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是河南一个很普通的小县城,所谓小城,就是一个像农村的城市,或者一个像城市的农村。全国有不少这样的地方。平舆没有像样的矿产,也没有知名的特产,共产党没在这里开过会,国民党没在这里犯过罪,所以一直很默默无闻,历史书上没记载,地理书上不标注,正常比例尺的地图上都找不到。在行政级别上,平舆是驻马店市下属的一个县。河南人名声在外,河南城市的名气却弱得多。起初别人问我家乡在哪,我都说驻马店,还反问一句,听说过吗。很多人说当然听说过了,那么有名的店,我们还住过呢。这时我就会很有礼貌的告诉他:对不起,你说的那是宾馆。
所以后来我干脆就直接说平舆了,一能减少误会,二能提高家乡知名度。好比一个无名小辈跟人过招,上来先说自己的名字,哪怕说完后就被人一巴掌打死,也比只报师父的名字痛快,尤其当师父也是个无名大辈的时候。平舆地处河南东部,位于豫东平原上,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靠近安徽,我在北京遇到许多卖水果、蔬菜的老乡,都诈称自己是安徽,这至少能说明一点,我们这两个省的口音很相近。
平舆县城境内有一条河,名叫小清河,也不知是不是淮河的小儿孙,反正是哺育了广大平舆儿女,但也时不时地回收几个进去。这几年回来再次看到小青河,已被披上了华丽的外衣,两岸青石铺垫,垂柳摇曵,但水质却很脏,小青河就像夜壶上插上青草。本人在北方一些城市学会了冬泳,身体很棒,几年没有感冒了,这次回家乡才几个月,在外地学的冬泳功夫就散了,感冒了好一阵子。
以上是地理学分析,其他诸如温带季风气候和小麦几年几熟的问题就不交代了,因为在我看来,那些东西实在连一坨啮齿类犬科动物的固体分泌物都不如。
平舆的经济不太发达,周围好几个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平舆人穷志不短,在物价上从不示弱,工资很具有中国特色,物价却一直努力与国际接轨。07年乘着猪肉涨价的东风,平舆物价扬帆起航,一路高歌猛进,把责任都推在猪身上,后来涨得把猪远远的甩在了后面。我稍稍总结了一下,有两种涨价方式,一种是蚕食型,隔几天涨五毛钱,好像兵荒马乱的时候偷偷杀个人,不容易被发现;一种是鲸吞型,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之势一下子翻一番,杀他个措手不及。这两种可交叉反复使用。
平舆的工业典型的有皮革和制药,县城内的几家皮革厂大部分是外地引过来的,三分之二的不生产,领导查时才临时顾几个老头老婆掂掂皮子,翻翻机子,不检查时,院里长草,大门落锁,仅有几家生产的也快把平舆污染了。制药厂老是把人救死或者扶伤,所以有的制药厂也就陨落了,只剩下几家皮革生产厂家暗自流着毒液。现在平舆的地下水基本不能吃了,烧开后,一杯水有半杯白色水垢。引来了国内净水器行业在平舆市场的空前繁荣,平舆人现在都是闻着皮革厂的臭气长大的,练就的百毒不侵。
平舆东部是老城区,这几年正在搞西部大开发,市委市政府都迁到了西边,摆出一副全盘西化的架势。不过开发了好几年,基本上都只在开发房地产,政府寸土必征,开发商寸土必争,谁都知道开发这个一开就发。平舆这几年县容县貌变化不大,只有小区建的很神速,不肯放过一片空地,就连原来的市委市政府大楼,也被人炸了盖家属楼了,人民公仆可谓为人民奉献出了一切。
再说一说家乡的名人吧。平舆人文荟萃,有被尊为“中国胎教第一人”的 周文王母亲太任,有秦末率众揭竿而起的张楚政权领袖陈胜,有被史界赞为“朝臣三君子”之一的东汉名臣陈藩,有被誉为“平舆渊有二龙”的月旦人物许靖和许劭,还有清未捻军首领陈大喜等无数先贤英烈。先民们因这里地势平坦发明了太平车,既成就了远播天下的平舆美名,更成为中华民族造车技术曾经领先世界的历史,但现在县城跑的名车不少,宝马、大奔却没有一辆是平舆产的车。
另外一个比较争气的老乡是陈胜。称王后,其思想逐渐发生演变,与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老朋友都自己离开了,从此再没有亲近陈王的人了,后来被他的司机杀了,可能跟出了个陈王有关,家家户户都鼓励孩子考公务员,黄金万两不如乌纱一顶。其实在中国,想做官跟饿了想吃饭一样正常,只不过平舆人饿的比较厉害罢了。
平舆地处平原,没有山没有海,有的只是人山人海。大家都知道,在河南搞计划生育比搞计划经济难多了。正像不同城市的出租车有不同的起步价一样,在平舆,每家的小孩数量都是两个起步,再往上三个四个不等,杜绝一切少生不生的行为。
人多了,闲人就多了,没事干,便开始找事了。其实世上本没有事,找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事。小城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出门打群架,回家打老婆,人多了打麻将,人少了打飞机,还有人只打酱油,从来不惹事,只盼哪出事。街头巷尾到处是聚众打牌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前几年四川地震的时候房子乱晃都不敢分心。由于人多牌少,一个桌上一般能凑够两套人马,一套上阵一套观战兼替补。
平舆人口内需充足,转而外销,农活不忙的时候就分赴全国各地。在北京我见过各行各业的老乡,上至名流商贾,下至小贩走卒。有一次我去五台山玩,海拔好几千米,时值冬日,千里冰封人迹罕至,开车上山跟爬山的速度差不多,到了山顶寺庙下车,我惊魂未定,高呼一声:好险啊!没想到引来众僧围观。一个和尚操着流利的家乡话问,你是平舆来的吧?
