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出新闻《友协二校“乐水有约”网络电视台第六期节目如期而至》。内容:5月18日中午12点,友二“乐水有约”网络电视台第六期节目克服一切困难,如期与大家见面。本期节目时长30分钟,五个板块的内容都有新内容推送。《新闻直播间》本次播出了7个校园新闻,包括了小种植大成长老师种植篇、为爱绽放母亲节活动、图书漂流活动、大课间抖空竹活动、教师成果展及烛光杯赛课活动等内容。《我爱少先队》栏目本次X老师为孩子们介绍少先队建队的时间,队旗、队徽的形状和代表的意义等少先队基础知识,让孩子们了解少先队,加深对少先队组织的热爱。动感中队本次宣传的是X年X永恒中队。《加油吧少年》本次展示的是X年X班XXX、XXX同学进行的科学小实验——用拳头砸不动的淀粉溶液。《出彩乐水人》我们推出的是学校“白鹭飞飞”舞蹈队。《童眼看世界》栏目本期好书推荐了《聪明不是天生的》,并明星探索之旅——《吴秀波夜访蝠鲼》。第六期节目学校继续用直播软件同步为师生家长播放,并将视频同期在微信公众号上播出,各位家长在手机上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观看。
质疑:《新闻直播间》第1条新闻《“小种植大成长”系列报道(四)——教师种植篇》。视频里没有看到一个教师在种植,只看到了二十来盆植物,新闻报道是否属实?
第2条新闻《为爱绽放——5、13我们陪妈妈一起过节》。标题是5月13日社区组织了一场“为爱绽放5月13日我们和你陪妈妈一起过节”为主题的联欢晚会,新闻内容却是友协二校小主持人培训班的学员们在此次晚会上表演了一个诗朗诵的节目受到观众们的喜爱。标题和内容不符,这是校长乱作为。
第3条新闻《“爱读书读好书”——友协二校开展读书漂流活动》。既然5月7日《光明日报》出版社工作人员来给学生们送书,但学校的读书漂流活动组织方式和活动过程只字未提,这是不作为、假作为。而学校于当天在班级家长微信群里通知自愿订书N套,每套M本,每套100多元。视频和照片都显示学生们在教室里自己的座位上看书,这就不是读书漂流活动,而是学校在卖书,这是校长乱作为。
第4条新闻《阳光大课间欢乐满校园》。新闻标题是表达学校组织课间活动使得全体老师、学生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而新闻只报道一个班级的部分学生由班任带领进行了一项“抖空竹”的游戏活动。标题和内容不符,这是校长乱作为。
第5条新闻《友协二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果展示》。既然上级平房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来参加,却没有对此活动做任何评价。5月3日学校也发出过此活动的文字新闻,因为除参加展示活动的教师,其他教师都没来参加,这个活动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当时就已经受到质疑了。学校半个月后再次播出此条新闻,这是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
第6条新闻《XX老师“烛光杯”赛场展风采》。主持人介绍XX老师讲的科学课,课题是“skills”吗?是讲授“技能、技巧”吗?是双语课堂教学吗?评课时说“XX老师遵循猜想验证的教学模式,整堂课让学生在观察中猜想,在操作中验证,在思考中发现,在交流中完善,培养了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这里只评价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没有评价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具体活动过程,没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说明。这样的课堂评价是舍本逐末,脱离学生实际的。这是校长不作为、不善为、乱作为。
第7条新闻《这样的课堂我喜欢》。对此课堂教学评价“授课教师从什么是零食,有害零食不乱吃,健康零食有节制食用三个层面为学生讲授不乱吃零食。”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摒弃过去以老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是对此课的评价就是此课违背新课程教育理念,是差评。“同学们表示‘这样的课堂我喜欢。’”这是评价“学生分不清好坏”。其实,只有“心中无课本,眼里无学生”的人才会给出这样的评价,去听课的科任老师都会对这节课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学情,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效果给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价,但是新闻里却有意抹杀了科任教师对此课的评课。校长既然评价此课教学效果不佳,为什么还给安排在学校新闻里播出?这是校长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
学校电视台多条视频新闻出现班级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全员参加,学校老师在活动中也没全员参加,给人留下校长长期不作为、不善为、乱作为导致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印象,难以想象没有录制视频新闻的情景会是什么样子。
质疑:《新闻直播间》第1条新闻《“小种植大成长”系列报道(四)——教师种植篇》。视频里没有看到一个教师在种植,只看到了二十来盆植物,新闻报道是否属实?
第2条新闻《为爱绽放——5、13我们陪妈妈一起过节》。标题是5月13日社区组织了一场“为爱绽放5月13日我们和你陪妈妈一起过节”为主题的联欢晚会,新闻内容却是友协二校小主持人培训班的学员们在此次晚会上表演了一个诗朗诵的节目受到观众们的喜爱。标题和内容不符,这是校长乱作为。
第3条新闻《“爱读书读好书”——友协二校开展读书漂流活动》。既然5月7日《光明日报》出版社工作人员来给学生们送书,但学校的读书漂流活动组织方式和活动过程只字未提,这是不作为、假作为。而学校于当天在班级家长微信群里通知自愿订书N套,每套M本,每套100多元。视频和照片都显示学生们在教室里自己的座位上看书,这就不是读书漂流活动,而是学校在卖书,这是校长乱作为。
第4条新闻《阳光大课间欢乐满校园》。新闻标题是表达学校组织课间活动使得全体老师、学生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而新闻只报道一个班级的部分学生由班任带领进行了一项“抖空竹”的游戏活动。标题和内容不符,这是校长乱作为。
第5条新闻《友协二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果展示》。既然上级平房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来参加,却没有对此活动做任何评价。5月3日学校也发出过此活动的文字新闻,因为除参加展示活动的教师,其他教师都没来参加,这个活动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当时就已经受到质疑了。学校半个月后再次播出此条新闻,这是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
第6条新闻《XX老师“烛光杯”赛场展风采》。主持人介绍XX老师讲的科学课,课题是“skills”吗?是讲授“技能、技巧”吗?是双语课堂教学吗?评课时说“XX老师遵循猜想验证的教学模式,整堂课让学生在观察中猜想,在操作中验证,在思考中发现,在交流中完善,培养了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这里只评价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没有评价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具体活动过程,没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说明。这样的课堂评价是舍本逐末,脱离学生实际的。这是校长不作为、不善为、乱作为。
第7条新闻《这样的课堂我喜欢》。对此课堂教学评价“授课教师从什么是零食,有害零食不乱吃,健康零食有节制食用三个层面为学生讲授不乱吃零食。”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摒弃过去以老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是对此课的评价就是此课违背新课程教育理念,是差评。“同学们表示‘这样的课堂我喜欢。’”这是评价“学生分不清好坏”。其实,只有“心中无课本,眼里无学生”的人才会给出这样的评价,去听课的科任老师都会对这节课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学情,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效果给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价,但是新闻里却有意抹杀了科任教师对此课的评课。校长既然评价此课教学效果不佳,为什么还给安排在学校新闻里播出?这是校长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
学校电视台多条视频新闻出现班级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全员参加,学校老师在活动中也没全员参加,给人留下校长长期不作为、不善为、乱作为导致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印象,难以想象没有录制视频新闻的情景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