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杰大成拳吧 关注:1,537贴子:15,199
  • 7回复贴,共1

意拳基础功法的训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意拳基础功法可以说是意拳浑圆力的培养阶段,主要包括:站桩、试力、摩擦步、发力和试声五大部分。意拳基本功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联系的非常紧密,缺少或疏忽了哪一个环节,都不可能窥得意拳之堂奥。当今世界上意拳习练者虽多,但真正得其精华者却寥寥数几。究其原因乃是一部分人提起意拳只是津津乐道于王芗斋、姚宗勋等前辈们“搭手飞人”的奇妙功夫,却往往忽视了意拳基本功的训练;有一部分人即使下大功夫去练习基本功,却由于方法欠缺而功效甚微。种种原因都充分说明如果缺乏正确的基本功训练或对基本功理解不足,都将极大地影响意拳的学习和研究,并影响到后面的推手和散手等实战内容。下面笔者将从意拳基本功法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手段入手,对意拳基本功法的训练进行阐述。
一 、意拳基础功法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从实战出发的原则
从实战出发的原则,是指依据提高学员功力和技术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和安排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因素的训练原则。意拳本身就是一种实战性的传统武术,因此在意拳基础功法的每一个技术中都有极其实用的价值。不符合实战要求的技术动作在意拳技术体系中是不存在的。从最基本的技击桩来看,其基本姿势就是意拳实战的间架。另外像勾挂、分挂、旋法、下压等各种技术都是两人在实际搏斗中,身体相接触时所出现的本能性的搏斗动作。意拳就是将这些经常在搏斗中出现的动作加以提炼总结,认真研究在实际搏斗中如何使这些技术动作更加的合理有效。于是经过不断的实践,并将斜面、螺旋、杠杆等力学原理与其相结合,终于形成了意拳简捷有效、朴实无华的实战风格。
遵循从实战出发原则可使训练更好的结合意拳散手的实战特点,从而提高意拳训练的专项针对性、实战性和实效性,争取获得满意的练习效果。
(二).精神意识高度激发原则
精神假借,意念诱导是意拳训练的核心,无论是初级的站桩还是最后的实战都要将精神意识的训练放在首位,训练时一定要突出精神意识的真实性。如在练习技击桩时,要假设身体四周有无数毒蛇猛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随时都有可能攻击自己。而此时自己的精神意识要高度集中,决不允许有半点的疏忽而给对方造成进攻的机会,使自己犹如高速旋转的陀螺,始终处于一种无懈可击、滴水不漏的状态中。在精神集中的基础上要突出精神的高度激发,仿佛自身与宇宙融为一体,每一动皆与天地相呼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刺激周身的神经肌肉,使其更加协调一致,从而使周身的劲力愈发的浑圆均整。精神意识高度激发原则是意拳训练中的关键,没有了精神意识的高度激发,意拳训练就失去了其实质的意义。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训练原则是指学生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有循序渐进的而不是突变式的增加运动训练负荷,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另一方面也指出学生只有经过长期持续的训练,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尤其在意拳基本功法的训练中,系统性原则显得犹为重要。因为意拳各项基本功法之间的衔接是非常紧密的,养生桩是技击桩的基础,桩功又是试力的基础,试力又是发力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桩功的基础直接练习试力或有了一定的桩功基础后直接练习发力都是不可能练好意拳的。所以要想更好的掌握意拳必须将系统性训练原则放在首位。
二、意拳基础功法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一).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间断地进行负荷强度较低的练习的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法的负荷强度通常在学生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的60%以上,对机体产生的刺激比较缓和。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训练效果稳定的提高。持续训练法运用于意拳基本功法的训练主要体现在站桩上。
(二).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水平相对恒定的情况下,按照即定的要求, 对某一动作反复的进行练习,每组练习之间要安排较为充裕的休息时间的训练方法。
