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电辩话_舌战桂林吧 关注:173贴子:1,284
  • 7回复贴,共1

【2018暑假作业】杨乐的第二次作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不轻狂枉少年/亦少年——视频分析
个人看法:首先,轻狂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样的程度可以算轻狂?二是人在少年时究竟需不需要轻狂。
正方的话,因为一个人的少年时期与其他时期不同,社会对他的容错率是最大的,而少年敢于犯错,永远保持初心,所以他可以在这个阶段去尝试他想做的事情。而成年之后和再往后的时期内,因为有了家庭事业等一系列牵绊之后,便不可能再“轻狂”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反方的话可能就是踏踏实实的度过少年时期也可以实现自我的价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8-23 09:39回复
    正方体系:
    狂:徒然,白费
    少年:处于幼年与成年之间的人(开始观察分析自己及环境,并开始构建自我。)
    轻狂:由于经验缺乏,思维方式单一,所以构建的自我与师长,父母等周围环境对他的期许不一样,但仍然坚持探索自我。
    前提:人在少年时的首要危机就是解决自我同异性的问题。
    判标:在解决自我同异性问题时,轻狂是否必要?
    论点:
    1.有利于自我角色的构建。
    (父母出于关爱保护会对孩子进行经验指导,当孩子的目标与父母不同时,才会坚持自我,从而完成自我角色的构建。)
    2.有利于自我独特性的保留。
    (个体与环境的差距是巨大的,当产生冲突时,环境会对个人的不同进行单方面矫正,从而失去自我的独特性。)
    反方体系:
    轻狂:轻易轻浮狂傲狂放
    论点:1.因境遇不同,每个人都过少年时期的方式也不同。(除了轻狂,我们还有其他选择,此处举了书法大家王献之和皮尔卡丹的例子。)
    2.社会的多元化(同性恋逐渐合法)(在少年时期做少年该做的,勤勤恳恳也是另一种坚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8-23 09:40
    回复
      具体环节分析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8-23 09:41
      回复
        正一立论:基本操作中规中矩。还提出了人和周围环境相互矫正是更好的方法。
        反二质询:这个小环节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有点懵,感觉有点乱。反二质询正一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完成自我角色的构建又恰好是不轻狂的方式,其实就是打击对方轻狂在这个过程中的必要性。
        反一立论:除了基本论还有挺长一段价值倡导。不轻狂的少年时期也应该进行价值肯定。
        正二质询:这里我感觉问出了挺多东西的。1.少年时期进行探索是必须的。
        2.轻狂一般是年长者对年幼者的评价或者是现在的自己对以前的自己的评价。
        3.要证明轻狂的必要性,证明其在某一方面不可缺少即可,这个正方没有回应而是又提出了特殊性。
        二辩小结
        反二:1.构建自我的方式是不唯一的,除了轻狂还有别的方式。
        2.周围环境与个人目标一致的情况,举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例子。
        正二:1.不一定是所有的事都轻狂,同时回应周恩来的例子,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成立组织就是一件轻狂的事。
        2.对轻狂的定义重新解释。
        对辩
        正四:这个环节很明显在打自己的店推己方的逻辑线,少年处于叛逆时期,更希望表达自我得到认同与正视,而父母比少年有经验,对少年有较强的影响力,且关爱孩子使其不受伤害,这些都是父母或周围环境的特性。另外正方认为期许与目标一定有不一样的地方。
        反四:首先少年时期表达自我并不等于轻狂,其次问对方为什么期许与目标一定不一样,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对方是在二者一定会产生冲突的前提下进行论证,却没有说明这个一定从何而来。另外轻狂究竟是指找到自我的结果还是去找自我的过程。最后提到了那些目标与期许一致,已经找到自己的“不轻狂”的少年也是应当价值肯定的。
        盘问
        正方:正方自己选择对方辩友来回答,我觉得这样比较好。但是正方到底问了啥我看了几遍也没记下来什么对他们自己有利的。
        1.少年想要怎样度过一生都要实践之后才知道。
        2.少年做过轻狂的事就算是轻狂,而不是要一直轻狂。(对于轻狂又重新定义了一遍)
        反方:1.外界期许与自我目标一定冲突?
        2.即使冲突一定要轻狂?不能采用温和的方式?
        3.推对方论证义务,父母对孩子影响的必然性。(前两个问题挺好的,有打击到对方)
        三辩小结
        正三:1.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只能论证我在某一方面不轻狂而不能论证处处不轻狂。
        2.轻狂的行为到后来也可能让父母认同。(这个我觉得好像没什么用)
        反三:基本都是盘问的结果。
        1.质疑二者产生冲突的必然性。
        2.即使冲突也不必然采用轻狂的方式。
        3.可以用多种方式度过少年时期,一种方式没做到或者采用了较为温和的方式也枉了少年?
        自由辩
        这个环节还是蛮激烈的。
        四辩总结
        反四:1.认为对方在进行本末倒置的推论,因为我要轻狂,所以我要强行产生冲突。
        2.为什么正方体系下自我目标与外界期许重合不值得被肯定。
        3.即使真的产生冲突了,为什么不能去试一下父母指出的路而非要选择反抗。
        4.最后进行价值升华,这个社会到底允不允许我做一个平凡人。
        (好像除了价值升华,反方的东西从盘问开始都差不多。)
        正四:1.如果少年在进入社会之后才去寻找自我,那要如何度过中间的过程?
        2.轻狂是必要的与别的东西也是必要的无关。
        3.如果少年接受了外界,将永远无法找到自我。
        4.自我与外界环境可以在相互理解的过程中找到平衡,轻狂可以对环境进行矫正。
        个人胜负判断:反方胜
        其实我觉得正方的论点挺好的,特别难受的一点就是那个在外界期许与个人目标产生冲突时,正方推的论的是在这个前提下,后面一直到反四总结都有再讲,但是反方没认他们也没推下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8-24 01:44
        回复
          自由辩忘加进去了啊哈哈哈哈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8-24 02:00
          回复
            1.首先双方纠缠还是产生冲突的必然性。
            2.一件事情有轻狂和不需要轻狂的方式去解决,那么就可以采用别的温和的方式去解决。
            3.推论证义务,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不轻狂的方式所以轻狂是不必要的,其中的逻辑关系???
            4.尝试别人指出的道路也是有意义的。
            5.轻狂在只有产生冲突时才有必要。
            6.只要年上轻狂过,就一定可以找到自我。推必然性???
            7.轻狂是必要的,与别的东西也可能必要无关。(记下来的东西的大部分都是反方的,正方二者产生冲突这块一直被压制带节奏,以至于很多东西都打不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8-24 02:00
            收起回复
              优秀


              IP属地:浙江7楼2018-10-31 1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