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48贴子:412,794

回复:陆游其实不及元稹情深善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宝玉没有遇到真正认同其愤世思想的人来引导他,本来宝钗就是这样的角色,但宝玉婚前又陷于情迷,错失良机


IP属地:四川496楼2025-01-24 18:45
回复
    我也跟宝钗一样愤世嫉俗、淡泊出世,这怎么是吹牛?愤世出世是价值取向,又不是能力标准。我的能力或许不如宝钗,境界或许不如宝钗。但思想契合只需要价值取向的方向一致。宝玉不也是能力和境界远不如宝钗,但照样是“钗、玉二人较诸人皆近”吗?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499楼2025-01-25 18:22
    回复
      郑无极批驳李菁《红楼冷香梦》的诬钗观点今天中午抽空观看CCTV10百家讲坛。正好遇到厦门大学的李菁讲《红楼冷香梦》,讲到《红楼梦》第38回宝钗的《忆菊》、《画菊》二诗。百家讲坛以前很多人都讲过《红楼梦》,但从来没有专门为宝钗为主题的系列讲座。这次李菁讲《红楼冷香梦》,专门以宝钗为题,算是在CCTV的节目当中破了天荒。但仔细听过以后,大失所望,并没有看到李菁的观点有任何推陈出新之处,反倒基本上仍然是拥林派造谣诋毁宝钗的各种陈词滥调,拿脂评本《红楼梦》原文来对照,依然是几乎每句话都错的极端离谱。以下重点讲两个问题。首先,关于宝钗《忆菊》、《画菊》二诗的思想主题,李菁《红楼冷香梦》就完全解释错了。李菁沿用过去蔡义江等拥林派红学家的说辞,将宝钗《忆菊》、《画菊》的主题解释成所谓“独守空闺的女子思念远行的丈夫”,认为这两首诗是作者在预示宝钗未来的命运,这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按照脂本正文及脂批的提示,全书大结局乃是宝钗主动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脂批明说,宝钗即使隐居山野,守节抚孤,她也依然是“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曹雪芹亦用“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来概括宝钗的一生。宝钗自己的《更香谜》、《临江仙•柳絮词》也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既然宝钗乃是“虽离别亦能自安”、“睡足酴醿梦也香”、“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她又怎么会因为丈夫离去而“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如果宝钗《忆菊》、《画菊》当真是所谓“独守空闺的女子思念远行的丈夫”,这不跟“虽离别亦能自安”、“睡足酴醿梦也香”、“任他随聚随分”、“风雨阴晴任变迁”等语自相矛盾吗?作者怎么会用这种自相矛盾的叙述来预示宝钗未来的命运?而且,十二首菊花诗,对其他作诗人皆无预示其未来命运的用意,又何以对宝钗是如此?曹雪芹又怎么会这样自乱体例?所以,宝钗《忆菊》、《画菊》二诗中的“菊花”,根本就不是指代她未来的丈夫贾宝玉,而是指宝钗心心念念所追求的社会正义理想。实际上,同样在第38回中,宝钗作《螃蟹咏》“讽刺时事”、“借蟹讥权贵”,猛烈抨击当时的官场黑暗。宝钗《螃蟹咏》中即有“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一句,此处的“菊”与“姜”就分别是指代澄清吏治的正义理想和横扫赃官的老辣手段。宝钗《忆菊》、《画菊》二诗中的“菊花”形象也是如此。宝钗思忆的乃是政治清明的世界,为了追求这样的社会正义,她才会“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正因为现实中最终未能实现澄清吏治的正义理想,所以宝钗才会“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由愤世嫉俗转向淡泊出世,最终走向了“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佛、道大彻悟境界!说白了,李菁《红楼冷香梦》将宝钗阐明其政治理想的《忆菊》、《画菊》二诗,曲解成俗不可耐的“闺怨”诗,实际上跟很多拥林派喜欢搞“钗黛反色”一样,是把林黛玉的价值观强行套到了宝钗身上。林黛玉是重名重利、心机多端的世俗女子,她念念不忘于“邀恩宠”、“独立名”之类的世俗荣耀,最为在乎的就是婚姻名位,所以才会把男人爱不爱她,娶不娶她,看的比天还大。但宝钗根本就不是林黛玉这样依靠男子上位的绛珠草,要靠男子用甘露浇灌才能久延性命。宝钗是女娲后身,是志在补天地的上古女神,她不仅不倚靠男人,反倒可以拯救并点化她的尘世丈夫,即顽石贾宝玉。女娲宝钗可以爱顽石贾宝玉,对后者产生皮格马利翁式的情结。但女娲宝钗照样可以舍弃婚姻幸福,选择引导丈夫悟道出家。她又怎么会为失去男人就愁思断肠?事实上,只有社会黑暗、民生疾苦,才能让女娲宝钗牵肠挂肚。这才是女娲宝钗“怜愍众生”的法爱慈悲精神的体现。李菁《红楼冷香梦》为了贬损《红楼梦》中宝钗形象的伟大意义,将宝钗强行描述成林黛玉式的女子,只能说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的一种曲解。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00楼2025-01-25 18:23
