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吧 关注:1,191贴子:11,988

一代名将伍子胥的人生:一切为了报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即使是在春秋末期,楚国亦不失为一大强国:就其疆域而言,占有今河南、安徽南部,湖北、湖南大部,其他诸侯强国无与伦比;就其军事实力来说,可同当时的强国——晋国共霸中原,更非其他各国所能为之。然而如此强大之国居然被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吴国给灭掉了,实在是令人费解。要知道,对于楚国,即使是当时同样强大的晋国和秦国也不敢觊觎什么,更不奢望败楚。吴国为什么要剑指楚国?并且凭什么有信心能使楚国一败涂地直至亡国?这就要从一位名将说起——



1楼2009-04-17 10:52回复
    悲惨命运策划者——费无忌
    楚平王执政时,任命大臣费无忌为世子建的少傅(协助太傅辅导世子的官员),伍奢(伍子胥之父)为世子建的太傅。世子建对他的少傅并不感兴趣,并与其一向不和,而对太傅伍奢崇敬有加。费无忌心生妒忌,又恐日后世子建被拥立为王后对自己不利,于是便常在楚平王面前诬陷世子,想方设法来离间其父子,但总未奏效。
    后来,费无忌采取了以美人计配合的连环计,终使楚平王杀掉了世子建。《左传·昭公十九年》、《史记·伍子胥列传》等都多处记载了费无忌谗害世子建的三步计策。
    第一步,聘女于秦,唆父娶媳。楚平王欲给世子建定亲,费无忌受命赴秦国聘定秦女嬴氏。他见嬴氏貌美异常,回国后竭力夸赞秦女嬴氏的美貌,唆使平王自己娶之,却为世子另外聘女成亲。
    第二步,托言守边,调离世子。楚平王娶媳之后,费无忌对平王说:“楚国偏居南方,远离中原,难与晋国争夺诸侯,不如扩筑城父(在今河南平顶山,一说在今河南宝丰,一说在河南襄城),让世子镇守北界,可以逐步争夺天下。”平王听了,非常赞同,遂让世子建离开郢城(今湖北江陵西北),去城父防守。
    第三步,牵动连环,谗害世子。世子建去城父一年之后,费无忌对平王说:“世子建与其太傅伍奢要据城反叛了。”平王不大相信,问道:“他已做了我的世子,以后楚国就是他的了,他还有什么可求的?”费无忌回答说:“世子为娶妻的事怨恨君王。他独自领兵在外,结交诸侯,不久就会出兵进攻郢都。若不制裁,日后将后悔无及。”平王遂信以为真,召伍奢回郢城,欲加罪杀之。世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费无忌深知伍奢两个儿子伍尚、伍员(字子胥)相当了得,不杀他们,恐日后为患。在费无忌的唆使下,楚平王一面派人去追杀世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后,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
    伍尚临走前对弟弟伍子胥说:“我的才能远不及你,你可以逃走,日后可以替父亲报仇,以尽孝心。”楚平王见伍子胥未至,就派武城黑率精兵追杀。自此,伍子胥便开始了他一生传奇而又悲惨的逃难历程。


    2楼2009-04-17 10:52
    回复
      悬吾眼于城门——自刎身亡
      吴王回国之后,论功行赏,立伍子胥为相国,伯为太宰。吴军撤退后,楚即复国,但因其在战争中国力损失惨重,暂时无力对吴造成重大威胁,于是伍子胥便劝吴王将战略攻击目标转至越国。
      吴王阖闾十九年,越王允常病死,其子勾践即位。阖闾不听伍子胥的劝说,率伯等趁越君新立之际,发兵攻越。双方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交战,结果吴军失败,阖闾也负伤身亡。其子夫差,在伍子胥的拥戴下即位为王。
      夫差为报父仇,命伍子胥积极备战,企图一举消灭越国。正当吴军准备完毕即将攻越之时,越王勾践先发制人,于吴王夫差二年(前494年)发兵攻吴,双方水军大战于夫椒(今江苏苏州境内)附近水上。结果越军大败,退回本国。吴军乘胜追击,攻占越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勾践留范蠡坚守,自率残兵5000人逃至会稽山(今绍兴东南)。吴军把会稽团团围住,伍子胥领兵在左,伯在右。