平舆现在的广场是舆新广场,设计的真牛,从卫星图看广场就像一个大老憋在草众里趴着。广场前立起了一个大电视牌,以播广告为主,中间插播点电视节目。晚上广场里人山人海,有煅炼的、有诈骗的,也有偷情的。
每逢春节,广场的人口密度堪比国庆时的天安门广场。干什么的都有,卖饭的吃饭的要饭的,还有各种民间杂耍,路人甲乙丙丁,把广场挤得水泄不通。每年的二月是平舆的黄金月,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六之间更是白金周。中国的传统节日相继被西方打败,只有春节依然东方不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年的号召力比党要大多了。上学的上班的当老板的擦地板的都回来了,短短几天,小小的县城猛增十万人口,宾馆告急饭店告急网吧告急KTV告急出租车告急,平舆迅速沦陷,各行各业纷纷涨价,大发国难财。人行道人休想行,只可智取不能强攻,上面停满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从宝马车到马车不等。店铺也纷纷人行道上开设分店,看来这些商家不仅捆绑销售,还捆绑购买,开个店就等于店前面的空地也归他们了。有音响的店都把音响调到最大,专放鸟叔的歌和两只蝴蝶之类的山寨手机经典曲目,把小城震得乱颤。
不过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平舆人的生活还是很安静的,快快乐乐的生,没心没肺的活,这就是小城人定义的生活吧。日出东海落西山,平舆随着地球转一天又一天。我很难用一篇东西把我生长了几十年的地方写得面面俱到,也讨厌像纪录片那样念悼词般的纯客观介绍,因为我不是在写县志,只是在描写自己眼中的家乡,写一些最有感触的地方。其他诸如衣食住行风土人情之类的,还是留给其他平舆人去补充吧!
所以后来我干脆就直接说平舆了,一能减少误会,二能提高家乡知名度。好比一个无名小辈跟人过招,上来先说自己的名字,哪怕说完后就被人一巴掌打死,也比只报师父的名字痛快,尤其当师父也是个无名大辈的时候。平舆地处河南东部,位于豫东平原上,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靠近安徽,我在北京遇到许多卖水果、蔬菜的老乡,都诈称自己是安徽,这至少能说明一点,我们这两个省的口音很相近。
平舆县城境内有一条河,名叫小清河,也不知是不是淮河的小儿孙,反正是哺育了广大平舆儿女,但也时不时地回收几个进去。这几年回来再次看到小青河,已被披上了华丽的外衣,两岸青石铺垫,垂柳摇曵,但水质却很脏,小青河就像夜壶上插上青草。本人在北方一些城市学会了冬泳,身体很棒,几年没有感冒了,这次回家乡才几个月,在外地学的冬泳功夫就散了,感冒了好一阵子。
以上是地理学分析,其他诸如温带季风气候和小麦几年几熟的问题就不交代了,因为在我看来,那些东西实在连一坨啮齿类犬科动物的固体分泌物都不如。
平舆的经济不太发达,周围好几个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平舆人穷志不短,在物价上从不示弱,工资很具有中国特色,物价却一直努力与国际接轨。07年乘着猪肉涨价的东风,平舆物价扬帆起航,一路高歌猛进,把责任都推在猪身上,后来涨得把猪远远的甩在了后面。我稍稍总结了一下,有两种涨价方式,一种是蚕食型,隔几天涨五毛钱,好像兵荒马乱的时候偷偷杀个人,不容易被发现;一种是鲸吞型,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之势一下子翻一番,杀他个措手不及。这两种可交叉反复使用。
平舆的工业典型的有皮革和制药,县城内的几家皮革厂大部分是外地引过来的,三分之二的不生产,领导查时才临时顾几个老头老婆掂掂皮子,翻翻机子,不检查时,院里长草,大门落锁,仅有几家生产的也快把平舆污染了。制药厂老是把人救死或者扶伤,所以有的制药厂也就陨落了,只剩下几家皮革生产厂家暗自流着毒液。现在平舆的地下水基本不能吃了,烧开后,一杯水有半杯白色水垢。引来了国内净水器行业在平舆市场的空前繁荣,平舆人现在都是闻着皮革厂的臭气长大的,练就的百毒不侵。
平舆东部是老城区,这几年正在搞西部大开发,市委市政府都迁到了西边,摆出一副全盘西化的架势。不过开发了好几年,基本上都只在开发房地产,政府寸土必征,开发商寸土必争,谁都知道开发这个一开就发。平舆这几年县容县貌变化不大,只有小区建的很神速,不肯放过一片空地,就连原来的市委市政府大楼,也被人炸了盖家属楼了,人民公仆可谓为人民奉献出了一切。
