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吧 佬鬼先笙
御制《三朝要典》序
朕惟自古君王,莫不有徽猷钜训,以迪众庶而信来兹。矧纲常万古为昭,故父慈子孝,君令臣共。其道光明,无织芥可疑之隐;其事平实,无非常可喜之功。其行之为一时赏罚,定之为万世是非,则确然直截,无依违可借之影响。循此则忠良,悖此则奸贼。独奈何使奸贼得窃忠良之号哉?诚折纷而定论,当据事以直书。亦觐扬陟降之善物也。
本朝家法,炳如日星。仰惟我皇祖神宗显皇帝,建元良以系海寓之心,真慈夙注;我皇考光宗贞皇帝,体先志而舒云雨之泽,纯孝丕彰。迨龙驭之上宾,肆冲人其续绪。名正言顺,猜忖曷庸。不意群奸巧于构疑也。疑梃击,则托护东宫者进矣;疑红丸,则援不尝药者进矣;疑移宫,则造为垂帘者进矣。总三案之奸凶,皆一堂之衣钵。将使皇祖、皇考抱疑不白,而朕躬亦几陷于不孝,深用痛心。
幸正论时闻,业已区分陟斥。犹虑遐方耳目,缘簧鼓而渐致沦胥;来祀汗青,杂狐疑而罔知断案。又以事历三朝,或多挂漏,特降手谕,俾史臣仿《明伦大典》故事,将前后明旨章奏,编辑成书。其总裁、副总裁及纂修等各官,俱朕慎简。自兹岁丙寅春正月开馆纂修,迄今编成。爰定期名为《三朝要典》,以其专为三朝慈孝作也。
斯编行且颁行天下矣,朕复自序其首曰:嗟乎!小人之祸人国甚矣。指宫闱为攘功之地,则翼戴莫出其先;诬君父以不美之名,则定策肯居于后?且事极常而故张之,踪本杳而故文之。或十余年,或五六年,几成蜩螗沸羹之世宙。藉非皇祖、皇考默牗朕衷,则真是真非,其何结局之有?
当我世祖肃皇帝时,虑统嗣混而不得尊其亲,故其书主于定大统;在朕今日,虑负邪淆而将不免于诬其亲,故是书主于剖大疑。令天下万世睹是书而悟曰:“前星立矣,藩封遣矣,即有风癫,立付市曹,于国本无恙也,其无容疑者一。鼎湖之悼,实慕缘孝笃,疾以慕深,孰得以一月天子,掩其为千秋圣人哉!其无容疑者二。茕疚集蓼,此何时也,遗言未往,封号在心,宫自当移,宁俟逼而后移?其无容疑者三。”朕中兴之业,不敢望与世宗媲美,或庶几可免于戾乎。
然朕览斯编,愈惕然于阴阳消长之际也。方三案之鸣也,其时邪与正互犄。今心术各揭于青编,断案亦章于白日。讵非阳长阴消之一会?第邪虽芟而能保无伏莽,正虽显而能保无遗珠?万一倚伏贞胜之几,稍不审而至于误用,将奚以为先德光继?自今尚赖尔诸臣,靖乃志以佐澄清,竭股肱而襄祗遹。庶在天之灵,于兹降格,而斯编亦不徒诸空言矣。
是为序。■
【建末人方浚师的《蕉轩随录》记载他在琉璃厂买到此书,抄录了整篇序言。阉党虽手段激进,但给三案下的结论还是比较妥善的,特别是阐明了东林的善于无事生非。此篇虽属于胜利宣言,但结尾已显出对东林反扑隐忧。两年之后,竟不幸言中。】
《三朝要典·圣谕圣旨凡例》
圣谕
朕惟君臣父子,人道之大纲;慈孝敬忠,古今之通义。有国家者,修之则治,紊之则乱;为臣子者,从之则正,悖之则邪。自古迄今,唯有能易者也。乃有乘宫庭仓卒之际,遂怀倾危陷害之谋;构朝家骨肉之嫌,自为富贵功名之地。其为贼子可胜诛哉!
