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48贴子:412,792

回复:陆游其实不及元稹情深善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只要贾府不是像脂评本后三十回佚稿中所写那样彻底败落,即使只是平缓衰败,宝玉一辈子躺平,安安稳稳过一生都是没问题的。只是要承受相对的阶层滑落,在荣国府内部会从备受宠爱的宠儿,滑落成一个边缘人物,就像前八十回中的贾环、贾兰那样。再过两三代,宝玉的子孙也就会沦落到贾芸水准。但即便这样还是比真正的底层平民强太多了。但林黛玉接受不了这种滑落,尤其是不能忍受自己当初瞧不起的贾环、贾兰那些人凌驾于自己之上。拥林派的争强好胜、重名重利心态跟林黛玉没什么两样,所以很多拥林派也容忍不了宝玉的不求上进。倒是我们钗学研究没这种名位心,明白宝钗根本不依赖男人求富贵,即使贾府彻底败落,宝玉只能吃软饭,宝钗养着宝玉也没啥问题。关键在于,宝钗与宝玉之间有着“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的高度精神契合,宝玉婚后又“甘心受屈”于宝钗,心甘情愿一切都听从妻子宝钗的劝导。这样的话,宝钗凡事皆可自主,可以做志同道合的贤妻,而不必委屈自己,给理念不同的男人当贤妻。所以,我们钗学研究倒认为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姻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美满姻缘!


IP属地:四川338楼2025-01-11 18:44
回复
    关于何为正义,西方先贤早就进行过充分探讨,并给出了严谨的定义,只是你没有涉猎过相应的书籍而已。比如,罗尔斯《论正义》中就提出过“无知之幕”的概念。假设每个人一个人预先不知道自己将获得的社会身份,不知道自己的种族、性别、阶层、职业等等,但可以选择社会规则。为了避免拿到最坏的情况,他只能把社会规则的利弊设计得尽量均衡。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出来的社会规则就是正义。如果打个通俗的比方,十个人选择由一个人来操刀分大饼,如何尽量切的均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操刀者最后挑选。这就是“无知之幕”的力量。现实中很难完全贯彻“无知之幕”的原则,但与之越接近,正义程度也越高。所以,强者不代表正义,弱者也不代表正义,弱肉强食不是正义,西方左翼的“政治正确”也不是正义。


    IP属地:四川343楼2025-01-12 18:00
    回复
      暴力是一切规则的元规则,这是事实判断,属于“实然”的问题。“无知之幕”确定的正义原则,这是价值判断,属于“应然”的问题。现实中的各类规则,在本质层面上都是特定暴力格局的产物。但并不是说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完美的。事实是现实世界往往是不合理的、不完美的。现实中的屌丝之所以成为屌丝,不一定是因为技不如人,也不一定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是因为规则是极度倾斜的,能力再强、运气再好也无法翻身。而且在这种规则倾斜的博弈中,不仅极大概率会失败,失败的后果也非常惨重。那就只能说这种规则本身出了问题。事实上,这种极度倾斜的规则,由于严重破坏了不同阶层的互信,本身也处于不稳状态,一旦遭遇外部风浪,极容易出现天崩地坼式的大乱。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都不存在愿赌服输一说


      IP属地:四川344楼2025-01-12 18:00
      回复
        劳动力当然会有市场价格,越容易被取代的劳动力自然越廉价。但问题在于劳动力供给关系未必真是由市场决定的。正常的市场是,资方可以想办法压低工资价格,劳方也可以设法抱团抬高工资价格,然后双方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才真是市场价格。在这种市场下,低价值的劳动力价格比较廉价,这属于正常的。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国家都处于正常市场。有的国家,资方背后是权力,权力甚至直接禁止劳方抱团,放任资方无视劳动者权益、安全质量、环境保护,这就不能说是正常市场。当这种国家与上述正常市场国家开展“自由”贸易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商品贸易是可以“自由”流通的,但劳动者权益标准、商品质量标准、环保标准却不能自由流通。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低劳动保护成本、低安全质量成本、低环保成本的“三低”商品会拥有畸形的价格优势,迅速冲垮正常商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对等”贸易,也就是不遵守市场规则的一方不准进入市场,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市场。而无视标准不能自由流通的现实,片面强调“自由”贸易,反倒不是真正的自由市场。


