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4,026贴子:3,274,414
  • 12回复贴,共1

讨论点有意义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突然的转场因缘作用下,为什么我们不能断流见性?
是心识流的流速太快了,刹不住车了?
还是心念太刚强、太粗重,下不了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8-17 12:38回复
    心识流的速度(实际上叫生灭频率)是多少?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8-17 12:57
    回复(6)
      回复 慧海123sun : 狂心不歇 指意识流不断,此心不歇,不见菩提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8-17 13:17
      收起回复
        弟子总是缠着问上师什么叫禅定,这次上师准备给他一个一劳永逸的说法:你若能观心,你会知道,在任何念与念之间会有一个间隙,对不对!抓住它,然后把它延长,就是禅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8-17 13:30
        回复(22)
          一并回复了,敢问,见性的当下有没有意识?或者说有没有带着意识见性的?那么我说见性的前提条件就是要终止第六意识的作意流,完全无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8-17 13:40
          收起回复
            看来,真是闻思不够啊,连见性前中断意识流都不知道,还谈什么解析公案!那个棒呵的手段都是先给你截流,然后在进一步见性。真可惜,天天嚷着当下见性、见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8-17 13:45
            收起回复
              打得念头死 只许法身活
              念头死就是断第六意识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8-17 14:01
              回复(5)
                发的贴子总丢是怎么回事?我这手机打字不容易,能不能体谅点!好吧,小暂停一下文字流吧,各位继续开动你的如理作意流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8-17 15:29
                回复
                  念执重和念念相继的速度,是我们要了知暂停意识的两大关键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8-08-17 18:14
                  收起回复
                    执持一个善心所(可视为一念)到下一个恶念,之间决定有间隙,而且这个心念间隙就佛性本身。一念悟入后。虽然感觉无念无相了,但是我们凡夫是做不到绝对清净的,也就是前面师兄们说的,似无念而有细念,或者还有很细的末那识执持第八识的见分为我的境界,也就是说自我现见一个无人无法的境界。更细的就是“阿赖耶识自证分”的状态。这个状态透不过,还是不能真正见性。当然,这时别说粗大的第六分别识了,就是连根识都叫“脱落了”。
                    那么,这里先不过多深究。单说,要达到这个状态的前行(即前期准备工作)是要做足的。首先不能,有很强烈的烦恼执着,那样的话,大的妄念都伏不下来,更别提见缝插针的细活。二是要静下来,越静,你的心就越细,越容易自观察。
                    其实,意识可以分成无分别意识和分别意识,无分别意识就像根识见境一样,只能是现量见,而无分别意识是见自心变现出来的“法尘”相。停掉粗分别的意识流就是为了,减缓意识分别能力(严格说是减弱分别心的造作参与)。而当分别意识不在过分分别外境(如配合眼识见身器世界),那世界相,就可能完全停住,根本没有动相。相比见器世界的动相、无常相都不如见是静止相较为真实。
                    靠打坐参禅功夫,对现代人来说越来越困难。这就有大德发明窍诀法,即棒打、呵斥当下配合大德叫你的观照,适机弟子也能当下止住妄念之流,而悟入念隙而无念,至于这个无念状态的深浅又有很多层面了。
                    手机打字太累,先分享这些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8-08-17 18:42
                    收起回复
                      僧肇法师的《物不迁论》: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经天而不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8-08-17 18:45
                      回复
                        憨山大师悟入“物不迁”境界,他在礼佛时不见有身体起动的相,飞叶满空,见叶子没有飘动,只是一幕幕不动的飞叶满空图。真正验证了《法华经》所说的“世间相常住”的法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8-08-17 18:45
                        收起回复
                          憨山大师 没有动意识分别,所以现象各住各位,本来没有迁移过。我们的第六意识的惯性太强,它会在一瞬间就把前前后后的显现错乱成一体,误认为是同一个法在此处移到彼处,由此生起运动的错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8-08-17 18: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