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灵吧 关注:447贴子:7,565
  • 0回复贴,共1

民主与自由——诗人的眼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翻看邓晓芒的一些文章 看到他谈论近代自由意志的问题 我想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当然和早前我用近代哲学意识流变的视角有所不同 我想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去切入主题
民众一般不太会对问题有一个深入的反思 所以他们对一些时髦观念有着流俗的认识 比如现代中国人比较崇拜 发展 创造 超越 民主自由 之类的抽象概念 这或许和中国近代的历史有某些关系 以至于人们单纯的认为这些概念都是好的 于是将好事都赋予了这些词 将不好的事情给了这些词的反面 好像所有不好的事都是 不发展的 不创造的 不超越的 不自由民主的 其实恰恰相反 中国几千年来的稳定 依靠的并不是创造和发展 创造和发展伴随的都是 流血 冲突 战争 暴力 和诗人的眼泪 别忘了 我前几篇文章所说 诗在于理解 召唤 应答 领悟 还有冲突 恰恰是冲突 让某些尖锐的东西 凸显出来了 中国的稳定依靠的是安土敦乎仁 风俗习惯 稳定和谐其实就是不发展 发展就谈不上稳定和谐 发展总是野蛮的扩张 我并不是说 我们应该要什么 我是说观念性的东西
这其中最为迷信的就是自由意志和民主 我早前论述过 近代的自由意志与机械论 决定论 一点关系也没有 显然很多人认为近代自由意识和决定论相悖就是一种流俗的观念 西方的近代民主观念就更有问题了 老百姓关注的不过是一人一票的选举问题 再深入点 也是对整个近代民主制度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再厉害的不过是追述到古希腊 其实 古希腊的民主和西方近代民主差的十万八千里 民主并不是我这篇文章要谈论的话题 一个外来的制度 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不想谈论 这种猜测没有意义 我只谈论 观念性的问题 我更想说的是 作为西方近代民主意识的基础 近代自由意志观念的一些问题
邓晓芒在他的文章中 谈论近代自由意志观念时 将中西方文化对比起来看待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那就是虚无主义 从启蒙运动以来 人们渐渐的脱离了宗教束缚 开始迷信理性标准 这时候 “我” 这个概念 开始超越了宗教观念 但是此时的我还不是 虚无主义的唯我论 理性标准 只是看上去脱离宗教统治的另一种客观标准 严格的说 以理性为标准的这种思考方式 并不算西方近代的自由意志观念 他所呼唤的自由 与我们要说的自由意志还是不一样的 只有到了尼采那里 自由意志 才真正的成为了西方近代的自由意志观念 也就是虚无主义 在这里并不是只有上帝死了 理性价值也死了 所以尼采要重固一切价值
中国人在理解这种自由意志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很多人都说 自由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显然他的这句话在表达时 谈论的是社会性的问题 在社会上 人要守社会制度 不能逾越 比如你不能平白无故的杀人放火等等 可见在这里 掺杂了政治性的考虑 这样的思考没有什么层次感 自由意志到底在什么层次上谈论呢? 这点他从来也没有考虑过 其实他根本就不理解 这个概念在哲学史中观念的流变 他的思考是平面的 什么都是要带到政治制度上来谈 比如民主 他就只能谈一个形式制度 至于文化观念呀 等等 他都不知道 他就更不理解虚无主义了
比如中国人在网上常说的一些话语 你有什么资格 本来就是网上的讨论 说难道还需要有什么资格吗? 从这个句子之中 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倾向问题 比如讲道理 这说的不符合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前面说的 理性标准 或者以某个身份来辩驳 比如你难道比康德更懂康德吗? 其实经过了几百年的沉淀 很多人都比康德更懂康德的 你要是不能比康德更懂康德 那你这书也白读了 他并不深入到问题之中和你讨论 他用某种外在的身份去否定你 这外在的身份作为一种标准 也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标准 总之在中国人的观念之中 “我”这个概念还没有像西方那样 被确立起来 更不用说 像西方那样 到了 虚无主义的唯我论 中国人并不信任我 而是信任客观真理 或者是精英专家 所以中国人 并不会说 我是这么想的 而是说 我们讲道理嘛 从这样的语言中就可以发现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 道理要比我自己想的有价值 这与启蒙主义有些类似 到没到启蒙主义那种程度我不清楚
邓晓芒给出的解释是 古希腊人以经商为主 经商是个体对个体的 其实商业也谈不上个体对个体 也不太可能有个体对个体 完全的个体对个体 就没有任何的社会意义了 也不可能建立起某种观念 个体对个体 他为什么不杀了他抢走商品呢? 那个人该不是个傻子吧? 可见商业作为一个有规模的社会活动 他也是在某些文化圈之中的行为 也有一个文化基础在其中让人与人之间有某些共识 可以沟通和交换 那就谈不上个体对个体 商人是在便宜的地方购入 再到可以贵卖的地方出售 这种流动性 让商人可以经历各种不同的文化圈 感受各种文化差异 再有就是他本身 在商业活动时 物品的价格就是不稳定的 比如便宜买贵卖 一个商品他的价格是不同的 各种文化圈的风俗习惯 伦理观念也都是不同的 正所谓走南闯北他就见多识广 而且商人的活动有些还是不固定的 他可以在多个文化圈之间流动 这样 客观价值 客观真理 在他那里是行不通的 他只能入乡随俗 有一个相对的观念 这样的观念在安土敦乎仁的古代中国社会中是很少见的 古代中国大多数时间都是禁止商业活动的 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农业化生活环境 在他们的眼中 价格 价值 文化习俗都是千年不变的观念 那就是他们的真理 西方社会随着 十字军东征的 东西交流 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大航海时代后发现的更多的文化圈 近代文化人类学的发展 知识与见闻更加的广博了 古代那些雷打不动的观念都已经不攻自破了 就连父系传承的伦理道德 都被母系的社会搞成了一种相对的秩序 虽然这些知识见闻 将客观的价值搞的四分五裂 但是这些见闻知识就是我的知识 所以 我也就有了超越古代宗教和近代客观理性的力量了
当我们过于迷信自由民主 发展创造时 不要忘记了 在尼采之前的叔本华哲学 他是尼采哲学的另一面 自由意志的另一面是悲观主义 痛苦和无聊 尼采没有无视这些 他是作为超人承担起来了 痛苦和无聊 你有没有兴趣承担那些东西呢? 或者说你有兴趣 但是别人也和你一样有兴趣吗? 你有没有像诗人那样去 领会和理解他者呢?大家在民主自由的观念中忘记了另外的一个观念 那就是 西方中世纪对个体 “我”的压制


IP属地:天津1楼2018-04-16 23: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