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将最近几年在贴吧发表的回忆家乡的一系列贴子链接到微信“大斜阳同乡联谊群”,引起家乡父老、兄弟姐妹们的很大反响,他们阅读后纷纷在群里与我沟通、交流,抒发了他们的感慨、共鸣和怀旧。其中比我年长5岁,当年和我家一个生产队的张焕大哥,直接和我加上了微信好友,我们通过微信视频通话长达两个多小时。我们回忆了当年共同经历过的幕幕往事,同时也畅谈到我们村深厚的传统文化。他说在过去我们大斜阳村的知名度要比现在高的多,他家有一张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精图》(见图片),就在矾山这一片区域,上面仅有岔道、大斜阳、官厅的标志,就连在历史上很有名望的“矾山堡”,在地图上都没有显示,可见我们大斜阳村当时所占有的地理位置是相当的重要。尤其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张大哥给我讲述了我们村历史上的“六月唱”,其规模不亚于现在的庙会或物资交流会。
张焕哥听他父亲讲(他父亲又听祖父讲),我们村历史上的“六月唱”主要是围绕祭祀四海龙王的生日而开展的活动。每年到农历五月下旬就得着手筹备,从农历六月初到六月底活动开展长达一个月。尤其是请外地戏班子来唱戏,必须提前相邀,下定金。远自沙城、桃花、涿鹿的大商家,近自三里五村的小商贩都要提前来村申请占摊位。他们搭苇席棚,支木货架,紧张而有序的准备着,到六月初,前街、中街两侧从东到西摊位全部占满。有卖布匹、服装的,有卖日用杂货品的,有卖各种花样糕点的,有卖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有卖鱼和肉的。市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叫卖声、吆唤声此起彼落。面前的景象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全村大街小巷人潮涌动,熙来攘往,好不热闹!
本村有二戏台和六戏台两座,由于六戏台与龙王庙同在一个大院,故安排戏班子在六戏台唱戏,旨在为人唱戏的同时也为神唱戏。通常是上午演一场,晚上演一场。演员大都是从山西请来的晋剧名角。
方圆几十里以外的人们都来了,尤其是大姑娘,小媳妇,她们就像过节一样,穿上崭新的衣服,骑着小毛驴,在家人的陪同下,男男女女,陆陆续续赶到。他们到达村子后,立马被村里繁华的场景所吸引,顾不得休息片刻,逛市的逛市,看戏的看戏。远村不能当日返回的,有亲戚的住亲戚家,没有亲戚的住旅店。
每年到六月初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着接待亲戚客人了,送走一拨又来一拨,往往是客人又逛市又看戏,东家却忙着给客人烧菜做饭脱不开身,什么红火也看不上。外村人羡慕那些与大斜阳村有亲戚的人,为了能够攀上亲戚,索性就把闺女嫁到大斜阳村。
人们形成一种习惯,把一年来需要购置的生活物品计划好,尤其是给儿女办理婚事缝做被褥、衣服需要的棉花、布料以及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都等大斜阳村“六月唱”的时候,在街市上买全。
活动到达最高潮的阶段当属四海龙王生日:农历六月十三这一天,在龙王庙举办隆重的领牲祭祀仪式,这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由村乡英(相当于现在的村支书)负总责,先组成若干小组分别到真武庙、关公庙、观音堂、马王庙、三关庙、佛祖庙、土地庙、五道庙、山神庙等庙宇摆供、上香、敬纸。然后村乡英、村头闹(相当于支委或村委)全部集中到龙王庙,进行领牲祭祀仪式。领牲时间选在开戏前的早七点,领牲仪式由庙里老和尚主持:先将一只准备好的骟(shàn)羊牵上来,在羊头两个犄角上系一块红布,然后在龙王爷塑像前摆上供品:点心五盘,每盘五块,水果五盘,每盘五个(要求点心、水果盘盘不重样),用白面蒸熟的面馍五个,蘸上红点,分别放在五个盘子里,将整个供品有序地摆放在供桌上。上酒水,点高香,敬纸钱。由村乡英(1人)和村头闹(8人)跪到龙王塑像前备好的垫子上,两手合拢,心中默念祈祷:“求得天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户户大丰收……”,最后全部站起来,由老和尚端起酒杯将酒洒在羊头和羊背上,待羊全身一抖擞,尤其是羊头猛一甩就说明龙王爷领牲了,这样就会保佑全年风调雨顺,家家户户有个好收成。
领牲羊分过命(宰)或不过命(不宰)两种,通常这样大型领牲祭祀活动会选择过命这一种,也就是领牲后把羊宰了,羊肉一劈两半,一半分给戏班,一半分给村乡英和村头闹9个人。
如果出现洒酒之后领牲羊不抖擞,这就麻烦了,说明在领牲祭祀过程中出现了纰漏,龙王爷不买帐了。有一年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祈祷后老和尚将酒洒在羊头羊背上,羊却没有一点反应,大家都傻了眼,村乡英心头机灵一动,立马问到老和尚:“你穿的长袍里面是不是没穿裤子?”话音刚落大家就去掀老和尚的长袍,果然发现老和尚没穿裤子。原因是老和尚早晨起床起的太仓促,没顾上穿外裤就直接穿上了长袍去忙乎庙里事务去了,后来也忘记了穿裤子这当事,才酿成这重大失误。这显然是对神的不敬,惹龙王爷生气,不领牲了。问题是这不能重来,没有补救办法,只能等到明年了,这闹得大家心里忐忑不安,好一阵子不痛快。
领牲祭祀活动一般在龙王庙举办的多,因为我们地处塞北丘陵地带,自然条件恶劣,风沙大,雨水少,十年九旱,农民靠天吃饭。所以说,给龙王爷领牲祭祀并不代表是迷信,恰恰反映那个时代,当地人们的一种憧憬和向往,遇到了人力无法解决的困难,向神求助的良好愿望,是一种勤奋、纯朴、乐观精神的体现。
平时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了其他难题也要进行领牲,如为了防病防灾保平安到五道庙领牲,为了让家境过得更富裕一点给天地爷领牲,给财神爷领牲。个人家庭搞的领牲一般都选择不过命(不杀羊)那种,领牲祭祀完后就把羊放走了。
我们村举办“六月唱”的最后一年是1923年,以后象征性地又搞了几次,但规模不大,项目不全。后来每年到六月十三龙王爷生日的那天,讲究的人家吃一顿炸糕,做几盘好菜,改善一下生活,以此作为传统节日纪念一下罢了。
时间过去将近一个世纪,今天再提起家乡大斜阳村的“六月唱”,领牲祭祀活动,知道的人甚少。现在社会进步了,科学发展了,当然人们遇到困难不会再求助神了,但是我们要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它,可以把它理解归纳为:一种宗教信仰,一种传统文化,我们要把它当作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真地挖掘,整理和保存,以丰富我们大斜阳村历史文化的宝库。
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精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