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天下吧 关注:49贴子:1,825
  • 11回复贴,共1

“行走天下”第二期:三国人物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编者按:
   
    大漠黄沙的古战场,猎猎飞扬的战旗战袍,寒光彻骨的神兵利器,那响彻云霄的撕杀呐喊声是否夜夜在你梦里回旋,震撼你的灵魂?这里群雄逐鹿,狼烟四起,谁是最后的王者?一统万里河山,功成千秋霸业,历史上有几个这样智慧与武力最佳结合的英雄神话时代?
    所以,说三国论三国。
    讲的无非是非常之事,说的无非是非常之人。
    既然人事如此凑合,便是一篇大好的文章。


1楼2005-10-29 23:05回复
    竹林 沙场 三国
    作者:梅西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乱世,贤士,英雄。
    三国,辉煌夺目,而令人黯然神伤。
    三国,大江为之唱出豪迈的歌曲。
    三国,回首望向时总会有串串泪珠落在赤壁的顽石上。

    竹林 雅韵
    这是三国,兵荒马乱的乱世,对待乱世最好的办法,就是隐居。
    屋前有青翠的竹林,风穿过竹林的足音不分日夜的响起,风儿的口哨时而引起鸟儿的欢鸣。晚上,一轮明月悬于竹林之际,我总是会坐在那口泉旁抚琴,琴韵幽雅,回旋在竹林之中,而清泉丁冬的歌声,更是这静夜之中一种极美的点缀。
    这里没有乱世,没有硝烟。
    人们说,时世造英雄。或许这该是所谓的“时”了吧,可我不想去成为这样的英雄。我相信历史会稳健的走下去,走入另一个盛世,而这样英雄的出现是不是延缓了历史的脚步?我不知道,可我不想走入这个时代。看到那些老百姓流离失所已经够可怜了,我不要自己指挥他们上战场,也许那意味着他们仅剩生命的失去,甚至是骨肉相残。
    三个各称奉天命的人支撑着这个时代,我不知道这是对是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或许根本没有对错,可我想要了解,这些鲜血,到底是为什么而流?谁的胜利,才能称之为正义的来临?没有人回答我的问题,正如没有人时代理会我的想法,于是一切继续。
    常会有朋友来和我一起谈论时势,他们说刘皇叔仁德,曹操雄才大略,吴主孙权招贤纳士,眼里有着向往的神采。他们终究要走入乱世,我不会阻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可我只是在每次外出游历时看着战场的血迹默默了落泪,静静等待着,一切结束的那一天,想要看到幸福的来临。
    因为着这一切,所以寄心于琴书,甘老林泉。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大而平坦,林不广而茂盛。
    清风淡淡,抚弄闲摊的书页;流水声声,唱和悠扬的琴曲。
    竹林 雅韵

    沙场 英雄
    生逢乱世,男儿之幸,丈夫处世,岂能无所作为?
    拿酒来,看我明天夺他三寨五城!
    三国,乱世,战场上英雄辈出的时代。
    羽扇一挥,水淹白河,从此曹军知道了有一个叫诸葛亮的村夫,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计可施,甚至空城也引得司马十五万大军只敢在城外徘徊不敢有丝毫妄动之举,甚至只是四轮车上的木像也吓得司马都督连逃数里不敢相信自己头颅尚在;
    谈笑之间,火烧赤壁,曹军八十多万人马溃逃许都,从此,一个“青年有俊声”的年轻将领之名在天下传扬。“曲有误,周郎顾”,他韵味深远的《长河吟》,没有人敢轻易弹起,可惜他英年早逝于柴桑,还被加以了“小心眼”的名声,这样的谣传,不是真实的周郎;
    还有遗计定辽东的郭嘉,才华横溢可惜风雏落坡的庞统……
    他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直搅得三国舞台热闹纷呈。
    当然,缺不了的是那些武将们,性情直率的张飞,忠义的关羽,义比金兰的赵云,辽西的马超,忠信的太史慈……这些武将的刀光剑影,更给三国添上了虎虎生气。
    飞扬的旗下,闪烁着他们自信的笑容,大江开始汹涌的流淌,唱起只为英雄而唱的豪迈的歌曲。那个时代的人物的英姿,一直深深的刻在大江的记忆中,很久很久,却依然绚丽夺目。因为他们是——千古风流人物。

    三分归一 夕阳西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几十年的年华无情的耗在了战场上。周瑜离开了,留下了对东吴的恋恋不舍;庞统离开了,留下了未酬的壮志;郭嘉离开了,留下了再也辅佐不了的魏;还有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也离开了,留下了虚弱不已的三国,一切都该结束了吧。
    夕阳西下,余晖染红了粼粼的江水,
    没有欢歌,大江只是静静的流向远方,
    一如历史。
    魏蜀吴的旗帜都落下了,几十年争斗的结果竟然是晋的建立,是不是有点滑稽?
    竹林的贤士们都老去了,最后一次弹起的壮丽的《长河吟》,竟像叹息一般,一点点消散在时间中,仿佛三国,这个雄壮的时代,一梦醒来之后,什么都已不存在,整个世界霎时空掉了。
    三分归一,这似乎是和平的来临,实质上却是更可怕的漫长战争。没有英雄的战争,将更多无辜的人归于杀戮的战争。
    后三国时代。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还有什么呢?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只有青山依旧在,天边几度夕阳红。
    


