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huyue吧 关注:6贴子:638
  • 4回复贴,共1

郎咸平:一切投资 统统打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中国人辛辛苦苦一分一分的赚,结果什么都没做,钱就没了。这是什么原因?说是金融海啸,实际是华尔街那个鬼惹的祸。而那个鬼就是国际金融炒家,他们像海啸一般卷走你我的财富。”
  昨日,顶着一头花白头发、带着一脸顽皮笑脸的郎咸平,用诙谐的语言,对金融海啸的成因进行了解析。
  郎咸平讲道:美国的中央银行总裁格林斯潘只会做两件事,物价涨了,通货膨胀率高了,便加息;物价低了,便减息。
  于是,华尔街的“鬼”们摸熟了他的路数,便开始动脑筋。这时,中国大量廉价的商品涌入美国,造成低物价、持续低的通货膨胀率。于是,炒家们便开始布局了。
  首先,他们找到原本买不起房、买不起车的穷人,跟他们说:哥们,美国的利率很低,借钱买东西最划算。于是,1个月仅收入2500美元的穷哥们,可以瞎花钱,贷款13万美金买车买房,每月还2200美元。就这样,增加了需求,制造了“泡沫消费”。
  由于消费需求增加,推动经济过热发展,房价连续十多年保持上涨。于是,炒家们再把这些银行债权包装成“次级债”或者其他理财产品,保险公司也进入为这种债权承保。于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局看似安全至极,花旗也抢着买、美林也抢着买。
  拿着钱到处抢资源定价权
  光把美国人套进来,在国际炒家眼里,是不够的。由于全球都在买他们制造的“有毒债券”,于是,他们拿着这些钱到处抢资源的“定价权”。
  “首先,他们相中的是大米。为什么?”这时,郎咸平问台下观众。有人答“需求大!”“供不应求!”
  郎咸平带着狡黠的目光说:“大凡我们能想到的都是错的”,台下观众一阵爆笑。
  他接着讲道,其原因是“吃大米的国家一般都比较穷。”他说:借国外对中国等亚洲国家不了解,先是宣扬一个中国人要吃5碗米饭,制造未来大米会供不应求的假象,吸引各路资金进入期货市场,抬高大米的价格。这时,亚洲一些大米依靠进口的国家便会买不起米,由此产生动乱,进一步制造时局不稳的假象,让一些出口大国不敢出口大米。于是,现货市场大米便形成了高居不下的米价,再带动期货市场上涨。
  除了大米之外,在大豆、石油、有色金属等上面,金融炒家们均采用这种伎俩牟取超额财富。


1楼2009-05-20 09:23回复
      我对于我们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是非常担忧的。我担忧的问题,和我们一般媒体担忧的不一样,和正攵府担忧的也不一样,我把大家的担忧做一个总结,那就是房价持续下跌可能会造成断供的现象,而且制造业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失业,可能还不起房贷也有断供的现象,从而影响到金融危机。我所担心的是什么?我所担心的是从2009年开始整个房地产市场被冷冻住了,讲个最极端状况,那就是不再建造新的楼盘,这样做的结果会大面积地影响到相关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型材等等,而这会造成大量的失业。正攵府在这个时刻,我认为应该直接拿钱来帮助老百姓购买住房,正攵府不应该允许购买者首付20%或者更低的比例,同时更不允许零首付。因为只是用20%以下的自备款来首付置业者,很可能会造成中国未来购房的次级债危机,这一点是我们一定要防范的。
      目前,地产商内心是惶恐不安的,为什么?道理很简单,第一,他的成本是刚性成本,比如购地成本、构建成本,还有其他刚性成本支出,如果资金积压,利息支出都是不得了的。刚性成本之下他们的需求面是什么?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一下。大家购买房子主要的原因,不是说经济发展很好了,也不是老百姓每年的收入都增加50%,更富裕了,所以拿出一半钱去买房子。如果是这种正常的购物行为的话,相对而言,多少资金流入楼市是比较容易预测的,因为你可以根据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预测,房地产商可以根据需求,再慢慢来建房子,这都是很好预测的。可是目前就不是这种情况,这个资金来源是搞不清楚的,有多少资金流入流出都无法预测的。
      我在演讲的时候一再对房地产商们讲,现在千万别拿地,金融危机最大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本身,而是大家对于危机的认识是不到位的。大家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比如你买一块价格很低的地,然后盖一些便宜的房子,这是一
      个很美好的愿望。可是我告诉你,当你去买了以后,如果经济持续恶化,你会发现房产的需求也是持续减少的,在没有需求的情况下,房地产商难以生存,这就是为什么李嘉诚在这个时候停止所有的投资,而且手上保留221亿美元的现金,目的就准备渡过这个寒冬。所以在这个时刻拿地,我觉得就有待商榷,这个风险太大。
      有人说,李嘉诚每次都在危机的时候大量投资土地。其实那是过去的事情,这次他就没有了,他停止所有投资,因为过去是中小萧条,这次是大萧条,不一样。所以最好这个时刻大家多留点现金,不要在这个时候急着买地,也不要有太多的幻想,因为大家没有经历过。如果李嘉诚都停止投资了,大家最好思考思考。


