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要说一说你的画面上最大的缺点,也是所有自学绘画者最大的缺点,就是抄调子。
什么是抄调子?就是说你画画的时候不用脑子,千万别认为这是骂人,这说的是问题关键,也是所有自学素描和初学素描的人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难题。
比如,初学者和自学者绘画的时候,总是看到什么画什么,看不到就干脆随便画,从来不思考为什么这片画面要加深,为什么要这么排线,为什么背景要这么处理。也就是说作画的时候脑子里全都是一片空白,不知道问为什么。
接下来,说回到画面上,我以范画作为分析点,告诉你画面为什么要这么处理,然后再说说你的画面问题。
看着我标记的数字,先从明暗交界线(1、2、3)来。
在不考虑外界影响、只考虑光源的作用下,明暗交界线的明暗变化应该是2最深,然后逐次向两遍过渡,到了1和3就变浅一些,然后稍微加深一点边缘。
先说说为什么这么处理。因为这符合一个近实远虚的规律,2距离你最近,所以那里的颜色最深、最实,而1和3则相对较远,所以要浅一些、虚一些。至于稍微加深边缘,是考虑球体的形状,有个结构转折绕到后面去,所以要稍微加深一点,凸显结构特征。
你现在看到了,仅仅一条明暗交界线就有这么多讲究,但还没完。
上面说到的仅仅只是明暗交界线在最完美的光源照射情况下形成的变化,在实际绘画中,比如现在这幅画上,就必须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先说一下正确的画法,然后再解释为什么这么画。
还是明暗交界线,这时候1的颜色是最深的,2是次深,3最浅,3的边缘处稍微加深一点凸显形体。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因为桌面直接对球体造成了影响.
1,之所以是最深的,是因为1距离桌面最远,收到的影响最少,能够基本保持光源照射下的正常明度。
2和3则直接受到了桌面反光的影响,使得这两处的明度变浅了不少,而2因为是在最暗处,所以影响稍微小一些,3则影响更大。
所以当你画明暗交界线的时候,必须要表现出这种光影变化。
接下来说投影。
投影里面两个7是投影最深的地方,8则较浅,这样处理是为了人为的创造出一种虚实变化形成的空间感,让看到画面的人能够感受到投影里面的空间在向远处延伸。
你提到你的画面没有分出明暗来,最关键的问题,就在投影和反光上。
你看到我标记的两个7的投影和反光的关系没有,这两个处地方刻画得非常明确,投影很暗,反光很亮,一下子对比就出来了,形体也出来了。所以在画这里的时候,必须下笔果断,用力黑下去,不要磨磨蹭蹭的,也不要用纸巾擦拭,先把投影黑到顶点,然后对反光进行排线,要把线条排到投影里面去,融进去,直到对比合适的时候,才停止。
上面说的是两处7最深的投影该如何处理,那么8呢?
记住一个规律,近实远虚。
8很显然已经位于远处了,所八的投影和反光对比就没有那么强烈,整体看上去显得模糊,除了压住边缘的一线刻意画黑,凸显形体以外,其余投影部分和反光差不了太多,这样就造成了整个投影和物体的空间感。
并且投影和明暗交界线的虚实变化形成了一个相反的过渡,造成了一种整体画面上的一个虚实对比,让物体更加立体。
说完了物体和投影,开始说一说,桌面和背景。
仔细分析就不难看出,桌面4-2要比桌面4-1更亮一些,背景5-2要比背景5-1也更强一些。
这是因为越是靠近光源的地方(只要不是灯下黑),就越亮,这是自然规律。所以作画者将这一个规律给画了出来,让画面呈现出了的光线变化。
另外这么处理也有一个好处,桌面4-2和球体3的边缘、投影7之间形成了画面中最强烈的明暗对比,同时4-1、8和1的对比虽然比不上右边的,但却依然强烈。而这种前后强烈的明暗对比,一下子就把物体给立体化了。
最后说背景和物体的关系,
背景5-1刻意加深了颜色,既是为了和5-2形成对比,也是为了烘托出球体亮灰面的白。
但这一处背景并不是一味的完全画黑,仔细看看,就会发现5-1的颜色到了6后,就立刻变浅了,而这里正好就是明暗交界线1 的尽头,两者形成了一种过渡衔接,也形成了一种近似于太极阴阳鱼的变化。在上面是背景深,物体浅,到了下面就是物体深,背景浅。画面整体的效果也就出来了。
接下来,做个总结,请记住素描中刻画任何物体,都是在找寻物体的光影对比,没有光影对比,就没有画面,就凸显不出物体的立体感。
最后,绘画的时候,多放下笔,仔细思考画面为什么这么处理,多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