    3楼2005-10-29 23:18
    回复
      第二部分发了两遍,真是不好意思~~第一部分出了些问题,如果斑竹能帮我删掉那万分感谢


      13楼2006-09-05 10:46
      回复
        第四部分:忆江南

        不该被遗忘的地方
        作者:张其伟
        三国的故事,从名义上来讲是三足鼎立,可是实际上,无论是从在史书上耗费的笔墨,还是从几千年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来讲似乎都只是蜀汉与曹魏两家的对头戏,而占据最为富裕的江淮流域,坐拥长江天险且同样兵强马壮的东吴,却被摆在了尴尬的配角位置,承受着被冷落的时光。
        其实东吴是不应该只属于如此地位的,只要回顾一番东吴政权建立,发展,壮大的路线, 你就会发现,这同样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样拥有过一段包含豪情壮志、辛酸血泪的历史。
        这个政权的发起点,自然是东汉末年的长沙太守孙坚,十八路诸侯云集汜水关下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便是其中一 ,还因其武勇,而被指定充当先锋。他手下的四员骁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也具有万夫不当之勇。黄盖的铁鞭,程普的铁戟蛇矛,在日后都成为了威镇天下的神兵利器。虽然孙坚出师未捷,没能击败风头正劲的华雄,还折损了大将祖茂,但在天下英雄济济一堂的情况下还能担任先锋之职,亦足见其实力。回到长沙后,孙坚重整军马,意欲振兴江东,却不期被冤家刘表暗算,江东猛虎,35岁便命丧于夏口,着实令人惋惜。
        孙坚死后,长子孙策顺理成章地接过了领导岗位,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位如曹操所说“借父之能”而出人头地的庸才,他其实是比他的父亲,更为了不起的英雄,这一点在游戏的数据里体现得犹为突出:统率 ,武将中无人出其右者,武力 ,智力 ,政治略差,也达到了在武将中鹤立鸡群的 ,魅力 ,堪称与吕布比肩的猛人,作为主公也同样达标。他十八岁投奔袁术,为成就一番事业,不惜以传国玉玺为质,换来袁术 兵马,然后得好友周瑜辅助,在三年之内消灭了刘 ,王朗,严白虎等割据势力,统一了整个江东;出击刘表,大破江夏,除掉了仇人黄祖;告慰了父亲在天之灵。同时,他还积极招揽人才,为东吴日后的兴旺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文有张昭张 、吕范、朱冶,武有太史慈、甘宁、周泰、蒋钦,再加上一班老臣子,东吴空前强大,连曹操也深为惊惧,不得不加封以进行安抚。无奈孙策的命运与他老子一样悲惨,年方二十七岁就被家客许贡谋刺,而后又因其刚烈的性格而杀害了被人尊称为神仙的于吉而大失人心,终于英年早逝。
        孙策离去得很突然,而且他实在是太年轻,所以并没有留下子嗣,他的基业传到了弟弟孙权的手上。孙权在军事上近乎是个白痴,甚至在自己武力不济的情况下,每每临阵总亲自叫阵单挑,全无一方豪杰的风范,但他的优点也很明显,就是在内政上拥有非凡的才能,所以他在位期间,东吴虽然只靠吕蒙、陆逊取得了荆州九郡,在领土扩张上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单在内政外交上却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首先是武将的进一步增加:徐盛、丁奉、凌统、朱 等人的加入,使东吴更添干将,而顾雍、陆绩、步鹭、诸葛瑾等人,也使东吴在文事方面更显游刃有余。最能显示孙权知人善任的,便是他对四位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的使用,每一位都为东吴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权在任期间进行的赤壁大战,不仅一举促成了鼎足之势的形成,还使东吴第一次获得了与曹魏叫板的资格。其后奇袭荆州,彝陵之战,使刘备损兵折将,大伤元气,再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而面对曹魏的巨大威胁,他又积极配合诸葛亮“联吴抗曹”战略,保证了鼎足格局的延续。孙权在位四十年,让江东达到了极盛。
        孙权死后,东吴的势力日益衰落,但仍然成为三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王朝,直到 年才被司马炎派军吞并。
        纵观东吴历史,同样是英雄并起,豪杰辈出,只是由于缺乏的武将才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但他们不应被遗忘,因为正是他们的存在,让那个年代有了更多绚丽的篇章。


        16楼2006-09-05 10:56
        回复
          忆江南的第二篇文章是兔子同学为她最爱的周瑜所作的小说~~很美很美。还配有音乐哦!我们考虑到这篇文章由手抄会更有意境,所以并没有留下原稿,真是太可惜了…


          17楼2006-09-05 11:01
          回复
            第五部分:三国猜想
            作者:罗韧(可惜未留原稿~)
            第六部分:留言


            18楼2006-09-05 11:11
            回复
              下面是相关图片~~


              19楼2006-09-05 11:13
              回复
                全图:


                20楼2006-09-05 11:24
                回复
                  在易中天正红的时候写三国,而且是这种论调的文是否有跟风的嫌疑??


                  21楼2007-02-14 10:48
                  回复
                    额。。。贴的时间是05年,写的时间更早。。。貌似那个时候易中天还没有大红。。。


                    IP属地:北京22楼2008-08-14 23:26
                    回复
                      ps我是米兰球迷
                      最爱因扎吉


                      IP属地:北京23楼2008-08-14 2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