      回复
        其二,关于宝钗《忆菊》、《画菊》二诗在十二首菊花诗当中为何排名靠后的问题,李菁《红楼冷香梦》的解读也是牛头不对马嘴。李菁认为黛玉、探春、湘云的菊花诗因为做到了“人花合一”,共同体现了作诗人与菊花的高洁孤傲,所以排名靠前,而宝钗《忆菊》、《画菊》二诗没有做到“人花合一”,因此排名靠后。这与书中事实也是完全相反的。事实上,真要考量各位作诗人与其笔下菊花的关系,黛玉、探春、湘云的菊花诗恰恰不是“人花合一”,而是“人花分离”的,其人与其文并不一致。反倒是宝钗《忆菊》、《画菊》二诗属于“人花合一”, 其人与其文是统一的。比如,探春《簪菊》有云:“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但探春最受贾母、王夫人青睐,她何时“不入时人眼”了?书中探春更没有“拍手凭他笑路旁”的狂放表现。真正“高情不入时人眼”的是陶渊明,而恰恰不是探春。同理,湘云《对菊》有云:“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史湘云也并没有“傲世”的想法。真正“数去更无君傲世”的是陶渊明,而恰恰不是湘云。林黛玉的《问菊》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也是一样。林黛玉分明是热衷于“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之类世俗荣耀之人,她又何曾有傲世隐居的想法?真正“孤标傲世偕谁隐”的也是陶渊明,而恰恰不是湘云。反倒是宝钗《忆菊》、《画菊》二诗,体现的是宝钗“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的政治理想。这种正义追求确确实实是宝钗的,而不是陶渊明的。所以,这实际上反倒是解释了宝钗《忆菊》、《画菊》二诗在十二首菊花诗当中为何排名靠后的问题。因为十二首菊花诗都是命题作文,作诗人理当写的是菊花,而不是自己。而在中国传统诗文当中,菊花的意象是跟陶渊明之类的隐士高度绑定的。所以,黛玉、探春、湘云的菊花诗写的恰恰都不是自己,而是陶渊明的傲世隐居。这就符合了命题要求。唯独宝钗《忆菊》、《画菊》二诗完全丢开以菊花象征陶渊明的传统,写的是自己对社会正义、政治清明的无比追念和向往。但社会正义、政治清明,并不是跟菊花意象高度绑定的。所谓“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宝钗也完全可以用菊花之外的别的意象来象征。对于菊花诗的命题作文来说,这就没有紧扣主题了。这才是宝钗《忆菊》、《画菊》二诗在十二首菊花诗当中为何排名靠后的原因。更深一层,宝钗为何会写偏题?这实际上也是宝钗故意的。因为菊花诗本来就是宝钗和湘云拟的题目,所谓“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是也。宝钗不愿意胜之不武,有意写偏题,对包括黛玉、探春、湘云在内的群芳放了水。否则,宝钗在第37回《白海棠咏》、第38回《螃蟹咏》、第70回《柳絮词》中一连三次皆碾压林黛玉,胜率达到3:0,场面岂不太不平衡?林黛玉还哪里有机会挽回颜面?所以宝钗也需要让自己故意输一次。但李菁《红楼冷香梦》基于其捧林诬钗的拥林派立场,就对宝钗的故意放水选择性失明了。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01楼2025-01-25 18:25
        回复
          郑无极批驳李菁《红楼冷香梦》的诬钗观点
          今天中午抽空观看CCTV10百家讲坛。正好遇到厦门大学的李菁讲《红楼冷香梦》,讲到《红楼梦》第38回宝钗的《忆菊》、《画菊》二诗。百家讲坛以前很多人都讲过《红楼梦》,但从来没有专门为宝钗为主题的系列讲座。这次李菁讲《红楼冷香梦》,专门以宝钗为题,算是在CCTV的节目当中破了天荒。但仔细听过以后,大失所望,并没有看到李菁的观点有任何推陈出新之处,反倒基本上仍然是拥林派造谣诋毁宝钗的各种陈词滥调,拿脂评本《红楼梦》原文来对照,依然是几乎每句话都错的极端离谱。以下重点讲两个问题。