洪惟我皇祖神宗显皇帝,早建元良,式端国本,父慈子孝,原无间然。而奸人王之宷、翟凤翀、何士晋、魏光绪、魏大中、张鹏云等,乃借梃击以要首功。我皇考光宗贞皇帝,一月御天,千秋称圣。因哀得疾,纯孝弥彰。而奸人孙慎行、张问达、薛文周、张慎言、周希令、沈惟炳等,乃借红丸以快私怨。迨皇考宾天,朕躬缵绪,父子承继,正统相传。而奸人杨涟、左光斗、惠世扬、周朝瑞、周嘉谟、高攀龙等,又借移宫以贪定策之勋,而希非望之福。将凭几之遗言,委诸草莽;以待封之宫眷,视若寇仇。臣子之分谓何,敬忠之意安在?
幸天牗朕衷,仰承先志,康妃、皇妹,恩礼有加。而守正诸臣,凡因三案被诬者,皆次第赐环,布列有位。嘉言罔伏,朝政肃清。特允部院科道诸臣之请,将节次明旨,并诸臣正论,命史臣编辑成书,颁行天下。使三朝慈孝,灿然大明;天下万世,无所疑惑。其凡例体裁,一仿《明伦大典》故事。即于新春开馆纂修。
特命辅臣顾秉谦、丁绍轼、黄立极、冯铨为总裁官,施凤来、孟绍虞、杨景辰、姜逢元、曾楚卿为副总裁官,徐绍吉、谢启光、余煌、朱继祚、张翀、华琪芳、吴孔嘉、吴士元、杨世芳为纂修官,乔炜、秦之垣、李桐为誊录官,郑崇光、姜云龙为收掌官。卿等受兹委任,须同心协力,研精殚思,采集周详,持议明核。凡系公论,一切订存。其群奸邪说,亦量行摘录,后加史官断案,以昭是非之实,务在早完。书成之日,名曰《三朝要典》,以仰慰皇祖、皇考在天之灵,用副朕觐光扬烈之意。钦哉!故谕。
天启六年(1626)正月十五日
圣旨
览卿等所拟纂书论稿,周详剀切,实合朕心。虽编摩成于此时,然垂戒关于万世。其名曰《传信鸿编》、曰《三大政纪》,朕再四思之,咸似未妥。朕欲名之曰《三朝要典》,未知当否?卿等便与副总裁等官详议妥确来闻。
天启六年正月十四日。
朕览卿等所奏,纂修《三朝要典》,着于正月二十六日开馆编纂。其合行事宜,俱依议行。具见卿等忠爱,朕知道了,该衙门知道。
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日 览卿等奏,《三朝要典》编纂已有次第,朕宜御制序文,以冠篇首。卿等即细心拟稿进览,务期典则详明,以昭朕阐垂至意。该部知道。
天启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洪惟《三朝要典》,乃人心之公论,万世之大坊。朕不敢私其是非于上,史臣亦谁敢私其曲直于下乎?所有陆续草稿,既经卿等删润,誊录副本已完。并撰拟序文,及卿等恭拟后序,朕览其梗概,大略已知。或就中详细之处,须发扬献纳;足为臣下之模,必剖决是非。烂昭后世之鉴。庶三朝大案,若宛在目前;邪正了然,即万代不易。卿等还更加详慎,务成不刊之典,期示将来。即为写正本,择吉具仪进呈。该衙门知道。
天启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凡例
一、是典遵圣论,仿《明伦大典》编年。以年系月,以月系日。梃击始于万历乙卯(1615)五月,红丸始于泰昌庚申(1620)八月,移宫始于是年九月,迄于天启丙寅(1626)三月,有关三案者,书。
一、三案始于梃击,故首列诏谕之关系国本者,为《原始》。
