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舍吧 关注:313,713贴子:2,722,473
  • 17回复贴,共1

【哑舍·人物】哑舍老板人物形象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题
哑舍老板人物形象赏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9-23 08:42回复
    哑舍老板人物形象赏析:故事里的人,你何时转身?
    阅读指南:
    1本文赏析的主人公为哑舍老板。
    登场作品:青春幻想小说《哑舍》。
    历史原型:秦国最年轻的上卿甘罗
    2 阅读本文建议播放周杰伦的《烟花易冷》作为背景音乐。
    老板: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纪晓岚。
    |他如同一只七岔犄角的公鹿,高贵优雅,特立独行,遗世独立
    冷漠却又多情。|
    老板这个角色的特征,其实在我的脑海中,跟一位学者非常贴近,有时候在接触一些细节的时候,我甚至觉得二者几乎没有分别。
    黑衣,很安静,做学问的人,执着,坚韧,避世。
    这个人就是蜚声中外的古文化学者叶嘉莹。
    所以我经常在看《哑舍》的时候,都会想,叶嘉莹也是这样的
    这时候就会觉得老板的形象,有种诡异的真实。
    特别是叶嘉莹曾经在演讲的时候说,“文化人是时代的尖兵”。
    那种温文尔雅的气质,慢条斯理的说话方式。
    然后黑**式西装,黑裙子,黑皮鞋。
    这个模样,跟我心目中的老板,就是“像”。这种“像”,不是一分两分的“像”,而且百分之百、没有差别的“像”。
    这是一种同类合并的思维。我发现在我认知老板这个角色的时候,这种思维方式大量存在。
    比如说我觉得他表面看起来是很坚韧,其实内心是比较干净柔软的。在文字里面读到这个信息的时候,我会先觉得,这个像安生。对就是安妮宝贝《七月与安生》里的那个安生。
    然后就觉得自己脑洞还挺大的。
    整体印象呢大概就是这样,下面是一些细节上的印象。
    1开放包容(指文人形象)
    老板这个角色是以我国古代最年轻的上卿为原型塑造的,所以首先值得在细节上赏析的,就是他的文人形象。
    老板流连于世千余年,心境沧桑,又有点厌世,不怎么喜欢跟人接触,对自己的真心严防死守,总体活得是比较封闭。
    但是有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苍玉》里面,提到他在看当代畅销悬疑小说《Listen》
    当时看的时候,对这个角色是瞬间就爱上,真的没话说。
    内心深处遭到萌点暴击的那种感觉。
    一个人活在一个时代,孤独封闭厌世,都不怎么理人了,俨然将自己活成了另一个世界。
    但是他对这个时代的文化、信息、发展水平等方面,依然保持着一个开放包容的态度。
    愿意去主动地学习和了解
    这是对知识,对文化的一种尊重,既基础又崇高
    首先为什么说是基础。作为一个文人,你要做研究也好,做业务也好,如果你刻意地去屏蔽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不愿意去了解的话,你做出来的研究、业务,都可能存在缺陷。
    所以开放包容,我认为是文化人的一个基本素养。
    至于崇高,就更不用说了,尊重知识的人当然是一个崇高的人。
    老板这个人设,就凭这一点,我觉得真的挺出彩的。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就是“兼容并包”。
    对一切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文化,都要抱有一种兼容包容的态度,去研习。
    老板活在现代,他是亲手将这个世界远远地推开,不去接触,但是唯独对现代的新知识新文化,拿出了接纳的态度来。
    《水苍玉》是哑舍一的内容,很多年前看的了,也没有仔细二刷过,但是这个细节,我至今都记得。
    我觉得这样的文人,是真的很高贵,很值得钦佩。
    我可以不太愿意接受这个时代,从而避世退隐地活着。但是这个时代优秀的知识文化,有价值的信息,我要接受,我愿意了解。
    一个文人能有这种觉悟,那是真的太崇高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9-23 08:42
    回复
      2大爱无言
      老板这个角色话不多,比较沉默寡言,也是一个比较鲜明的特征。
      这些天回忆全套小说,对这个特征感触也是比较多。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首多么感人至深的悼亡词。苏轼写给他的亡妻。
      但是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续娶的第二任就在他的身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是名气一度碾压《上邪》的情诗。元稹写给他的初恋情人,《西厢记》女主角崔莺莺的原型双文。
      然而唐代四大才女,元稹泡了两个,甩了两个。
      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辈子回答,你准备好听了吗。”
      梁思成对她极其宠爱,直到她故去。
      然而梁思成在林徽因病逝后不久,就续娶了林洙。
      王维在发妻去世后,没有为她写过一首悼亡词。
      但是,王维一生再没有续娶。
