请贫困户当保洁员。目前,全镇共配保洁员146人,其中28人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中的家庭成员。三是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市场方式实现城乡清洁工程管理和保洁员制度落实的常态化长效化。
十字围新村是彭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后,彭寨镇将按照这一成功模式,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致力将彭寨镇打造成“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