        IP属地:四川345楼2025-01-12 18:01
        回复
          无知之幕是应然,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人与人的互信。距离这个原则偏离越远,互信就越低,越容易陷入激烈对抗,最终导致社会崩塌。历史上很多强大帝国最终都陷入这种崩塌,导致很多年的文明积累毁于一旦


          IP属地:四川348楼2025-01-13 08:55
          回复
            这个还是实然与应然的问题。实然是事实判断,是实际运行的原则,应然是价值判断,是理当如此的原则。两者往往是不一致的。但同样不一致,还有一个偏离程度的问题。按佛教理论,万事万物都会有个成、住、坏、灭的过程,人类社会也不例外。但在人类社会存续期间,不同文明、不同国度的社会积累过程是不一样的。在暴力相对均衡的文明,虽然也会经历各种战争、动荡,但因为实际运行的社会原则距离应然的正义理念相对更近,每一次破坏的程度都相对有限,这样文明就可以连续积累。如果以百年、千年为尺度来看,就会远远超越其它文明,最终发展成引领整个人类的主流文明形态。反之,在暴力失衡严重的文明,短期内或许可以形成强盛的大一统帝国,但每一次帝国的覆灭,伴随的都是整个文明的严重自毁。比如,东汉末大乱人口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唐末大乱人口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明末大乱人口减少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单从人口的急剧减少,就可以知道有多数物质财富、精神财富随之毁灭。如果以百年、千年为尺度来看,周期性遭遇这种归零式的大洗牌,自然就无法持续积累或者持续积累的效率就很差,自然就会被前一类文明远远甩在后面。所以,正义精神在现实中虽然经常是最无力的,但拉长时间尺度来看,其实又往往是最有力量的


            IP属地:四川351楼2025-01-13 14:23
            回复
              如果仅从较短的时间尺度来看,很多强盛帝国的崛起都是违背正义精神的,甚至是对正义的粗暴践踏。但拉长时间尺度来看,单纯倚靠掠夺、压榨的帝国都往往不能长久,或者虽然持续长久,但最终会形成惨烈的崩塌,导致支撑该帝国的文明遭遇周期性的归零式大洗牌。比如,东汉末大乱人口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唐末大乱人口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明末大乱人口减少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单从人口的急剧减少,就可以知道有多数物质财富、精神财富随之毁灭。如果以百年、千年为尺度来看,周期性遭遇这种归零式的大洗牌,自然就无法持续积累或者持续积累的效率就很差,自然就会被能够持续创新、创造的文明击败。而要持续创新创造,维持内生动力,就必须在很大程度上靠拢正义原则。比如,给多数人提供福利,保证基本生活,消除后顾之忧、有了闲暇时间,才有更大概率琢磨创新。所以,正义精神在现实中虽然经常是最无力的,但拉长时间尺度来看,其实又往往是最有力量的


              IP属地:四川352楼2025-01-13 14:30
              回复
                探春虽然是庶出,但也是荣国府的女儿,人家门第在那里摆着。林黛玉只是七品小官之女,如何能够攀附北静王?即使按个人素质来说,探春的精明强干,黛玉又岂能比得上?北静王又不是要找个药罐子来养,凭啥娶黛玉?拥林派的同人文当然想让林黛玉勾搭北静王,但北静王又哪里需要黛玉这样的?至于薛蝌,薛姨妈看重的是邢岫烟的贤惠安分,林黛玉这样的,薛姨妈能让薛蝌娶?薛蝌已经有个痰症不起的老妈,还能再找个药罐子老婆?


