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的舒城县李屏县长和六安行署赵子厚专员】
虽这么提醒,会上不少人还是夸赞道:这家伙把工程方案交给赵子厚的同时,竟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把县水利学校的全体师生借来,由他们负责守在工地上,严把质量关,每一批黏土上坝都必须测算水分和成分,工地上要添几口大铁锅和几个大筛子,不能怕麻烦。再就是设法弄来几个六千至八千斤的大石磙子,黏土上坝必须层层压实,不能有一点弄虚作假。否则他宁愿吃颗枪子,不负这个责!
赵子厚仔细研究了他的方案后,当场拍了板,非但答应王培性的要求,还将王培性派到舒城去,让他担任水库工程副总指挥。工程技术上的事,就交给王培性了。
在那次座谈会上,舒城县水电局的许多同志还都怀着真挚的感情提到了他们的老县长李屏。李屏是山东过来的南下干部,三十三岁当县长,开工后,成立工地指挥部,他就担任了龙河口水库工程的党委书记,这是一个十分有魄力的干部。李屏和赵子厚一样爱才如命,为确保水库的工程质量,他同样放手大胆地使用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在渡江战役支前的工作中被评为舒城县十大模范之一的李少白,因为解放前干过一年多(民国时期)的乡长,长期得不到重用,李屏却把他放在水库工地担任水电局副局长;原国民党县政府的教育参议员刘化难、曾经被劳改过的土木工程师顾阳初,以及精通测量技术的原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个炮兵营长,他都择才而用,一一将他们请了出来,后来这些人也确实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遗憾的是,设计出如此卓绝的水库大坝的工程师王培性,却因为他的“历史问题”,在后来编写的那本书里竟没留下他的名字;敢于启用他的地方干部赵子厚,不可能不写进书中去,但写的也只是他在别的方面的政绩,有关龙河口的一章却将他回避了;坐阵工地,总揽全局,为龙河口水库建设立下大功的李屏县长,也是因为他的这种“立场问题”,以后就没(再提拔)上去,十七年后猝死于肥西县,死时依然还是副县级待遇,由于有争议,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都没被写进书里去。
《淠史杭灌区欣欣向荣》书中关于龙河口水库的一章,经过各种会议的严格审定之后,就只剩下了许芳华这一个治水英雄。
————————————————————文字摘自报告文学《失忆的龙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