    13楼2009-05-20 12:31
    回复
        在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国富论》,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大英帝国的统治者在过去的100多年里,让他的子民愉快地幻想他们在大西洋的西端,拥有一个伟大的帝国。但是,这个帝国到现在为止只是一个幻影而已,它不是一个帝国,而只是一个项目,一个计划。它不是一座金矿,而只是一座金矿的计划,一项需要持续、永久地支付费用的计划。这是一个非常昂贵的计划,如果情况照这种情势发展下去的话,为了维持殖民地的费用将难以估量。亚当·斯密认为正是那些大资本家绑架了大英帝国,广阔的殖民地不会给英国人民带来任何的实惠跟利益。对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大英帝国的人民而言,他们只有损失而没有利润。
        到了今天,这种大资本家绑架正攵府的行为再度上演了,只不过这一次,操作这种绑架行动的不再是产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
        无奈的救市 
        美国7000亿救市资金的分配曾经备受关注,2008年12月,美国财正攵部终于决定:向银行注资2500亿美元,向保险公司AIG注资400亿美元(最终救助额达到850亿美元),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消费者融资计划提供200亿美元,向花旗集团提供250亿美元,另外还拨款234亿美元来救助美国汽车业。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美国财政部已经将国会划拨的3500亿资金分派一空。于是在2009年2月,奥巴马不得不又一次提列819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来振兴美国经济。
        救了金融机构之后结果是什么?太有意思了。2008年他们搞得这么差,但他们2008年总共拿到的奖金是184亿美元,这和牛市的2004年一样。此外,花旗银行拿了这么多钱以后,我们发现,花旗银行的老总们准备拿出5000万美金去买私人飞机。AIG接收了850亿的补助之后,AIG的高管们花了500万美金,去世界的顶级海滩会所度假,气得美国参议院破口大骂。所以奥巴马总统就在2月初讲了一句话,他说华尔街的那些人不负责任到了极点,令人感到耻辱。我们应当做的,是让那些华尔街不断向正攵府伸手寻求救援的人表现出你们的克制、自控和责任感来。
        奥巴马只能骂骂他就算了,他还能做什么呢?因为同样辱骂的语言,同样训斥的语言,也同样存在于19世纪的英国。我记得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里面,也用同样的口气骂了当时的那一批资本家。亚当·斯密强烈地谴责资本家的贪婪,因为它摧毁了资本家的灵魂。这句话和奥巴马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花旗银行的老总拿出5000万美金给自己配备私人飞机,AIG拿出500万美金去顶级会所度假,2008年他们发给自己的花红高达184亿美金。他们从来就不在乎老百姓,因为他们已经绑架了美国正攵府。
        由于金融海啸会使得大量的金融机构面临倒闭的风险,而这些金融炒家所孕育的金融机构一旦倒闭之后,将会冲击第二张骨牌,那就是打击美国人消费的信心,再冲击第三张骨牌,使得消费下降。再冲击第四张骨牌,企业倒闭破产。再冲击第五张骨牌,失业上升。再冲击第六张骨牌,消费下降。从而形成一个由金融海啸慢慢地冲击到实体经济的这么一个可怕的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国会不顾那么多美国老百姓的反对,最终还是通过了7000亿美金的救市方案。然后美国政府就拿这笔钱,去帮助这些金融机构,希望把他们都救活了,救活了之后就不会影响到经济实体面了。