      续娶的例子,或是四处留情的元稹,他们对发妻、对初恋,也都是真爱,否则要写出这么感人肺腑的情诗,断然是不可能。他们续娶、留情,也不是简单的移情别恋,而是“还将旧来意,惜取眼前人”。
      但是他们都没有“你走了,就没人配成为我的妻子站在我身边,因为她们终究不是你”的这种魄力。
      有道是“大爱无言”。真正爱到深处的人,或许说得不漂亮,但是做得一定漂亮。
      老板就是这样。他很沉默,性子安静,嘴上虽然不说,然而骨子里最是执着,最是情深。
      陈继儒的《小窗幽记》里有这样一句话: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多情的人用情至深到最后都变成了寡情薄意的模样,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爱多深情多浓。
      我观察到原著里有不止一次用“冷漠”形容老板。但是其实我觉得他不是真的冷漠。表演的成分多于实在。
      文人有一种自我感动是纯天然的。因而我一直觉得文人想要冷漠是很难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9-23 08:44
      回复
        3逐梦扬威
        这个细节分析主要是基于《哑舍零》。
        其实零我之前没怎么看过,断断续续地接触了一些故事,我的朋友分享给我的,印象深刻的细节也不算太多。
        但是有一个细节,我也是看一眼就记住了,而且这个细节贯穿了整部作品,不断在出现。
        就是少年老板爬到屋顶上这个细节。
        小说家宁肯有一篇自传性的短篇小说《屋顶上的梦》,里面说“屋顶的世界对于喜欢孤独的孩子具有特别的意义”“屋顶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具有与成年人的世界不同的超现实性”。
        在读宁肯的这篇小说的时候,我能感受到这两句话的情感,但是比较模糊,这几天研读了《哑舍零》之后,这种理解忽然就清晰起来了。
        一个小孩子爬到屋顶上去畅想自己的未来,在屋顶上确定了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这个情境很真实,也是我看完《哑舍零》之后,觉得最出彩的地方。
        最近“原生家庭”和“阶级固化”这两个词火了。出现了很多将个人的失败归因于家庭出身的论调。
        诚然,好的出身意味着高的起点,对一个人成才,确实是比较重要。
        但是其实,什么家庭,什么出身,都阻挡不了一个想要爬出泥沼的坚韧的人。
        甘罗的出身是“罪臣之后”。零里面也说他的原生家庭是“落没贵族”。在我国古代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烂的出身了。
        但是后来,他做成了什么,我们大家有目共睹。为了实现“屋顶上的梦”,负重前行。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无独有偶。民国第一女画家潘玉良的名字如雷贯耳。
        她是孤儿,更是“民国最丑妓女”。这样的出身,对于一个女子来说,简直可以比“罪臣之后”还要烂。
        然而在她盖棺定论的时候,世人说她是“世界艺术家”。
        4玩味孤独
        这点可以说的不多。就是想到,一个人如果能在面对孤独的时候,不是忍受,而是玩味它,与它为伴,那么这个人,大概是飞升了吧。
        想起龙应台在《目送》里写过: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9-23 08:45
        回复
          5功守道
          2017年,马云主演的微电影《功守道》获得了广泛关注。
          这个微电影,原名应是“攻守道”,意在表明中国功夫,攻守兼备,知进退,懂章法。
          然而李连杰一次笔误,写作了“功守道”。
          被马云看见。马云却认为,中国人承袭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国人“中庸、平衡、和为贵”的处世哲学,中国功夫是以“守”为性。“功守道”的意思,就是“用功夫守护自己的家园,守住自己信的道”。这才是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因而“功守道”更好。
          故此,这个这电影,便以“功守道”为名。
          我记得,在哑舍《亡灵书》篇里,老板曾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一样,没有一点长进,还是保护不了自己下定决心要保护的人”。
          这句话,换一个说法,不正是“功守道”么?
          我要提升自己的实力,但是我是没有攻击性的,我是要保护自己爱的人,在乎的人,我是为了守住我信的道。
          《哑舍》里,还有另一个频繁出现的“功守道”的细节。在《六博棋》篇里面。
          “刀剑虽利,然并非凶器。端看握在谁人手里。你可以用其杀人,也可以用其保护所爱之人。”
          这,也是“功守道”。
          “道”,就这样存在于强者的良知里,是大德。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电影《动物世界》里,李易峰饰演的男主角郑开司,在影片中反复的独白:
          该打的仗,我已经打过了;该跑的路,我也跑到了尽头;老子信的道,老子自己来守!
