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作者:采蓝 (ID:有美时光)
“八大碗”?
吃过!
哪八碗?
一下子还真数不出。
吃“八大碗”啥感觉?
好吃。过瘾。排场。
八碗菜热腾腾同时上桌,那真叫排场。其实讲排场的往往是穷人。
过去乡下好面子,来了客人,就把有限的肉做成各色形状的“帽儿”,码放在装了豆腐、粉条、粉皮之类的碗里,然后上锅蒸,一般是八道菜,俗称“八大碗”。
后来,农村红白喜事比较隆重的场合,都会吃八大碗,省钱,看起来又不寒酸。大多冬闲季节,食材不易坏,乡里乡亲可以连吃几天。
因为都是坐在炕席上吃饭,后来就叫作“老席”。由此也看出沧州人的义气豪爽。老席在乡村里一度很盛行。
如今生活好了,美食多了,按说老席该退位了,可在市里近几年却大行其道。只是都标榜正宗,食客们却感觉怎么也吃不出从前的味道了。
真正正宗的老味道,藏在古老的乡村。
于是,和两位帅哥美女一起去“寻味”,直奔沧县姚官屯姜庄子村。
70岁的刘金鹏,不像那么大岁数,不善言谈。看着比他年轻的媳妇李树英,却快言快语,特别热乎人。
@手艺是家传
他祖父就是个厨师,当年在天津经常给小白玉霜等艺界或政界的名人做家厨,做得一手宫廷菜,整鸡整鱼脱了骨做熟后活灵活现。也不讲究食材,大白菜都做得让人吃不够。解放后曾给飞机场做飞行灶、干部灶。
他父亲学了一部分手艺,因为是村干部,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亲自上灶,也带了不少徒弟,师徒一上手,煎炒溜炸二十多个菜、十几桌就齐了。这时候,已经时兴上盘子吃炒菜了。
他曾在县广播局上班,后来下海。父亲老了,有事乡亲就请他回来主厨。他说,让我来就得听我的,于是,他把老席又拾掇起来。没想到,越来越受欢迎,四里八乡都来吃,连城里的也慕名而来。
@一大堆好奇要问老先生
#你做的老席为啥好吃?
原汁原味。有些卖的熟食,你尝下,一股子药味。为啥?十三香、麦芽粉放得太多了。做菜需要提暄增鲜,调料不是绝对不能用,是要科学、适量,并非多多益善。
# “八大碗”都是肉,人们为什么还好吃这口?
这是个误区。虽然有肉,但都是煮蒸为主,脱了脂,饱和脂肪变成不饱和脂肪,看着肥,可一点不腻。
比如红白肉,要煮了两三个小时,油大都煮了出去,再加入吸油的梅菜一起蒸制,吃起来就没有油腻感。
再比如红烧肉,要用糖色炒,炒得肉块中的水分和油都出来了,变得像乒乓球一样又轻又圆,表面发亮了,再加料酒、醋继续炒,做出来的肉就香而不腻。
#真正的“八大碗”是哪几道?
老先生给我们普及:常做的就是米粉肉、扣肉(又叫红肉)、白肉、松肉、卷煎、假鸡(用红白肉的碎料做成,也是真鸡)、红烧肉(也可以是切开的肘子,叫破刀肘)、丸子。
“八大碗”加上四凉菜,是标准席,也可以扩大规模,加上红烧鸡块、鸡蛋干、蘑菇及时鲜蔬菜,或者加上嘎巴、豆腐、豆芽等凑数,叫“跑碗”。
老先生说,做出一桌菜来,就像写出一篇好文章,或者制作出一个艺术品,看着心里就舒坦,特别有成就感。
“八大碗”?
吃过!
哪八碗?
一下子还真数不出。
吃“八大碗”啥感觉?
好吃。过瘾。排场。
八碗菜热腾腾同时上桌,那真叫排场。其实讲排场的往往是穷人。
过去乡下好面子,来了客人,就把有限的肉做成各色形状的“帽儿”,码放在装了豆腐、粉条、粉皮之类的碗里,然后上锅蒸,一般是八道菜,俗称“八大碗”。
后来,农村红白喜事比较隆重的场合,都会吃八大碗,省钱,看起来又不寒酸。大多冬闲季节,食材不易坏,乡里乡亲可以连吃几天。
因为都是坐在炕席上吃饭,后来就叫作“老席”。由此也看出沧州人的义气豪爽。老席在乡村里一度很盛行。
如今生活好了,美食多了,按说老席该退位了,可在市里近几年却大行其道。只是都标榜正宗,食客们却感觉怎么也吃不出从前的味道了。
真正正宗的老味道,藏在古老的乡村。
于是,和两位帅哥美女一起去“寻味”,直奔沧县姚官屯姜庄子村。
70岁的刘金鹏,不像那么大岁数,不善言谈。看着比他年轻的媳妇李树英,却快言快语,特别热乎人。
@手艺是家传
他祖父就是个厨师,当年在天津经常给小白玉霜等艺界或政界的名人做家厨,做得一手宫廷菜,整鸡整鱼脱了骨做熟后活灵活现。也不讲究食材,大白菜都做得让人吃不够。解放后曾给飞机场做飞行灶、干部灶。
他父亲学了一部分手艺,因为是村干部,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亲自上灶,也带了不少徒弟,师徒一上手,煎炒溜炸二十多个菜、十几桌就齐了。这时候,已经时兴上盘子吃炒菜了。
他曾在县广播局上班,后来下海。父亲老了,有事乡亲就请他回来主厨。他说,让我来就得听我的,于是,他把老席又拾掇起来。没想到,越来越受欢迎,四里八乡都来吃,连城里的也慕名而来。
@一大堆好奇要问老先生
#你做的老席为啥好吃?
原汁原味。有些卖的熟食,你尝下,一股子药味。为啥?十三香、麦芽粉放得太多了。做菜需要提暄增鲜,调料不是绝对不能用,是要科学、适量,并非多多益善。
# “八大碗”都是肉,人们为什么还好吃这口?
这是个误区。虽然有肉,但都是煮蒸为主,脱了脂,饱和脂肪变成不饱和脂肪,看着肥,可一点不腻。
比如红白肉,要煮了两三个小时,油大都煮了出去,再加入吸油的梅菜一起蒸制,吃起来就没有油腻感。
再比如红烧肉,要用糖色炒,炒得肉块中的水分和油都出来了,变得像乒乓球一样又轻又圆,表面发亮了,再加料酒、醋继续炒,做出来的肉就香而不腻。
#真正的“八大碗”是哪几道?
老先生给我们普及:常做的就是米粉肉、扣肉(又叫红肉)、白肉、松肉、卷煎、假鸡(用红白肉的碎料做成,也是真鸡)、红烧肉(也可以是切开的肘子,叫破刀肘)、丸子。
“八大碗”加上四凉菜,是标准席,也可以扩大规模,加上红烧鸡块、鸡蛋干、蘑菇及时鲜蔬菜,或者加上嘎巴、豆腐、豆芽等凑数,叫“跑碗”。
老先生说,做出一桌菜来,就像写出一篇好文章,或者制作出一个艺术品,看着心里就舒坦,特别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