一、诸臣总论三案疏,其明旨止载前一案中,虑重复也。
一、诸臣奏疏议揭,约略繁辞,正邪备录,俱出原文。
一、议单详于红丸,其于梃击、移宫者分载两案。
一、据事据文直书。得失自见。后为论断,亦仿《明伦大典》例。
御制《三朝要典》序
朕惟自古君王,莫不有徽猷钜训,以迪众庶而信来兹。矧纲常万古为昭,故父慈子孝,君令臣共。其道光明,无织芥可疑之隐;其事平实,无非常可喜之功。其行之为一时赏罚,定之为万世是非,则确然直截,无依违可借之影响。循此则忠良,悖此则奸贼。独奈何使奸贼得窃忠良之号哉?诚折纷而定论,当据事以直书。亦觐扬陟降之善物也。
本朝家法,炳如日星。仰惟我皇祖神宗显皇帝,建元良以系海寓之心,真慈夙注;我皇考光宗贞皇帝,体先志而舒云雨之泽,纯孝丕彰。迨龙驭之上宾,肆冲人其续绪。名正言顺,猜忖曷庸。不意群奸巧于构疑也。疑梃击,则托护东宫者进矣;疑红丸,则援不尝药者进矣;疑移宫,则造为垂帘者进矣。总三案之奸凶,皆一堂之衣钵。将使皇祖、皇考抱疑不白,而朕躬亦几陷于不孝,深用痛心。
幸正论时闻,业已区分陟斥。犹虑遐方耳目,缘簧鼓而渐致沦胥;来祀汗青,杂狐疑而罔知断案。又以事历三朝,或多挂漏,特降手谕,俾史臣仿《明伦大典》故事,将前后明旨章奏,编辑成书。其总裁、副总裁及纂修等各官,俱朕慎简。自兹岁丙寅春正月开馆纂修,迄今编成。爰定期名为《三朝要典》,以其专为三朝慈孝作也。
斯编行且颁行天下矣,朕复自序其首曰:嗟乎!小人之祸人国甚矣。指宫闱为攘功之地,则翼戴莫出其先;诬君父以不美之名,则定策肯居于后?且事极常而故张之,踪本杳而故文之。或十余年,或五六年,几成蜩螗沸羹之世宙。藉非皇祖、皇考默牗朕衷,则真是真非,其何结局之有?
当我世祖肃皇帝时,虑统嗣混而不得尊其亲,故其书主于定大统;在朕今日,虑负邪淆而将不免于诬其亲,故是书主于剖大疑。令天下万世睹是书而悟曰:“前星立矣,藩封遣矣,即有风癫,立付市曹,于国本无恙也,其无容疑者一。鼎湖之悼,实慕缘孝笃,疾以慕深,孰得以一月天子,掩其为千秋圣人哉!其无容疑者二。茕疚集蓼,此何时也,遗言未往,封号在心,宫自当移,宁俟逼而后移?其无容疑者三。”朕中兴之业,不敢望与世宗媲美,或庶几可免于戾乎。
然朕览斯编,愈惕然于阴阳消长之际也。方三案之鸣也,其时邪与正互犄。今心术各揭于青编,断案亦章于白日。讵非阳长阴消之一会?第邪虽芟而能保无伏莽,正虽显而能保无遗珠?万一倚伏贞胜之几,稍不审而至于误用,将奚以为先德光继?自今尚赖尔诸臣,靖乃志以佐澄清,竭股肱而襄祗遹。庶在天之灵,于兹降格,而斯编亦不徒诸空言矣。
是为序。■
【建末人方浚师的《蕉轩随录》记载他在琉璃厂买到此书,抄录了整篇序言。阉党虽手段激进,但给三案下的结论还是比较妥善的,特别是阐明了东林的善于无事生非。此篇虽属于胜利宣言,但结尾已显出对东林反扑隐忧。两年之后,竟不幸言中。】
《三朝要典·圣谕圣旨凡例》
圣谕
朕惟君臣父子,人道之大纲;慈孝敬忠,古今之通义。有国家者,修之则治,紊之则乱;为臣子者,从之则正,悖之则邪。自古迄今,唯有能易者也。乃有乘宫庭仓卒之际,遂怀倾危陷害之谋;构朝家骨肉之嫌,自为富贵功名之地。其为贼子可胜诛哉!