再说一说家乡的名人吧。平舆人文荟萃,有被尊为“中国胎教第一人”的 周文王母亲太任,有秦末率众揭竿而起的张楚政权领袖陈胜,有被史界赞为“朝臣三君子”之一的东汉名臣陈藩,有被誉为“平舆渊有二龙”的月旦人物许靖和许劭,还有清未捻军首领陈大喜等无数先贤英烈。先民们因这里地势平坦发明了太平车,既成就了远播天下的平舆美名,更成为中华民族造车技术曾经领先世界的历史,但现在县城跑的名车不少,宝马、大奔却没有一辆是平舆产的车。
另外一个比较争气的老乡是陈胜。称王后,其思想逐渐发生演变,与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老朋友都自己离开了,从此再没有亲近陈王的人了,后来被他的司机杀了,可能跟出了个陈王有关,家家户户都鼓励孩子考公务员,黄金万两不如乌纱一顶。其实在中国,想做官跟饿了想吃饭一样正常,只不过平舆人饿的比较厉害罢了。
平舆地处平原,没有山没有海,有的只是人山人海。大家都知道,在河南搞计划生育比搞计划经济难多了。正像不同城市的出租车有不同的起步价一样,在平舆,每家的小孩数量都是两个起步,再往上三个四个不等,杜绝一切少生不生的行为。
人多了,闲人就多了,没事干,便开始找事了。其实世上本没有事,找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事。小城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出门打群架,回家打老婆,人多了打麻将,人少了打飞机,还有人只打酱油,从来不惹事,只盼哪出事。街头巷尾到处是聚众打牌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前几年四川地震的时候房子乱晃都不敢分心。由于人多牌少,一个桌上一般能凑够两套人马,一套上阵一套观战兼替补。
平舆人口内需充足,转而外销,农活不忙的时候就分赴全国各地。在北京我见过各行各业的老乡,上至名流商贾,下至小贩走卒。有一次我去五台山玩,海拔好几千米,时值冬日,千里冰封人迹罕至,开车上山跟爬山的速度差不多,到了山顶寺庙下车,我惊魂未定,高呼一声:好险啊!没想到引来众僧围观。一个和尚操着流利的家乡话问,你是平舆来的吧?
平舆现在的广场是舆新广场,设计的真牛,从卫星图看广场就像一个大老憋在草众里趴着。广场前立起了一个大电视牌,以播广告为主,中间插播点电视节目。晚上广场里人山人海,有煅炼的、有诈骗的,也有偷情的。
每逢春节,广场的人口密度堪比国庆时的天安门广场。干什么的都有,卖饭的吃饭的要饭的,还有各种民间杂耍,路人甲乙丙丁,把广场挤得水泄不通。每年的二月是平舆的黄金月,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六之间更是白金周。中国的传统节日相继被西方打败,只有春节依然东方不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年的号召力比党要大多了。上学的上班的当老板的擦地板的都回来了,短短几天,小小的县城猛增十万人口,宾馆告急饭店告急网吧告急KTV告急出租车告急,平舆迅速沦陷,各行各业纷纷涨价,大发国难财。人行道人休想行,只可智取不能强攻,上面停满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从宝马车到马车不等。店铺也纷纷人行道上开设分店,看来这些商家不仅捆绑销售,还捆绑购买,开个店就等于店前面的空地也归他们了。有音响的店都把音响调到最大,专放鸟叔的歌和两只蝴蝶之类的山寨手机经典曲目,把小城震得乱颤。
不过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平舆人的生活还是很安静的,快快乐乐的生,没心没肺的活,这就是小城人定义的生活吧。日出东海落西山,平舆随着地球转一天又一天。我很难用一篇东西把我生长了几十年的地方写得面面俱到,也讨厌像纪录片那样念悼词般的纯客观介绍,因为我不是在写县志,只是在描写自己眼中的家乡,写一些最有感触的地方。其他诸如衣食住行风土人情之类的,还是留给其他平舆人去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