      16楼2009-05-20 13:25
      回复
          郎咸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败在太拽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方才引起人们对外资收购与行业垄断的关注。但郎咸平一语道破:"外资大举收购,不是正在发生,而是正在完结。众多行业已经被外资瓜分殆尽。"
          3月24日,成都全国糖酒会上,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评价汇源并购案时称,可口可乐因为"太拽"、"走得太快"失去了机会。
          郎咸平解释,果汁领域外资收购,显然不如啤酒领域"高明"、"隐蔽"。郎咸平以青岛啤酒举例,目前,青岛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青啤30%已上的股份,维持大股东地位。3月,日本朝日啤酒出资6.665亿美元,获取青啤19.99%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同时,比利时啤酒公司拥有27%的股份。外资只要在H股市场再多买一小部分,就能成为青啤大股东。
          国内啤酒行业外资持股比例,远远高于果汁行业,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低调逐步渗入,一个高调公布于世。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方才引起人们对外资进驻与行业垄断的关注。但郎咸平一语道破:"外资大举收购,不是正在发生,而是正在完结。众多行业已经被外资瓜分殆尽。"河北山东部分粮食局,早已被国际粮商收购;江浙粮食业90%是外资。西南地区几乎所有的水泥工厂都被法国拉法基收入囊中,世界三大水泥厂把中国水泥业瓜分完毕。药厂、矿产公司命运同样如此。


        26楼2009-05-22 00:52
        回复
            郎咸平:第二波金融海啸杀伤力有多大?
            就在年初,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香港发表谈话,提醒香港老百姓注意,第二次金融海啸冲击已经开始,而且第二次将大过第一次。
            在面对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到底第二次金融海啸有多大。
            2008年发生金融海啸之后,美国政府立刻提列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奥巴马总统上任后也提出了8190亿美元救市方案。美国政府提列的7000亿美元目前已经用了3500亿美元,而这3500亿美元当中95%都用在金融系统中。同样三大汽车公司也陷入困境,美国政府也从这7000亿美元里提列了1144亿美元。相信剩下的350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也会陆续用在金融机构中。奥巴马总统所提列的819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中三分之一用在减税,只剩下6000亿美元不到的资金是要用在经济实体的救助方面,而且这个6000亿美元还要除以3,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三年中每一年美国政府只能够支出2000亿美元来救助实体经济。
            奥巴马提出救市方案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最近我找了一些比较耸人听闻的资料。根据彭博通讯社的统计,在奥巴马提列的819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当中,美国政府承诺未来将拨出的救市金额已高达8.5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包括2.3万亿美元用来发放贷款,但是他说抵押的资产价值几乎为零,3万亿美元用来购买破产机构的股权,而这些机构净值是负的,剩下的3.2亿美元是用来为这些濒临崩溃边缘的金融衍生产品做担保。加在一起就是8.5万亿美元。而美国从18世纪建国开始一直到现在所有重大项目支出的钱加在一起,以今天的价值来计算也不过只有8.1万亿美元。
            这个钱从哪里来?美国的GDP也不过14万亿美元。也就是2009年大年过后的经济情况不容乐观,现在没有人知道情况有多严重,而8.5万亿美元当中的3.1万亿美元已在用了,因为很多是不需要国会批准的,可以直接印钞票来用,这就是现状,这就是第二次金融海啸的冲击。


          28楼2009-05-22 0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