重复训练法是意拳基本功法训练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通过同一动作或同组动作的多次重复,经过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使学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并通过相对稳定的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的适应性机制,发展和提高了学员的身体素质。在意拳基本功法的训练中主要体现在试力、发力的练习中。例如练习时规定勾挂试力1组50次,共练习5组;基本发力1组50次,共练习3组。
在运用重复训练法时,练习的强度和组数要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和学生身体的具体情况确定。每组之间的休息时间要充裕,待机体基本恢复后再进行下一组的练习。休息时间通常为练习时间的2倍。重复训练法主要用来提高和巩固技术动作,发展速度、力量以及专项素质等。用重复训练法进行技术动作的训练时,要严格要求动作的技术规格,重复训练的强度和数量也应较高,直至学员出现技术变形时为止。
(三).循环训练法
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循环训练的方法。循环训练法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专项素质具有明显的效果。练习时可将几种不同的技术按照一定的循序排好,确定好每项练习的次数和要求,然后一项接一项地按要求进行,一轮完成后休息一定时间,再进行下一轮的练习,循序渐进。练习的内容和要求要根据训练任务来确定,但不同方法之间的连接要有规律性。如可将试力中平推、开合、拨水3种基本试力,分挂、勾挂、扶按球3种推手中常用的试力,侧劈、正劈和环绕侧劈3种打法试力以及旋法、摇法、神龟出水3种身法试力分别结合在一起,按照循环训练法的要求进行试力的专项性训练。也可将其中任何单项技术打乱程序进行组合,因为推手是瞬息万变的,各种技法的应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打乱程序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推手中技法应用的突变性。
(四).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在一组训练之后,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和积极性休息的方法,在运动员的身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组练习的方法。这种训练方法和重复训练法的区别在于间歇的时间,重复训练法是要机体基本恢复后进行下一组的训练,而间歇训练法是限制了一定的间歇时间。间歇训练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使身体的机能逐渐提高,使运动员机体所承受的强度逐渐增大,还可以使运动后机体的恢复过程加快。间歇训练法比较适合意拳发力的训练。发力是在精神意识高度激发的状态下,神经肌肉松紧瞬间互换,从而形成拳术中有效打击的力量。相对于站桩、试力来讲,发力是最消耗体力的训练,但也是增强力量最有效方法。如果只是站桩、试力,而不经过发力的训练,那么力量就不会形成在瞬间集中到一点和瞬间改变力量的方向的短促、冷脆的特点。训练时,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指导下,根据自身所能承受的负荷,给肌体最大强度的刺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自身的潜能,从而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1楼2018-04-06 14:56回复
    养生桩不仅是健身治病的运动,也是一种锻炼意志的功夫,所以学习养生桩的人必须注意这种锻炼。粗暴、浮燥、气愤、忧虑、悔惧、得失之念和侥幸思想等,都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学者切要禁忌


    IP属地:北京2楼2018-04-07 11:1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学习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5-25 16:17
      回复


        4楼2019-09-05 12:38
        回复
          你把最重要的实作省略了!所以现在的传武没落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9-11 15:16
          回复
            意拳拾粹
            王芗斋
            力之运用
            浑元争力:争力是无所不争,四肢百骸大小关节无处不争,虚虚实实、松松紧紧还是争力,不争就使不出力气来。宇宙间无处不争,自己与自己的四肢百骸争,总之浑元一争。
            大气呼应:大气与你个人起呼应,你能利用他,叫他能答应,站桩久了慢慢地自然内部膨胀起来与大气发生呼应之后就好办了。
            浑噩逆体:浑身好像什么地方都没有空隙,整个都有逆力,什么地方打我全不怕,没有很顺当的力量,但又极顺当,这也是矛盾出来的力量。
