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世界香!
一、茶,源于中国 茶,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茶,丰富并滋润着中国人的生活,也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中国茶文化。 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茶树栽培史,茶独有的醇美滋味,使其超越饮食与文化的差异,成为东西方有口皆碑的饮品。 茶马古道,古代丝绸之路,草原茶叶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从唐朝开始,中国茶叶就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商品,所到之处,形成了不同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形态。 18世纪以后,中国茶树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种植成功,迄今为止,全世界种茶国家已达60多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

二、茶,兴于中国 今天的中国茶叶生产规模,全世界首屈一指,占世界茶园面积和总产量的半壁江山,是世界第一大茶叶消费国。 中国茶根据制作方法和发酵程度的不同,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长江流域的优质绿茶,东南沿海的青茶,西南地区的普洱茶和红茶,各有其醇厚芬芳,各有其审美气韵。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备六大类茶生产加工技术的国家,历经千年积淀,始终引领世界潮流。今天,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中国茶叶生产和加工工艺不断革新,迈入清洁化、自动化、标准化时代。 2016年,中国绿茶出口达27.1万吨,占世界绿茶出口贸易的80%以上,优质、安全、健康的中国绿茶已赢得世界广泛认可。茶叶生产的发展带动了茶叶加工业与茶饮料业的壮大,带动了茶文化与旅游休闲业的繁荣,同时在贫困山区,茶产业开辟了脱贫致富、绿色环保的康庄大道。

三、茶,属于世界 两千多年前,中国茶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走出国门,便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界人民的青睐。当前,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捷报频传,中国茶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中国茶正在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齐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之路。中国成为全球茶叶生产、科技、信息、贸易中心指日可待。 茶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美好馈赠,它清静平和,它高雅芬芳,茶中有“艺”,茶中有“礼”,茶中有“道”。中国茶文化讲究和诚处世,以和为贵的精神内涵,与丝路精神一脉相承。中国人以茶会友、客来敬茶。在一带一路的新征途上,中国茶将再度成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和谐共生的友好见证。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蓬勃发展的中国茶产业,在带给世界醇美清香的同时,也回馈给大自然一片绿色的美丽世界。 安化茶文化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就正式创制出了现在的安化黑茶,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不仅如此,截至2015年,安化县拥有茶园面积1.7万公顷,茶叶加工企业98家,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2014年全县茶叶加工量近5万吨,综合产值78亿元,连续6年跻身全国重点产茶县10强,连续两年全国综合排名第3,黑茶产量位列全国第1,产量、产值连续10年实现持续增长。 如今的安化黑茶,不仅是经济民生,关乎着数百万茶农与茶商的生计;也是文化民生,仍将继续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安化黑茶 “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胜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未尝。”古人下马停歇品茶,其实亦是养生保健的一种方式。延续到现代,其含义可以理解为养生本来即“下战马”,让身体能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暂缓下来,好好歇歇。 黑茶为我国的特有茶类是六大茶类之一。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而湖南黑茶生产则始于湖南益阳安化县。益阳正是著名的中国黑茶之乡。古代安化黑茶的养生故事有多种传说,被较多人接受的是: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经常遇到下雨天,雨水把他们的茶给淋湿了,茶商心痛却又不甘心丢弃。正好途经一个痢疾横行的村子,村里病了很多人,村民们没吃没喝。茶商心想自己带的茶长霉了,不值钱了,就送给这些可怜的村民吧。结果奇迹发生,村子里的人们痢疾全好了。正是这一次偶然的机会,黑茶养生得以“发明”并延续至今。
黑茶属于后发酵类茶,是所有茶类中加工工艺最复杂、生产加工周期最长、工艺最独特的黑茶类产品。 “刮油”和降“三高”效果显著 黑茶中含量丰富的茶多糖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液中过氧化物活性的作用。“据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于1990年5月至1991年5月对某干休所155名老干部中的55名高血脂患者,经连续服用黑茶180天(每日3克)的情况进行观察,其中50例饮用黑茶的,血脂含量和血中过氧化物活性明显下降。另外在新疆、内蒙、青海等重点消费区进行的调查表明,长期饮用黑茶对人体的血脂、血糖、血压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对体重、体形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
一、茶,源于中国 茶,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茶,丰富并滋润着中国人的生活,也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中国茶文化。 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茶树栽培史,茶独有的醇美滋味,使其超越饮食与文化的差异,成为东西方有口皆碑的饮品。 茶马古道,古代丝绸之路,草原茶叶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从唐朝开始,中国茶叶就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商品,所到之处,形成了不同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形态。 18世纪以后,中国茶树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种植成功,迄今为止,全世界种茶国家已达60多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

