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战多管神教镇楼

起初KC今年重新刷越战,我尽管看好但整体还是聊胜于无的态度,再加上有了FL,FM这些无疾而终的先烈们,而且头几批KC越战除了USMC还是USMC的兵,所以预估KC的步伐不会太激进,甚至参考太平洋战争一样刷一堆人就出了一个LVT配合都在情理之中。
结果直接打脸刷了个意想不到的M50A1,多管神教的代表之一,这就必须买买买了,到手果然各方面素质拔尖,外加车型实在美如画,也算是这十年来第一款KC冷战装甲,所以尽管@topgundada已经做了一次评测,我还是再补充做一次评测安利安利。
M50本身定位是美国陆军研发用于运输机投送于前线的反坦克自行火炮,50年代开始研发,底盘和M56蝎式自行火炮共享,采用了火力凶猛的六连106mm无后座力炮目的就是确保一次齐射饱和打击对面坦克,确保一击必杀然后跑路重新装填,同时还配备了一门.30CAL的M1919A4机枪用于步兵防御,因为空运的需求导致车体过小,同时装弹得乘员冒着炮火跑出车外打一批手动重新装填一批,效率极差而且备弹量也非常感人只能容纳18发在车后部,最终美国陆军完全看不上这玩意,好在陆战队那会奇缺反坦克装备,一看这玩意够用了就接手下了一批订单,最终造了297台并全部投入了越南战场。

跑去越南M50们发现对面越共压根也没什么装甲可以给他们玩六发齐射的,而且由于装甲脆弱,一发RPG基本可以送上西天,结果定位就成了定点火力支援,大多还只能用在防御战上,好在体型小巧,几乎是当时美军在越南唯一可以行驶过工兵桥的装甲,而且一次齐射的火力也非常凶猛,所以前线指挥官整体的评价还是相当不错。
M50越战的高光时刻在顺化战役中,一次性火力投射被证明在巷战中出奇的有效,整个战役中M50全力轰杀对面造成海量伤亡,所以这次KC越战开篇之作的第一台装甲选择了M50就在情理之中了。
简单历史就这是这么个情况,下面看看KC这台M50A1:



得感慨下KC这边开模的进一步强化了,车身细节各方面可圈可点,尤其排气管非常细腻的一种存在。当然尽管和FL相比依旧存在精细度差距,但考虑KC全身采用宝丽石(FL为塑料),这个细节精度基本可以打到95分了,此外依旧采用的是炮身分离的优良传统,也就是说上面多管炮塔其实可以套用在别的装甲上换装玩科幻装甲,有机会得试试看。


铰链可开合的舱盖是另外一大亮点,没记错的话应该也是KC第一次运用,舱盖的开合手感异常滑润,这个要点赞







多管炮塔安装上后一种狂野不羁的气息就扑面而来了,炮身细节不能算出众,但该表现的东西都表现了,主要车体本身的细致可以帮炮身遮一下丑,所以就不去挑剔了。机枪手和机枪造型同样评价一般,但KC的东西吧就这样,有这么挺机枪和机枪手的存在,哪怕细节仅仅只是过得去,但整个装甲就活了,因为毕竟是为这台装甲量身定制的。


套装外独立还购买了一个配套的装弹手,做工跟DADA评价比较一致,比较乏善可陈,不过考虑到装弹手本身定位还是盘活这个小场景,所以看个人,只对M50有兴趣人不收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