          首先,关于宝钗《忆菊》、《画菊》二诗的思想主题,李菁《红楼冷香梦》就完全解释错了。李菁沿用过去蔡义江等拥林派红学家的说辞,将宝钗《忆菊》、《画菊》的主题解释成所谓“独守空闺的女子思念远行的丈夫”,认为这两首诗是作者在预示宝钗未来的命运,这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按照脂本正文及脂批的提示,全书大结局乃是宝钗主动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脂批明说,宝钗即使隐居山野,守节抚孤,她也依然是“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曹雪芹亦用“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来概括宝钗的一生。宝钗自己的《更香谜》、《临江仙•柳絮词》也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既然宝钗乃是“虽离别亦能自安”、“睡足酴醿梦也香”、“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她又怎么会因为丈夫离去而“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如果宝钗《忆菊》、《画菊》当真是所谓“独守空闺的女子思念远行的丈夫”,这不跟“虽离别亦能自安”、“睡足酴醿梦也香”、“任他随聚随分”、“风雨阴晴任变迁”等语自相矛盾吗?作者怎么会用这种自相矛盾的叙述来预示宝钗未来的命运?而且,十二首菊花诗,对其他作诗人皆无预示其未来命运的用意,又何以对宝钗是如此?曹雪芹又怎么会这样自乱体例?所以,宝钗《忆菊》、《画菊》二诗中的“菊花”,根本就不是指代她未来的丈夫贾宝玉,而是指宝钗心心念念所追求的社会正义理想。
          实际上,同样在第38回中,宝钗作《螃蟹咏》“讽刺时事”、“借蟹讥权贵”,猛烈抨击当时的官场黑暗。宝钗《螃蟹咏》中即有“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一句,此处的“菊”与“姜”就分别是指代澄清吏治的正义理想和横扫赃官的老辣手段。宝钗《忆菊》、《画菊》二诗中的“菊花”形象也是如此。宝钗思忆的乃是政治清明的世界,为了追求这样的社会正义,她才会“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正因为现实中最终未能实现澄清吏治的正义理想,所以宝钗才会“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由愤世嫉俗转向淡泊出世,最终走向了“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佛、道大彻悟境界!
          说白了,李菁《红楼冷香梦》将宝钗阐明其政治理想的《忆菊》、《画菊》二诗,曲解成俗不可耐的“闺怨”诗,实际上跟很多拥林派喜欢搞“钗黛反色”一样,是把林黛玉的价值观强行套到了宝钗身上。林黛玉是重名重利、心机多端的世俗女子,她念念不忘于“邀恩宠”、“独立名”之类的世俗荣耀,最为在乎的就是婚姻名位,所以才会把男人爱不爱她,娶不娶她,看的比天还大。但宝钗根本就不是林黛玉这样依靠男子上位的绛珠草,要靠男子用甘露浇灌才能久延性命。宝钗是女娲后身,是志在补天地的上古女神,她不仅不倚靠男人,反倒可以拯救并点化她的尘世丈夫,即顽石贾宝玉。女娲宝钗可以爱顽石贾宝玉,对后者产生皮格马利翁式的情结。但女娲宝钗照样可以舍弃婚姻幸福,选择引导丈夫悟道出家。她又怎么会为失去男人就愁思断肠?事实上,只有社会黑暗、民生疾苦,才能让女娲宝钗牵肠挂肚。这才是女娲宝钗“怜愍众生”的法爱慈悲精神的体现。李菁《红楼冷香梦》为了贬损《红楼梦》中宝钗形象的伟大意义,将宝钗强行描述成林黛玉式的女子,只能说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的一种曲解。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02楼2025-01-25 18:28
          回复
            其二,关于宝钗《忆菊》、《画菊》二诗在十二首菊花诗当中为何排名靠后的问题,李菁《红楼冷香梦》的解读也是牛头不对马嘴。李菁认为黛玉、探春、湘云的菊花诗因为做到了“人花合一”,共同体现了作诗人与菊花的高洁孤傲,所以排名靠前,而宝钗《忆菊》、《画菊》二诗没有做到“人花合一”,因此排名靠后。这与书中事实也是完全相反的。事实上,真要考量各位作诗人与其笔下菊花的关系,黛玉、探春、湘云的菊花诗恰恰不是“人花合一”,而是“人花分离”的,其人与其文并不一致。反倒是宝钗《忆菊》、《画菊》二诗属于“人花合一”, 其人与其文是统一的。比如,探春《簪菊》有云:“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但探春最受贾母、王夫人青睐,她何时“不入时人眼”了?书中探春更没有“拍手凭他笑路旁”的狂放表现。真正“高情不入时人眼”的是陶渊明,而恰恰不是探春。同理,湘云《对菊》有云:“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史湘云也并没有“傲世”的想法。真正“数去更无君傲世”的是陶渊明,而恰恰不是湘云。林黛玉的《问菊》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也是一样。林黛玉分明是热衷于“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之类世俗荣耀之人,她又何曾有傲世隐居的想法?真正“孤标傲世偕谁隐”的也是陶渊明,而恰恰不是湘云。反倒是宝钗《忆菊》、《画菊》二诗,体现的是宝钗“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的政治理想。这种正义追求确确实实是宝钗的,而不是陶渊明的。