            动静互根:动与静是一个东西,互为其根,静即是动、动即是静,一动一静互为其用。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松紧紧勿过正。虚即是实、实即是虚,虚虚实实得中平。天地间没有中平,哪个地方也没有平衡,控制平衡就是正:都是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起错综复杂的作用。看着一动不动,里面动得很快,动得很多,里面气血跑得少反而慢,原因是不会动。如会动的话,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动静互根为用。初做应该不动,因为不会动,不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会动了动起来才更快:假借地动,头手、身足、肩肘、膝胯能假借来动就更快,神动意动力量动,但形式上不动就出来,那力量就最大。不在形式上看,这就是所谓动静互根的意思,动静研究起来没完,做更复杂。
            遒放统一:力量不遒紧,放的力量也就不大。要遒得紧,才能放得远。欲放先遒,欲遒先放。
            有无互用:有与无也是一件东西。有了才看见没有,有了就有没有这一天,没有就不知道能生出什么来。世间一切皆是如此。
            顺力逆行:手朝后拉,力量出去愈远:手往前指,力量愈往后来。
            勾错刀叉:也是有形无形。形象化来讲:出手如钢锉,回手似勾杆(实际上都还未动),浑身若起大波浪(谁也看不见),浑身力量毛发如戟,胳膊好像处处有刀叉一样。人身机器不好形容,因为里面有精神力量的存在,全是无形的假借。
            斜正统一:斜即是正,正即是斜;由于支撑面不同,浑身关节的力量互有影响。力圆为正,一动是横,横是正面,作用是斜面,但作用你看不到。
            多面螺旋:各方面全是螺旋,随便动作先保持全身大小关节外撑里裹,全成钝三角。在这个时候,力量欲膨胀又收敛,浑身都起了螺旋,连腿下也是如此。这时一碰上就出去,像过电一样。先是浑身都成钝三角,一变方向浑身就“膨”的一下起了螺旋的力量。
            不动的转移:动作的转移,随机而动变化无方。这种动是本能的动,不是形式上的美观,而是实用合适。比如,手触热铁立即缩回不容思考,不意绊了一跤而能站住未倒,都是本能反射,越不动转移的就越快。一般人不会动,如果会动的转移那就更好。静若处女,动若脱缰之马迅雷不及掩耳。静如书生,动若雷霆,神意含蓄、力似惊蛇,力之强弱须当体察作出无穷的辩证来就都有了。
            面积虚实:没有平的面积,这不是固定的,但里边肌肉好似盘子里滚珠没有停留的时候。
            身松意紧:突然受到刺激是神动,考虑怎么办是意动。神是本能反应,意加上了主观能动作用。神松:使全身肌肉至毛发都放松,利于气血运行。意紧:以意领气,意紧则气血运行就更快了。
            形曲力直:形不曲则力不直,就没有劲了,成了直面积,前后左右就没有了呼应。形曲则前后、左右、上下都有力量,想到哪儿去都行,一直力就出了尖,就破体了,想用力量直了四周都没用,这点用不上就完全瓦解了。形曲则力没有方向,四周全能用上,画一块石头,圆了就不行,一定要曲曲折折不许有平面积,有平则无力(绝对了)起伏、升降、进退、吞吐,把虚实大意形容出来了。所谓力直是各方面都有力量,也可以说力圆。直去也是旋绕着去,有波浪地去,但外形不露旋绕一条有直的力量。旋绕和直是矛盾统一体,做得时候都用具体的东西,没有力气也不行。。。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6-07 11:58
            回复
              意拳、大成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偏重于哲学层次的修炼,是道、理、法、术较高那个层次的东西!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7-01 21:04
              回复
                我们在站桩中通过意念假借和诱导,能体会到身体上下、左右、前后,都有引力的感觉,而这种实感的培养和获得是在身体位置相对静止状态下进行的。但是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一旦我们稍稍动作起来,这种实感就会消失找不着了。于是就提出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练技击,不能总是站着不动,要把站桩中所摸到的混元力,充分调动起来,运用到实践中去,这由静到动的过程,就由试力去完成了。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说:“力由试而得,更由知而得其所用。”试力的目的,就是要在动起来以后,用意念诱导,继续掌握矛盾力(争力),体会在站桩中所培养的混元力,在肢体有位移的情况下,是否能均整得力,是否可以运用自如,为随机堕势发力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试力可以说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8-02 16: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