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精日”的控告,原本随着道歉,以及今晚锤子发布会的日期临近,就此沉寂,被锤子的新品所替代。但是昨晚,一家机关报——《北京日报》的严厉发声,让罗永浩再一次处在舆论的浪尖上被众人鞭笞。
截取两小段,让你们先看看——
首先,将爱国行为偷换成以爱国之名行流氓之实的犯罪行为。那些砸日系车的人,压根儿跟爱国扯不上什么关系,不单罗永浩反对,每个有法律常识、有理性良知的人都会反对。而罗永浩偏偏要拿这一小群人来指代“爱国者”,并借此生发出爱国主义者的“荒谬”,逻辑何其牵强,居心何其龌龊。
其次,他“亲日贬华”可以,但你反过来说他“精日”就是“上纲上线”,“双标”玩得游刃有余。罗永浩视鲁迅为偶像,甚至自认为跟偶像比起来,自己的犀利程度已经收敛了。可问题在于,鲁迅是爱国者,爱之深责之切,不惜“我以我血荐轩辕”,而罗永浩则是“凑巧”生在中国的一个“国际主义者”,批评并非源自热爱,更鲜有善意。自比鲁迅,完全是对鲁迅的侮辱。
《北京日报》给罗永浩下了许多诸多的类似的定义,似乎问题已经上升到不怼难以平民愤的高度。那么,罗永浩是哪里“惹”出了这一身麻烦呢。
时间线还要从早期的微博草根时期说起,那时候微博的舆论环境很宽松,罗永浩与雷军一样,在微博上是个话痨,一天刷屏三、四十条是常态,肆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们感受一下,他几乎不给自己留任何的后路的微博言论。
emmm……以上类似的言论,都可以在罗永浩微博内容里可见。不过微博搜索不好用,需要手动一条条翻。
前一段时间,因为这些言论被翻出。罗永浩很为光火,认为每次发新品的时候,这些月x一样的谣言就又准时来了……作为是企业负责人,对公司形象负有责任,不能放任谣言传播,所以在微博上发布澄清自己“汉奸”与“精日”的谣言。
而正是这一部分声明的言论,尤其是‘罗永浩:“我不是精日。虽然我觉得即便是也没什么。”’让机关媒体认为,大大伤害了国人的感情。
《北京日报》表示——
是“精日”没什么?太荒谬!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知名企业家,故作“宽容”地大谈“精日”也“没什么”,不知道原则立场何在?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透过这封信,我们看到一个利己主义者的模样:一方面,要打造自己的公知形象,以高高在上批评中国社会来标榜自身思想之深度;一方面,又爱惜自己的羽毛,绝不让“精日”之类的脏词危及自身,回头又暧昧地说“精日”也无妨。瞧瞧,真是两头都不得罪,还能再滑头一点儿吗?这种小聪明用在其他事情上或许行得通,但在爱国主义这条红线上显然不行。
一个人,没有国家概念,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就丢掉了最基本、最起码的身份认知和价值观念。有些人迷恋“普世价值”,一心要当“国际主义者”,却忘了自己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些人的言行,往往不是“凑巧”那么带有偶然性,而是动辄挟洋自重,几乎逢中必反,不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现实中,总是一边倒地抹黑、污蔑、诋毁中国的种种。作为国民,爱不爱国是一码事,黑不黑中国则是另一码事。
《北京日报》的表态,带动了连锁反应,中国共青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微博“思想火炬”纷纷转发该文章。
《环球日报》总编辑胡锡进也表了态,作为名人公开用“非爱国者”自我标榜,这对社会决不是好的示范。我认同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做爱国者,你可以在自己的人生中选择不爱国,但把这故意作为爱国的对立面来秀,就是对社会主流价值的挑衅。
今晚7点,也就是两个小时后,锤子2018鸟巢发布会就要开始了。不知道经历机关媒体一顿猛批之后,罗永浩还会轻松的一如既往的插科打诨吗?