所以,这实际上反倒是解释了宝钗《忆菊》、《画菊》二诗在十二首菊花诗当中为何排名靠后的问题。因为十二首菊花诗都是命题作文,作诗人理当写的是菊花,而不是自己。而在中国传统诗文当中,菊花的意象是跟陶渊明之类的隐士高度绑定的。所以,黛玉、探春、湘云的菊花诗写的恰恰都不是自己,而是陶渊明的傲世隐居。这就符合了命题要求。唯独宝钗《忆菊》、《画菊》二诗完全丢开以菊花象征陶渊明的传统,写的是自己对社会正义、政治清明的无比追念和向往。但社会正义、政治清明,并不是跟菊花意象高度绑定的。所谓“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宝钗也完全可以用菊花之外的别的意象来象征。对于菊花诗的命题作文来说,这就没有紧扣主题了。这才是宝钗《忆菊》、《画菊》二诗在十二首菊花诗当中为何排名靠后的原因。更深一层,宝钗为何会写偏题?这实际上也是宝钗故意的。因为菊花诗本来就是宝钗和湘云拟的题目,所谓“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是也。宝钗不愿意胜之不武,有意写偏题,对包括黛玉、探春、湘云在内的群芳放了水。否则,宝钗在第37回《白海棠咏》、第38回《螃蟹咏》、第70回《柳絮词》中一连三次皆碾压林黛玉,胜率达到3:0,场面岂不太不平衡?林黛玉还哪里有机会挽回颜面?所以宝钗也需要让自己故意输一次。但李菁《红楼冷香梦》基于其捧林诬钗的拥林派立场,就对宝钗的故意放水选择性失明了。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03楼2025-01-25 18:29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抄,宝玉受诬下狱,好似晴空霹雳。宝钗毅然决然,深入暗无天日的黑牢,安慰、拯救丈夫,宛若无边苦海中的一位碾玉观音。运倒势败,大厦倾颓,昔日花团锦簇的玉堂金府,转眼化作绳床瓦灶的寒屋陋室。潦倒不通世务的贾宝玉,全靠薛宝钗勤苦于女红养活。共同的愤世思想、出世精神,让宝钗、宝玉在极其艰困的岁月中患难与共、鹣鲽情浓。宝钗腹中的小生命在悄悄孕育,手中的针黹活计正为她铺展开一片新天地。然而,更大的苦难厄运却又不期而至……彤云密布,白雪空茫。一向对宝钗敬爱有加、眷恋甚深的宝玉,却为何丢下姣妻、爱子,悬崖撒手而去?梵铃声中,酴醿梦香。见证了丈夫出家的终局,面对自己不得不孤独守节一世的悲苦命运,宝钗又为何依然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内心里充满了“睡足酴醿梦也香”的坦然和幸福?郑无极《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首次以脂本宝钗为故事第一主角,严格依据脂评本对后三十回佚稿的提示进行撰稿,竭力还原曹雪芹原构思中宝钗的愤世出世形象,并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再现了脂评本《红楼梦》中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大结局。值得所有敬爱宝钗的红迷、钗迷一观。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04楼2025-01-25 18:48
              回复
                你的意思是曹雪芹没做大官就不能议论政治?要这样说,历史上很多政论家也没做大官,很多军事理论家也指挥过千军万马,但并不妨碍人家得出正确的结论。更何况,曹雪芹是小说家,人家并不是以政论家自居。你要认为曹雪芹没能力混官场,但人家至少是成功的小说家。你要说讽刺官场的小说多,但有谁比曹雪芹更成功?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07楼2025-01-25 18:56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抄,宝玉受诬下狱,好似晴空霹雳。宝钗毅然决然,深入暗无天日的黑牢,安慰、拯救丈夫,宛若无边苦海中的一位碾玉观音。运倒势败,大厦倾颓,昔日花团锦簇的玉堂金府,转眼化作绳床瓦灶的寒屋陋室。潦倒不通世务的贾宝玉,全靠薛宝钗勤苦于女红养活。共同的愤世思想、出世精神,让宝钗、宝玉在极其艰困的岁月中患难与共、鹣鲽情浓。宝钗腹中的小生命在悄悄孕育,手中的针黹活计正为她铺展开一片新天地。然而,更大的苦难厄运却又不期而至……彤云密布,白雪空茫。一向对宝钗敬爱有加、眷恋甚深的宝玉,却为何丢下姣妻、爱子,悬崖撒手而去?梵铃声中,酴醿梦香。见证了丈夫出家的终局,面对自己不得不孤独守节一世的悲苦命运,宝钗又为何依然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内心里充满了“睡足酴醿梦也香”的坦然和幸福?郑无极《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首次以脂本宝钗为故事第一主角,严格依据脂评本对后三十回佚稿的提示进行撰稿,竭力还原曹雪芹原构思中宝钗的愤世出世形象,并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再现了脂评本《红楼梦》中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大结局。值得所有敬爱宝钗的红迷、钗迷一观。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09楼2025-01-25 18:58