洪惟我皇祖神宗显皇帝,早建元良,式端国本,父慈子孝,原无间然。而奸人王之宷、翟凤翀、何士晋、魏光绪、魏大中、张鹏云等,乃借梃击以要首功。我皇考光宗贞皇帝,一月御天,千秋称圣。因哀得疾,纯孝弥彰。而奸人孙慎行、张问达、薛文周、张慎言、周希令、沈惟炳等,乃借红丸以快私怨。迨皇考宾天,朕躬缵绪,父子承继,正统相传。而奸人杨涟、左光斗、惠世扬、周朝瑞、周嘉谟、高攀龙等,又借移宫以贪定策之勋,而希非望之福。将凭几之遗言,委诸草莽;以待封之宫眷,视若寇仇。臣子之分谓何,敬忠之意安在?
幸天牗朕衷,仰承先志,康妃、皇妹,恩礼有加。而守正诸臣,凡因三案被诬者,皆次第赐环,布列有位。嘉言罔伏,朝政肃清。特允部院科道诸臣之请,将节次明旨,并诸臣正论,命史臣编辑成书,颁行天下。使三朝慈孝,灿然大明;天下万世,无所疑惑。其凡例体裁,一仿《明伦大典》故事。即于新春开馆纂修。
特命辅臣顾秉谦、丁绍轼、黄立极、冯铨为总裁官,施凤来、孟绍虞、杨景辰、姜逢元、曾楚卿为副总裁官,徐绍吉、谢启光、余煌、朱继祚、张翀、华琪芳、吴孔嘉、吴士元、杨世芳为纂修官,乔炜、秦之垣、李桐为誊录官,郑崇光、姜云龙为收掌官。卿等受兹委任,须同心协力,研精殚思,采集周详,持议明核。凡系公论,一切订存。其群奸邪说,亦量行摘录,后加史官断案,以昭是非之实,务在早完。书成之日,名曰《三朝要典》,以仰慰皇祖、皇考在天之灵,用副朕觐光扬烈之意。钦哉!故谕。
天启六年(1626)正月十五日
圣旨
览卿等所拟纂书论稿,周详剀切,实合朕心。虽编摩成于此时,然垂戒关于万世。其名曰《传信鸿编》、曰《三大政纪》,朕再四思之,咸似未妥。朕欲名之曰《三朝要典》,未知当否?卿等便与副总裁等官详议妥确来闻。
天启六年正月十四日。
朕览卿等所奏,纂修《三朝要典》,着于正月二十六日开馆编纂。其合行事宜,俱依议行。具见卿等忠爱,朕知道了,该衙门知道。
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日 览卿等奏,《三朝要典》编纂已有次第,朕宜御制序文,以冠篇首。卿等即细心拟稿进览,务期典则详明,以昭朕阐垂至意。该部知道。
天启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洪惟《三朝要典》,乃人心之公论,万世之大坊。朕不敢私其是非于上,史臣亦谁敢私其曲直于下乎?所有陆续草稿,既经卿等删润,誊录副本已完。并撰拟序文,及卿等恭拟后序,朕览其梗概,大略已知。或就中详细之处,须发扬献纳;足为臣下之模,必剖决是非。烂昭后世之鉴。庶三朝大案,若宛在目前;邪正了然,即万代不易。卿等还更加详慎,务成不刊之典,期示将来。即为写正本,择吉具仪进呈。该衙门知道。
天启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凡例
一、是典遵圣论,仿《明伦大典》编年。以年系月,以月系日。梃击始于万历乙卯(1615)五月,红丸始于泰昌庚申(1620)八月,移宫始于是年九月,迄于天启丙寅(1626)三月,有关三案者,书。
一、三案始于梃击,故首列诏谕之关系国本者,为《原始》。
一、诸臣总论三案疏,其明旨止载前一案中,虑重复也。
一、诸臣奏疏议揭,约略繁辞,正邪备录,俱出原文。
一、议单详于红丸,其于梃击、移宫者分载两案。
一、据事据文直书。得失自见。后为论断,亦仿《明伦大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