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对在《甄嬛传》后紧接着的《如懿传》小说和电视剧都不感冒,总觉得这是蹭《甄嬛传》的跟风作品(哪怕是同一个作者)。事实上《甄嬛传》的原著小说我就不感兴趣,那完全是一个架空的故事,电视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编剧,将其与雍正朝的历史结合起来,半真半假,正剧与言情的好处都占了(在看了《如懿传》的前两集后我是倾向于把编剧的功劳给郑晓龙夫妇的)。而《如懿传》小说剧情紧接着《甄嬛传》大结局,在我看来是个相当机灵的手笔(但我对流潋紫本人依旧没什么好感)。只有在得知是周迅主演《如懿传》之后,我才对这部剧有空前的期待。周公子在我心里可谓最空灵深邃的禁欲系美人。
等啊等,等到我把《延禧攻略》拖拖拉拉看了一半、《如懿传》小说看了一点点再也看不下去的时候,这部剧才播出。怎么说呢,觉得它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占。
天时,就说它的播出时间吧。太晚了,以至于被《延禧攻略》占去先机,江湖上一片“莫兰迪色”“白月光”的叫好声,《如懿传》由于在这些方面基本是反着来的所以吃了大亏。地利,就是播出平台。我是不理解《如懿传》在上星和网剧上唧唧歪歪的,我觉得完全没必要在电视台上吊死啊(如果台播有更大的利益那当我没说),现在很多人习惯用手机看剧,限古令下古装网剧部部都是电视剧级别的,称呼上也不再泾渭分明,就像我从没听人称《延禧攻略》为网剧。人和,就是观众。感觉《延禧攻略》已经用它洗眼睛的画面和爽文的剧情把观众洗脑了,特别是路人粉,而《如懿传》在前两集基本为他们提供了所有攻击的槽点,以至于会吓退更多路人。
我反复提到“《如懿传》前两集”,因为我觉得这真是大败笔,剧情、台词、服装、妆容、演员无一不是一言难尽。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再从雍正年间开始,废皇子禁足皇后的戏极其草率突兀,台词都是没有韵味的大白话,服装鲜亮刺目,所有的脸只有霍建华的和侍女们的看着舒服,周迅确实不适合演少女了。本来看到张丰毅演雍正还算惊喜结果感觉还没发力就强行下线了……丧仪开始才是小说故事线,场面庄重壮观,但在那一集里也显得仓促。如果可以作为开头趁着全员在场给新帝、太后、嫔妃、大臣依次特写体现他们的微妙心情与性格,举哀时再千人齐哭天地同悲,那估计能像电影一样来个开场小高潮。
第三集感觉周公子扮相顺眼起来了。但太后挂上了米老鼠耳坠(……),皇后说话毫无气韵,高氏咋咋呼呼,金玉妍像个安静的外国傻妞,皇帝管的尽是后宫的事还做不了主。登基大典跟丧仪一个毛病,明明应该拍得很气派庄重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至少我觉得霍建华走路像个大爷太出戏了。海兰格格倒是清婉动人。剧情方面,至少太后令青樱守孝是出人意料的,期待如何收场。
第四集我最开心,如懿终于有最初预告里的少女感了,海兰很动人。但也仅此而已了。剧情让人能看下去。
等啊等,等到我把《延禧攻略》拖拖拉拉看了一半、《如懿传》小说看了一点点再也看不下去的时候,这部剧才播出。怎么说呢,觉得它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占。
天时,就说它的播出时间吧。太晚了,以至于被《延禧攻略》占去先机,江湖上一片“莫兰迪色”“白月光”的叫好声,《如懿传》由于在这些方面基本是反着来的所以吃了大亏。地利,就是播出平台。我是不理解《如懿传》在上星和网剧上唧唧歪歪的,我觉得完全没必要在电视台上吊死啊(如果台播有更大的利益那当我没说),现在很多人习惯用手机看剧,限古令下古装网剧部部都是电视剧级别的,称呼上也不再泾渭分明,就像我从没听人称《延禧攻略》为网剧。人和,就是观众。感觉《延禧攻略》已经用它洗眼睛的画面和爽文的剧情把观众洗脑了,特别是路人粉,而《如懿传》在前两集基本为他们提供了所有攻击的槽点,以至于会吓退更多路人。
我反复提到“《如懿传》前两集”,因为我觉得这真是大败笔,剧情、台词、服装、妆容、演员无一不是一言难尽。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再从雍正年间开始,废皇子禁足皇后的戏极其草率突兀,台词都是没有韵味的大白话,服装鲜亮刺目,所有的脸只有霍建华的和侍女们的看着舒服,周迅确实不适合演少女了。本来看到张丰毅演雍正还算惊喜结果感觉还没发力就强行下线了……丧仪开始才是小说故事线,场面庄重壮观,但在那一集里也显得仓促。如果可以作为开头趁着全员在场给新帝、太后、嫔妃、大臣依次特写体现他们的微妙心情与性格,举哀时再千人齐哭天地同悲,那估计能像电影一样来个开场小高潮。
第三集感觉周公子扮相顺眼起来了。但太后挂上了米老鼠耳坠(……),皇后说话毫无气韵,高氏咋咋呼呼,金玉妍像个安静的外国傻妞,皇帝管的尽是后宫的事还做不了主。登基大典跟丧仪一个毛病,明明应该拍得很气派庄重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至少我觉得霍建华走路像个大爷太出戏了。海兰格格倒是清婉动人。剧情方面,至少太后令青樱守孝是出人意料的,期待如何收场。
第四集我最开心,如懿终于有最初预告里的少女感了,海兰很动人。但也仅此而已了。剧情让人能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