                  回复
                    这个是你把问题想复杂了。当上大官,甚至做成一番大事的人当中,同时具备出色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领导能力的人极端罕见,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真正成大事者,往往是拥有出色的判断力,加上一堆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很多事情都是手下人在具体办。比如,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哪怕战争吃紧的时候,也经常大白天睡懒觉。他做的就是把合适的人挑出来放在合适的岗位。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而且甚至是天才级别的能力,不是后天学的来的能力。但对于丘吉尔来说,这就够了。至于具体如何筹集资源、拉拢盟友、打击敌人,自然有手下具体去办。丘吉尔本人大多时候反倒不懂,或者懂点皮毛,还不如完全不懂。你要说曹雪芹混世能力不行,但丘吉尔如果不是顶级贵族出身,或者他家也早早败落了,丘吉尔还未必比曹雪芹混的好。甚至和平时期的竞选,丘吉尔也是在坐拥二战巨大功劳的基础上一败涂地。但这些都不妨碍丘吉尔是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之一。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12楼2025-01-25 19:39
                    回复
                      事实上很多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都有资源平台、时机风口。如果剥夺掉现有资源,让他们重新从零开局,很多人不仅不会成功,甚至会比普通人还混的差。所以,并不是你想象的很多成功人士具有方方面面的过人本领。实际上,很多成功人士在大多数领域都相当平庸,但人家有一技之长,恰好拥有了时机风口和资源平台,就可以做成大事。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14楼2025-01-25 19:43
                      回复
                        苏轼可没有经历阶层滑落,而是代代皆富贵。而且苏轼即使官场落魄,政治影响力也并未消失。依然有众多官员士大夫以苏门学子自居。曹雪芹的资源可比苏轼少太多了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15楼2025-01-25 19:45
                        回复
                          实操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很多时候,方向对了,资源够了,时机到了,实操反倒反倒是最容易的一步。刘邦、刘备、丘吉尔都是实操完全不行的人,但人家有另外的本事或者资源,能找到会实操的人给他们做事,照样可以成就大事业。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16楼2025-01-25 19:48
                          回复
                            普通人觉得实操难,除了个人能力之外,其实最大的障碍往往是资源不够。如果资源够了,一大半的实操问题可以轻松解决。还有一小半是选人用人的问题。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17楼2025-01-25 19:50
                            回复
                              曹雪芹是最伟大的小说家,这个是已经被验证的。但曹雪芹会不会成为杰出的政治家,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现实中没有机会来验证。很多世俗生活混的很潦倒、远不及普通人的人,一旦时机来临,反倒能被证明是政治奇才,比如发迹前的姜子牙、朱买臣都是这类。谁能料到自己都混的潦倒的钓鱼老头、砍柴穷棍会是大政治家呢?所以我告诉你,成大事者未必具有方方面面的才能,也未必有啥实操能力。人家的能力是另一种能力,但需要资源和时机的加持才能表现出来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18楼2025-01-25 19: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