                IP属地:四川354楼2025-01-13 22:25
                回复
                  你理解有误。背离正义原则导致的乃是一个文明陷于周期性的自毁,而不是指具体一个王朝帝国的覆灭原因。具体一个王朝帝国覆灭可能有很多原因,包括军力不足、财力枯竭、内部分裂等等。但这些原因不足以解释为何存在自毁周期。事实上,西欧王朝更迭更频繁,但绝大多数改朝换代都不会造成一半以上人口消亡这种自毁式的大乱。周期性出现大乱是更高层级的问题所导致的,具体一个王朝的军力不足、财力枯竭、内部分裂等等其实都只是诱因。至于热兵器时代单纯内部民众亦无力推翻爆症,这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严重背离正义原则的王朝可以永世长存。事实是进入热兵器时代以后,现代极拳体制还没有一个是超过一百年的,迄今为止一个案例都没有,更不要说跟动辄两百多年寿命的古代王朝相比。原因就在于现代极拳体制既然是靠现代军事技术和组织手段支撑的,它就几乎不可能长期自外于世界,不受外部力量的干涉。比如说,当统治者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或者危机感过于严重,把大量资源投入全球争霸,反倒更容易招来对手的扼杀。这样的话,其寿命反倒会远远短于孤立独存的古代王朝。


                  IP属地:四川357楼2025-01-14 21:05
                  回复
                    社会发展是很难做双盲实验的,因为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不具备可重复性,也很难找到除了社会制度之外,其它初始条件都完全相同的两国进行比较。现实中只能寻找近似的例子。比如,同一文明、同一民族由于种种原因而分裂为两个阵营,在相互几乎隔绝的情况下,分别实行截然相反的制度。这样几十年发展下来,如果出现很明显的差距,那么至少可以证明差的那一方是“应然”的反面,好的那一方或许也并不怎么正义,但起码距离正义原则更近一些。这样的例子,在1945年以后就恰好出现了好几对。具体是哪些,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


                    IP属地:四川358楼2025-01-14 21:12
                    回复


                      IP属地:四川359楼2025-01-14 21:18
                      回复
                        暴力均衡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战争和反抗更频繁,因为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强者,弱者有更多机会反抗,因此战争的频率就更多。但也正因为战争和反抗更频繁,统治者往往不敢或者不能把事情做的太绝、压迫太狠,所以战争破坏的烈度就很低。反之,暴力均衡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是强者通吃,统治者可以为所欲为,平时看起来似乎战争和反抗更少,但这是以底层受到极大损害和压榨为代价的,所以一旦发生战争和反抗往往就是鱼死网破,属于毁灭式的破坏


                        IP属地:四川362楼2025-01-15 21:24
                        回复
                          暴力均衡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战争和反抗更频繁,因为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强者,弱者有更多机会反抗,因此战争的频率就更多。但也正因为战争和反抗更频繁,统治者往往不敢或者不能把事情做的太绝、压迫太狠,所以战争破坏的烈度就很低。反之,暴力均衡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是强者通吃,统治者可以为所欲为,平时看起来似乎战争和反抗更少,但这是以底层受到极大损害和压榨为代价的,所以一旦发生战争和反抗往往就是鱼死网破,属于毁灭式的破坏


                          IP属地:四川363楼2025-01-15 21:25
                          回复
                            暴力均衡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战争和反抗更频繁,因为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强者,弱者有更多机会反抗,因此战争的频率就更多。但也正因为战争和反抗更频繁,统治者往往不敢或者不能把事情做的太绝、压迫太狠,所以战争破坏的烈度就很低。反之,暴力均衡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是强者通吃,统治者可以为所欲为,平时看起来似乎战争和反抗更少,但这是以底层受到极大损害和压榨为代价的,所以一旦发生战争和反抗往往就是鱼死网破,属于毁灭式的破坏。


                            IP属地:四川364楼2025-01-15 21:28
                            回复
                              汉匈战争汉军在最初阶段是占优势的,卫青、霍去病都节节胜利,但到后期则是屡战不利,特别是李广利的全军覆没,导致汉军很难再维持攻势。幸亏匈奴发生了内部分裂,否则到西汉后期完全可以导致形势大逆转。汉武帝为了维持长期战争,实行盐铁专营,还有算缗、告缗制度,导致海内虚耗,工商之民破产太半,西汉内部连续爆发大规模起义,国力急转直下。所以长期维持大规模战争是不明智的。所幸汉武帝及时刹车,下轮台罪己诏,加上稍后霍光杀桑弘羊,废除了一部分过于严苛的专营、专卖制度,才使得西汉统治得以延续。


                              IP属地:四川367楼2025-01-16 08: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