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仪纯皇后吧 关注:2,055贴子:36,745
  • 11回复贴,共1

无责任瞎推测:孝仪为后波折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根据大家提供的资料瞎臆测
子以母贵,永璐、永琰名字大有深意。
七公主出生,乾隆各种拜佛,应该是非常重视令妃所生第一个孩子。22年生永璐,名字极为深意,可惜25年就没了,同年出生的永琰,名字上看两者是相连的,加上当年新春贺词,乾隆就有御制诗意指太子出生,31年前,应该还是有纠结,毕竟五阿哥表现很突出。不清楚五阿哥与孝仪的关系,但肯定还不错(各种影视印象),亦母亦友?令妃地位不低,但所生子女基本都交其他人抚养,估计跟她生育平凡身体不佳有关,另外,感觉也是乾隆为她铺的路,为她之后十年后宫掌权扫平障碍。


1楼2018-08-28 12:06回复
    30年继后断发,私以为是继后得知乾隆意欲立令妃为皇贵妃在先,才直接闹崩。皇贵妃等于副后,还是在有皇后的前提下,皇帝出巡前应与太后有商议,继后是太后一手扶持起来的,太后应该站继后所以有透露?继后就飚了,断发诅咒皇帝。因行为出格,让太后失望,令妃顺利成了皇贵妃。但没有废后理由,毕竟是皇帝先不合情理(有宠妃子逼正宫皇后之嫌疑)。31年的记载继后几乎等于是直接逼死,大有让继后腾位子让令皇贵妃名正言顺继当皇后的意思,但太后应该是无法认可乾隆如此宠爱她,以孝仪出身低微为由坚决不同意,才有了之后所谓朝鲜说的国中无后,但继续纳贡,僵持了好几年,最终伺母至孝的乾隆先放弃。之所以史书没有过分宠爱记载,推测是乾隆过于讲究名正言顺,过于在乎史书的记载,不愿自己当昏君,也不愿自己喜欢的有不好的记载,加上本就不是小毛头爱情不顾一切,也不是老年昏庸任性妄为。朝鲜史料是说35年清廷说不用纳贡给皇后,估计就是这年乾隆开始明转暗另作筹谋,毕竟5阿哥已死几年,不存在太子人选犹豫了,作为各退一步的条件,这年正月,乾隆与孝仪的嫡女已联姻名义封了皇后之女才有的固伦。


    2楼2018-08-28 12:0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38年,嘉庆被立为太子,孝仪作为生母,地位基本稳固,所以有了祭天文说嘉庆万一没有天子命,让他赶紧早死,后另做打算只可惜,孝仪在乾隆40年就过了,若能熬过太后,估计孝仪就顺利当皇后了。人算不如天算。


      3楼2018-08-28 12:11
      回复
        所以43年时,乾隆所后宫已无人有资格作他皇后了,这也跟她给孝仪的悼词中虚九御之崇班吻合。
        且孝仪已经没了,只要嘉庆不死,基本就稳稳地是后了。为了避免麻烦,此时追封孝仪,反而会让嘉庆卷入不必要的纷争,出现变数。
        乾隆60年,乾隆准备退位,嘉庆皇帝之位很稳了,这年孝仪生日前,乾隆追封其为后,正式宣告准备传位了。迟到了这么多年,筹备这么久,未尝没有大肆操办之意,准备好了各种祭礼,最后想想,又删减了。很多人以此觉得乾隆是不情愿追封。个人看来,省掉的仪式更有深意,因为后面他嘱托嘉庆的话才是重点,等他死了再一同升祔太庙,并把自个和孝仪的牌位一块供奉在养心殿和寿皇殿。有种冥婚既视感啊。
        顺便说句,嘉庆原配出身包衣,说是不让人推断出太子身份,个人觉得这纯是乾隆私心,嫌孝仪出身的,估计当时不只有太后,也有大臣不认可,让嘉庆娶包衣女,就是想让出身同不好的嘉庆妻子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后。
        结论就是,嘉庆是因为孝仪才成了皇帝,一切都只是一个局,一个帝王为了所爱铺设的一个大局,成年人的爱情方式。正因为什么都了解,孝仪才含笑而去。
        玉枕在,似佳人依旧,魂牵梦萦。


        4楼2018-08-28 12:12
        收起回复
          古代母以子贵很常见,乾隆是要么子以母贵,要么就是对子好不对母好,直接割裂,比如五阿哥跟十公主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8-08-28 12:51
          收起回复
            分析得有道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8-28 13:20
            回复
              十五阿哥被庆妃抚养、十七阿哥被颖妃抚养这都是嘉庆爆的料
              ○又谕、朕自冲龄。蒙庆贵妃养母抚育。与生母无异。理宜特隆典礼。加晋崇封。兹追封为庆恭皇贵妃。所有应行典礼。著该衙门查例具奏。
              ○又谕、庆郡王永璘、自幼蒙颖贵太妃抚养。现值颖贵太妃七十寿辰。备物申祝。本属谊所应有。但必应在朕前先行奏明。方可呈进。今永璘竟不豫行陈奏。辄令护卫太监等径赴寿康宫陈递。经颖贵太妃处太监奏明。朕始得知。从前孝圣宪皇后每遇万寿庆辰。如和亲王、果亲王、及内外臣工等、备物申悃。无不奏明皇考。始行呈进。从未有擅自递进者此时颖贵太妃尤与东朝尊养礼节悬殊。乃永璘竟自令护卫太监递进。并不先奏朕知。交结近侍之旧习复萌。以此尝试朕能知否。若朕不能知。或知而不问。则故态复作矣。再从前恭遇皇考巡幸。朕与成亲王永瑆、俱谨随辇跸。不敢稍离。而永璘则往往偷安。行走落后。竟不系撒袋。直至驾诣行宫时。始随班跟入。今年朕恭诣裕陵。往还途次。留心察看。永璘尚不知悛改。仍复在后行走。并不随侍。永璘前在书房。即喜与太监人等相近。诸凡不知大体。著退出乾清门并交宗人府议处。加恩仍留内廷行走。随同仪亲王永璇等当差。以观后效。如再不知改悔。则当退出内廷。令随同闲散诸王行走。不能全其颜面矣。  


              IP属地:天津7楼2018-08-28 13:48
              回复(1)
                我觉得是乾隆那时年龄大了,所以就没立后了。而且之前两任皇后都死的不是那么好看,所以就不立后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1-18 2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