二、茶,兴于中国 今天的中国茶叶生产规模,全世界首屈一指,占世界茶园面积和总产量的半壁江山,是世界第一大茶叶消费国。 中国茶根据制作方法和发酵程度的不同,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长江流域的优质绿茶,东南沿海的青茶,西南地区的普洱茶和红茶,各有其醇厚芬芳,各有其审美气韵。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备六大类茶生产加工技术的国家,历经千年积淀,始终引领世界潮流。今天,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中国茶叶生产和加工工艺不断革新,迈入清洁化、自动化、标准化时代。 2016年,中国绿茶出口达27.1万吨,占世界绿茶出口贸易的80%以上,优质、安全、健康的中国绿茶已赢得世界广泛认可。茶叶生产的发展带动了茶叶加工业与茶饮料业的壮大,带动了茶文化与旅游休闲业的繁荣,同时在贫困山区,茶产业开辟了脱贫致富、绿色环保的康庄大道。

三、茶,属于世界 两千多年前,中国茶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走出国门,便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界人民的青睐。当前,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捷报频传,中国茶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中国茶正在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齐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之路。中国成为全球茶叶生产、科技、信息、贸易中心指日可待。 茶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美好馈赠,它清静平和,它高雅芬芳,茶中有“艺”,茶中有“礼”,茶中有“道”。中国茶文化讲究和诚处世,以和为贵的精神内涵,与丝路精神一脉相承。中国人以茶会友、客来敬茶。在一带一路的新征途上,中国茶将再度成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和谐共生的友好见证。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蓬勃发展的中国茶产业,在带给世界醇美清香的同时,也回馈给大自然一片绿色的美丽世界。 安化茶文化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就正式创制出了现在的安化黑茶,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不仅如此,截至2015年,安化县拥有茶园面积1.7万公顷,茶叶加工企业98家,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2014年全县茶叶加工量近5万吨,综合产值78亿元,连续6年跻身全国重点产茶县10强,连续两年全国综合排名第3,黑茶产量位列全国第1,产量、产值连续10年实现持续增长。 如今的安化黑茶,不仅是经济民生,关乎着数百万茶农与茶商的生计;也是文化民生,仍将继续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安化黑茶 “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胜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未尝。”古人下马停歇品茶,其实亦是养生保健的一种方式。延续到现代,其含义可以理解为养生本来即“下战马”,让身体能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暂缓下来,好好歇歇。 黑茶为我国的特有茶类是六大茶类之一。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而湖南黑茶生产则始于湖南益阳安化县。益阳正是著名的中国黑茶之乡。古代安化黑茶的养生故事有多种传说,被较多人接受的是: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经常遇到下雨天,雨水把他们的茶给淋湿了,茶商心痛却又不甘心丢弃。正好途经一个痢疾横行的村子,村里病了很多人,村民们没吃没喝。茶商心想自己带的茶长霉了,不值钱了,就送给这些可怜的村民吧。结果奇迹发生,村子里的人们痢疾全好了。正是这一次偶然的机会,黑茶养生得以“发明”并延续至今。

黑茶属于后发酵类茶,是所有茶类中加工工艺最复杂、生产加工周期最长、工艺最独特的黑茶类产品。 “刮油”和降“三高”效果显著 黑茶中含量丰富的茶多糖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液中过氧化物活性的作用。“据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于1990年5月至1991年5月对某干休所155名老干部中的55名高血脂患者,经连续服用黑茶180天(每日3克)的情况进行观察,其中50例饮用黑茶的,血脂含量和血中过氧化物活性明显下降。另外在新疆、内蒙、青海等重点消费区进行的调查表明,长期饮用黑茶对人体的血脂、血糖、血压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对体重、体形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