查看全文,https://news.html5.qq.com/share/984920593446392707?url=http%3A%2F%2Fkuaibao.qq.com%2Fs%2F20180515A17VXK00
截取两小段,让你们先看看——
首先,将爱国行为偷换成以爱国之名行流氓之实的犯罪行为。那些砸日系车的人,压根儿跟爱国扯不上什么关系,不单罗永浩反对,每个有法律常识、有理性良知的人都会反对。而罗永浩偏偏要拿这一小群人来指代“爱国者”,并借此生发出爱国主义者的“荒谬”,逻辑何其牵强,居心何其龌龊。
其次,他“亲日贬华”可以,但你反过来说他“精日”就是“上纲上线”,“双标”玩得游刃有余。罗永浩视鲁迅为偶像,甚至自认为跟偶像比起来,自己的犀利程度已经收敛了。可问题在于,鲁迅是爱国者,爱之深责之切,不惜“我以我血荐轩辕”,而罗永浩则是“凑巧”生在中国的一个“国际主义者”,批评并非源自热爱,更鲜有善意。自比鲁迅,完全是对鲁迅的侮辱。
《北京日报》给罗永浩下了许多诸多的类似的定义,似乎问题已经上升到不怼难以平民愤的高度。那么,罗永浩是哪里“惹”出了这一身麻烦呢。
时间线还要从早期的微博草根时期说起,那时候微博的舆论环境很宽松,罗永浩与雷军一样,在微博上是个话痨,一天刷屏三、四十条是常态,肆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们感受一下,他几乎不给自己留任何的后路的微博言论。
emmm……以上类似的言论,都可以在罗永浩微博内容里可见。不过微博搜索不好用,需要手动一条条翻。
前一段时间,因为这些言论被翻出。罗永浩很为光火,认为每次发新品的时候,这些月x一样的谣言就又准时来了……作为是企业负责人,对公司形象负有责任,不能放任谣言传播,所以在微博上发布澄清自己“汉奸”与“精日”的谣言。
而正是这一部分声明的言论,尤其是‘罗永浩:“我不是精日。虽然我觉得即便是也没什么。”’让机关媒体认为,大大伤害了国人的感情。
《北京日报》表示——
是“精日”没什么?太荒谬!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知名企业家,故作“宽容”地大谈“精日”也“没什么”,不知道原则立场何在?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透过这封信,我们看到一个利己主义者的模样:一方面,要打造自己的公知形象,以高高在上批评中国社会来标榜自身思想之深度;一方面,又爱惜自己的羽毛,绝不让“精日”之类的脏词危及自身,回头又暧昧地说“精日”也无妨。瞧瞧,真是两头都不得罪,还能再滑头一点儿吗?这种小聪明用在其他事情上或许行得通,但在爱国主义这条红线上显然不行。
一个人,没有国家概念,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就丢掉了最基本、最起码的身份认知和价值观念。有些人迷恋“普世价值”,一心要当“国际主义者”,却忘了自己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些人的言行,往往不是“凑巧”那么带有偶然性,而是动辄挟洋自重,几乎逢中必反,不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现实中,总是一边倒地抹黑、污蔑、诋毁中国的种种。作为国民,爱不爱国是一码事,黑不黑中国则是另一码事。
《北京日报》的表态,带动了连锁反应,中国共青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微博“思想火炬”纷纷转发该文章。
《环球日报》总编辑胡锡进也表了态,作为名人公开用“非爱国者”自我标榜,这对社会决不是好的示范。我认同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做爱国者,你可以在自己的人生中选择不爱国,但把这故意作为爱国的对立面来秀,就是对社会主流价值的挑衅。
今晚7点,也就是两个小时后,锤子2018鸟巢发布会就要开始了。不知道经历机关媒体一顿猛批之后,罗永浩还会轻松的一如既往的插科打诨吗?
查看全文,https://news.html5.qq.com/share/984920593446392707?url=http%3A%2F%2Fkuaibao.qq.com%2Fs%2F20180515A17VXK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