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好!欢迎聆听来自双槐的法音,祝愿大众共得法益。
感恩能与诸位同修共同学习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同时用您的爱心,转发有缘众生。🌹
1、《观经疏•玄义分》专门列出“得益门”,就是为了说明得益唯在弥陀本愿。又说 :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释迦佛说此《观经》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证赞彼佛依正二报,使人欣慕。
2、不定•决定;弘愿是往生正定之业,“实时入必定”,决定往生,无任何不确定性;要门回向有不确定性,若归附弘愿,具足三心,即得往生,否则不能往生。
3、唯善•善恶;在摄受根机方面,有“善机”和“善恶根机普遍摄受”的差别。要门,要么修定善,要么修散善。定善,息虑凝心,这个要求就很高了;若不能修定善,至少要修散善——废恶修善,这样才可以“回斯二行,求愿往生”。如果你定善也没有,散善也没有,回向什么往生?回向你的恶业吗?那不可能。所以,要门摄受的是善凡夫,修善业的众生。
4、弘愿不一样。善导大师说“一切善恶凡夫”,善凡夫当然可以靠弥陀本愿救度,恶凡夫更要靠弥陀本愿救度;恶凡夫靠弥陀本愿救度,善凡夫还是要靠弥陀本愿救度,所以说“一切善恶凡夫”,无一遗漏。摄机广大,不择众机,这是弘愿的超胜之处。
5、不遍•遍揽;前面说“虽可教益多门,凡惑无由遍揽”,这是讲圣道门。圣道门虽然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凡夫罪障很深,惑业很重,释迦牟尼佛虽然开了八万四千法门来利益众生,还是有很多众生遗漏了,不能通通包揽。要门虽比圣道门广泛多了,但是,仍然是以善众生为对象,仍然会遗漏罪业众生。可是弘愿就不一样,十方众生无一遗漏,遍揽无余。
6、自力•佛力;要门,修行靠回向自己的定散二善,多少带有自力。弘愿,专称弥陀名,完全靠佛力,所谓“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自力跟佛力怎么能比呢?要门能不能往生?能。要门能往生,弘愿更能往生。要门往生,靠的是定散二善之力吗?不是,不论定善、散善、念佛,只要往生,靠的都是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
7、虽说•直说;要门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不过,释迦牟尼佛讲要门是“虽说”。“虽说”就是有委曲,就不是他正直想讲的。而弘愿呢,是直接要说的。所以,有“虽说”和“直说”的差别。
8、方便•正直;定散要门是“虽说”,“虽说”就带有方便。弘愿是“直说”,就是“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就舍掉方便了,就直接讲了。释迦牟尼佛在《观经》里很委曲,到最后结尾才敞开心门,露出真实——“佛告阿难 : 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这就是弘愿。他不讲那么多了,定善、散善不讲了,正直舍方便,单独讲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学习完毕。
善导大师总是讲念佛“易得往生”“皆得往生”“必得往生”“即得往生”、往生万不漏一。敬请各位同修莲友:时处诸缘不忘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感恩能与诸位同修共同学习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同时用您的爱心,转发有缘众生。🌹
1、《观经疏•玄义分》专门列出“得益门”,就是为了说明得益唯在弥陀本愿。又说 :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释迦佛说此《观经》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证赞彼佛依正二报,使人欣慕。
2、不定•决定;弘愿是往生正定之业,“实时入必定”,决定往生,无任何不确定性;要门回向有不确定性,若归附弘愿,具足三心,即得往生,否则不能往生。
3、唯善•善恶;在摄受根机方面,有“善机”和“善恶根机普遍摄受”的差别。要门,要么修定善,要么修散善。定善,息虑凝心,这个要求就很高了;若不能修定善,至少要修散善——废恶修善,这样才可以“回斯二行,求愿往生”。如果你定善也没有,散善也没有,回向什么往生?回向你的恶业吗?那不可能。所以,要门摄受的是善凡夫,修善业的众生。
4、弘愿不一样。善导大师说“一切善恶凡夫”,善凡夫当然可以靠弥陀本愿救度,恶凡夫更要靠弥陀本愿救度;恶凡夫靠弥陀本愿救度,善凡夫还是要靠弥陀本愿救度,所以说“一切善恶凡夫”,无一遗漏。摄机广大,不择众机,这是弘愿的超胜之处。
5、不遍•遍揽;前面说“虽可教益多门,凡惑无由遍揽”,这是讲圣道门。圣道门虽然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凡夫罪障很深,惑业很重,释迦牟尼佛虽然开了八万四千法门来利益众生,还是有很多众生遗漏了,不能通通包揽。要门虽比圣道门广泛多了,但是,仍然是以善众生为对象,仍然会遗漏罪业众生。可是弘愿就不一样,十方众生无一遗漏,遍揽无余。
6、自力•佛力;要门,修行靠回向自己的定散二善,多少带有自力。弘愿,专称弥陀名,完全靠佛力,所谓“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自力跟佛力怎么能比呢?要门能不能往生?能。要门能往生,弘愿更能往生。要门往生,靠的是定散二善之力吗?不是,不论定善、散善、念佛,只要往生,靠的都是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
7、虽说•直说;要门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不过,释迦牟尼佛讲要门是“虽说”。“虽说”就是有委曲,就不是他正直想讲的。而弘愿呢,是直接要说的。所以,有“虽说”和“直说”的差别。
8、方便•正直;定散要门是“虽说”,“虽说”就带有方便。弘愿是“直说”,就是“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就舍掉方便了,就直接讲了。释迦牟尼佛在《观经》里很委曲,到最后结尾才敞开心门,露出真实——“佛告阿难 : 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这就是弘愿。他不讲那么多了,定善、散善不讲了,正直舍方便,单独讲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学习完毕。
善导大师总是讲念佛“易得往生”“皆得往生”“必得往生”“即得往生”、往生万不漏一。敬请各位同修莲友:时处诸缘不忘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