      7楼2009-04-17 10:55
      回复
        会稽告急,越将文种献计说:“现在的形势比较紧张,我们只有暂时投降才能保全自己。”原来文种早有一计在心,他素闻伯贪财好色,又知伍子胥与伯志趣不投,而现今吴王夫差更加亲近伯。于是,勾践派文种带美女珠宝前去贿通伯。
        伯得到文种送来的礼品后,就去拜见夫差,与夫差说了文种代表越王请降之意。夫差大怒,说自己与越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恨不得手刃越王,怎么能和他议和?而伯却说:“难道你不记得孙武说的话了?‘兵,凶器,可暂用而不久也’,越国虽然得罪了我们吴国,可越国已经答应了做我们的臣民,而现在,越国所有即吴王之所有,这与占领了越国是一样的。既然这样,我们何必再去兴师动武?如果逼人太甚了,对我们也没有好处。”伯说的这些话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奸佞之人向来如此,这可是他们的拿手本领。夫差听后,竟也认为越国已衰微,不足以成为吴国威胁,再加上他急于北上攻齐,争霸中原,遂准备允越求和。于是夫差召见文种,并答应了他的议和请求。时早有人报知伍子胥,伍子胥急奔中军去见吴王,得知夫差已经答应,伍子胥怒气盈面连说不可,并进言吴王:“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左传·哀公元年》)又进一步从地理条件上深入劝说吴王:“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夫也已,君必灭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还是允许越国求和,并下令撤军。伍子胥对此极为悲愤,气得面如土色。自此,伍子胥与伯的关系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于是,便有了后来勾践的卧薪尝胆。
        在对待越王勾践和越国的问题上,吴王夫差和伍子胥的看法越来越远,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夫差对伍子胥的态度由不满逐渐发展到疏远冷落,并有了加害伍子胥之心。在准备再次大举攻齐前,夫差派伍子胥使齐下挑战书,以激怒齐国,以达到借齐国手而杀掉伍子胥的目的。伍子胥见吴王如此,料知吴国终将会被越国所灭,便趁为使去齐之际,把自己的儿子寄托给齐国鲍氏,改姓王孙氏。得知伍子胥寄子齐国之事,伯又趁机诬陷伍子胥,吴王遂以私通敌国、怀有二心的罪名,赐伍子胥以属镂之剑,迫使其自杀。伍子胥接剑在手,叹口气说:“以前先王本不想立你,是我一再力争才让你得以即位。我助你破楚败越,威名远扬,现在你却让我去死,我今日死,明日越兵至,‘掘汝社稷矣’。”他又对家人说:“我死后,请把我一双眼睛挖下来挂在姑苏城东门,让我有一天能看见越国大军从这门进来。”说完,他挥剑断喉而死。夫差闻知大怒,恨及枯骨,就把他的头割下来,挂在东门城楼之上。另外,把他的尸体包在皮革里,抛在江中,名曰“鸱夷浮江”,使之葬于鱼腹。
        前471年,越王勾践果然出军攻吴,由于吴军数次北进攻齐,国力损耗极大,吴军最终战败被围。吴王夫差也想求和,可勾践不答应,夫差不得不自杀,临死前,他叹口气说:“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史记·吴太伯世家》)


        8楼2009-04-17 10:55
        回复
          • 118.251.146.*
          的确是一代名将啊!


          9楼2009-04-17 19:23
          回复
            • 220.176.211.*
            伍子胥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


            10楼2009-04-23 20:50
            回复
              • 218.75.249.*
              父兄之仇,如割肝胆!十年之后必报此仇!


              11楼2009-04-25 12:51
              回复
                听说他能过举鼎
                 霸王都只不过扛鼎
                 另外喜欢军事的
                 可以加81784141QQ群
                 期待你的加盟


                12楼2009-04-25 17:58
                回复
                  子胥就是牛啊!!


                  IP属地:湖南13楼2009-05-04 19:41
                  回复
                    伍子胥本人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阴险狡诈,忘恩负义的人,
                    但是在报仇的名义下,似乎受到的谴责不多啊!


                    IP属地:山东14楼2009-05-05 11:13
                    收起回复
                      • 121.9.191.*
                      小人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父,大祸临头要君子救,敢做而又不敢认


                      15楼2009-05-15 15:34
                      回复
                        • 121.9.191.*
                        你放心吧,我会在合适的时候救您的


                        16楼2009-05-15 15:46
                        回复
                          《商书·盘庚》说:怨仇的滋长蔓延犹如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一样,连接近都不可能,还怎么能够扑灭呢?
                          周任有言曰:治理国家的人对怨仇要像农夫对野草一般,尽力铲除,并根除,藉以肥田,使之不能生长。
                           如此看来,怨仇是可怕地,是毁灭性的


                          17楼2009-05-17 23:21
                          回复
                            杀父夺妻之恨高于国家利益。
                            人过得连狗都不如的国家,有什么值得爱的呢?
                            屈原爱国只不过是因为他是楚国的贵族而已。


                            18楼2009-05-22 19:09
                            回复
                              名将是名将!但我不喜欢他的复仇思想!
                              这个复仇男神将他的半个人生都投入到了复仇的事业当中!
                              另 伍子胥是先逃到郑国,准备在郑国谋反!后才逃到的吴。
                              在吴先收留他的是被他用刺客杀掉的吴王僚。
                              为了报仇他可以杀掉恩人。
                              我本人认为他是一个阴险狡诈,忘恩负义的人。


                              19楼2009-05-27 15: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