          6 “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
          本文赏析的主人公哑舍老板,在文章开头已经介绍,他是以我国古代最年轻的上卿为原型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其历史原型——秦上卿甘罗,12岁便作为特使会见赵国国君,不费一兵一卒,仅凭口舌之利,让赵国心甘情愿割地十二城给秦国。
          惊才艳艳,威震四方。
          为了更有效地赏析这个特征,这里介绍一个同类名人给大家。
          蒋方舟,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阳,中国青年作家、杂志副主编。她的作品《打开天窗》,被湖北教育局定为素质教育指定读本,在儿童文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蒋方舟写成这部作品的时候,年仅9岁。
          她在自己的新作《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中,说自己“不愿意被当成成功的典型来介绍,想变成非典型”、“不愿意被称为‘最年轻的某某’”。
          她说:“几乎每次介绍我,都被当作一个成功典型,但我内心对这些有着非常不屑的一面。我想从一个典型青年,变成一个非典型青年,不希望出现在大家面前永远是被称作‘最年轻的某某’之类。”
          我在想,我们的老板是不是也曾经讨厌过自己的光环,自己的头衔呢?他是不是,也曾渴望别人提起他,不是和“最年轻的某某”挂在一起。
          “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是蒋方舟形容自己的。她年少成名,被清华降60分破格录取。她的经历有几分传奇,她获得这些成功,或许真的是比旁人少经历了那么些沧桑。
          老板也是一样。虽然他是家族的复兴之光,但是这个目标太小,任务太简单,对于他的才华来说太微不足道了,因而他完成得太快。
          他确实是要承认自己不曾经历过沧桑。至少在25岁之前,他功成名就,人生非常平稳。
          真正怆然的是,25岁之前他没经历的沧桑,他要用两千多个暑往寒来去偿还。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9-23 08:45
          回复
            7 止戈为武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从字形上来解读,“武”就是由“止”“戈”二字合成的。能“止战”才是真武功,化干戈为玉帛,大抵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这个细节在原著里很明显,赏析起来也相对简单。
            少年甘罗和小将王离就是这样不打不相识的。
            文章开头,我曾说,我觉得老板与叶嘉莹有种道不明的极度相似。
            或许这最主要的缘由,是叶嘉莹对命途多舛的文人有一种特殊的悲悯之心。
            她在珈陵书舍前演讲,提及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昆明湖的沉痛往事,满面悲戚。
            然后她忽然就流眼泪了。
            她是在心疼行至末路的文人,也是在无奈自己的命运。
            她曾在诗作中说自己“一生艰难,寸心如水”。
            历史纵横,有多少本来安安生生处世,本本分分治学的文人,被时代的洪流卷走了,误伤了。
            可是他们纵然无辜,又能去怪谁呢?
            老板,又何尝不是这命途多舛的文人啊。他年少时,可不就是本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安安生生处世,本本分分治学么?
            可是后来,他却瑀瑀独行在岁月边上,等故人。
            他仿佛是在对所有人说:
            我想踏着岁月归去,可是我不敢,全因故人还在岁月中。
            我无数次细细推究老板的命运。当我提笔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忽然希望
            他不是在无尽的时光里等着谁,而只是在苍翠生光的山涧里,等风来。
            |容我再等 历史转身
            等酒香醇 等你弹 一曲古筝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 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 再等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仍守着孤城
            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
            缘份落地生根是 我们|
            END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9-23 08:46
            回复
              哇⊙ω⊙加油(ง •̀_•́)ง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9-23 10:43
              回复
                dd为楼主点赞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9-23 12:03
                回复
                  楼主厉害,点赞✧٩(ˊωˋ*)و✧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9-23 14:36
                  回复(1)
                    dd唯子姐姐6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09-23 16:48
                    收起回复
                      楼主超级博学,引经据典感觉很棒啊!
                      哑舍这个层次的作品能被赏析成这样很厉害的说
                      (我觉得色姐不一定想到楼主说的某些方面了)


                      IP属地:北京11楼2018-09-23 20:08
                      收起回复
                        杨绛之后,如若中国还有女先生
                        那么,一定有叶嘉莹
                        有人曾评论,说叶嘉莹是“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希望大家看了我的文章,不仅对哑舍老板这个艺术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更认识了我介绍的几位名人
                        尤其是叶嘉莹先生
                        祝福大家中秋快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9-24 17:3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9-24 20:56
                          回复
                            唯子姐你真厉害!!^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0-01 22: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