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武动乾坤吧 关注:37,843贴子:462,740
  • 13回复贴,共1

搔首·杂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知仁勇之仁,乃君子成德之极;清任和之清,为学者入德之基。“此思宗皇帝(崇祯)与黄公道周(黄道周)论学语也。天下不知有清,而上不能全其仁,以致于倾覆,哀哉——王夫之《搔首问》
讲儒家和三两杂谈。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9-28 15:35回复
    南方周末:玄幻题材的作品对我们这个时代的
    价值在哪里?
    张黎:很多中国神话,比如说“共工怒触不周
    山”,写的是这个族群的英雄。两个要素可以
    判断一个民族的本质,一个是有没有哲学,
    就是有没有英雄。有的国家很发达,像韩
    国,人均GDP有三万多美元,但你没听说过韩
    国的哲学家,同样是东亚国家,日本就有;韩
    国也没有英雄,不是现实英雄,他们没有神话
    英雄。玄幻题材关乎民族想象力,民族没有想象力,寸步难行。
    这段访问,我三天前才看到。
    在这以前其实没明白《武动乾坤》这部剧的神话内涵。
    共工怒触不周山。《史记》,《淮南子》里都有记载。共工最早出《山海经》。
    《山海经》作为中国原始神话起源大抵不会有什么争议。
    根据茅盾的神话研究,将中国原始神话划分为六类。
    1.天地开辟的神话一盘古氏开天辟地,以及女娲氏炼石补天等。
    2.日月风雨及其他自然现象的神话一羲和驭日,以及界妻奔月等等
    3.万物来源的神话—中国神话这一类颇少,唯有作为中华民族的特惠物的蚕。
    4.记述神或民族英雄成功的神话—如黄帝征蚩尤,项伐共工等等
    5.幽冥世界的神话—此类神话,较古的书籍里很少见;后代的书里却很多,大概已经道教化或佛
    6.人物变形的神话一此类独多,且后代亦时与新作增加
    《武动乾坤》这部剧就其神话类型,来源于第四,英雄成功的神话。
    神话的历史化,道化,仙化是传播,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必然结果,跟起源关系不大。这里不展开讲。应欢欢修冰主是不是道化,只能看后面的故事是如何讲的。
    剧中的仁,义,礼,宗经涉世那是古代儒学的范围,后面讲。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9-28 15:49
    回复
      这个访问我好像也没有看过啊!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8-09-28 16:17
      收起回复
        而神话关乎民族的想象力,和正义战胜邪恶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在新儒家领域,想象力=抽象感。一个有抽象感的民族的文化指向,一是神话(宗教也属于这一类),二是哲学。它必然会诞生神话和哲学。当然韩国人没有。
        如果把这两者放在百家维度,最有可能发展成(逻辑性)哲学的是道家杨朱学派(具备思辨性)最有可能发展成宗教的是墨家(组织性)。
        孟子讲,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
        这两派在当时都是显学,在流转过程中,大浪淘沙,最终湮灭。
        最终冲向宗教的是道家(当然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但是有关联),冲向(逻辑性)哲学的是儒家。只能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没有标准套路。没有诞生宗教好不好呢?不敢说。但是中国人没有绝对的整体的宗教战争,这也可以说是一点好处。
        再讲抽象感,也就是想象力。抽象感之于一种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种探索精神,人在原始状态下对天地,对我,对外部的思考。这种思考不是一个年轻人捡到一块破石头走向人生巅峰的yy,而是带着精神上的思考。一个没有精神上思考的民族自然没有未来。而哲学是抽象感的另外一种体现。哲学研究的是显己之性能 ,以摄物归心 ,摄所从能 。使身归从心 ,使物归从我 。所谓尽己之性 ,尽人之性 ,尽物之性 ,以至于参天地赞化育 ,即是显己之性能以成己成物之谓 。中国哲学讲究心与天地,我与宇宙,以及逻辑关系。从今天来讲,可以约等于方法论。
        但是二者就其来源都是想象力。
        不过二者不同,古代儒家的发展有一个过程,直到到了宋明理学才真正具备逻辑性哲学的本质。尽管在政统和学统上有所不足,但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道统。
        就本土文化而言,神话在经历历史化,道化,仙化以后归于平静。成型于唐代的八仙体系可以被视为中国神仙体系最后的高峰。《聊斋》不过是老调重谈,没甚新意。
        而英雄代表正义,异魔代表邪恶,这是西方来的,儒家不谈这种二元对立逻辑,这里不做讨论。这是普世应用学——简单说,套路。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9-28 16:18
        收起回复
          这部剧有两处明显带着传统武侠风格,前八集和38-40,其他地方则看不到。
          青阳镇和道宗都是有阶级,有不公的地方。
          因此出现了林动,道宗出现了周通。
          更像讲为什么有侠,而不是侠做了什么?这部剧将做了什么,定义为英雄,怎么做放在儒家范畴。或许撕裂感是因为想讲的太多,而编剧的融合能力却有所欠缺,因此出现了断裂?
          约摸最初讲侠,从这部剧的解读角度,我引用了王夫之。就我个人的阅读而言,王夫之是第一个讲为什么有游侠的人。因为不公,百姓沦为牲畜,所以侠应世而生。
          虽然,郭解族而游侠不复然于后世。若夫学同志节之士上失教,君子起而教之,人之不沦胥于**者赖此也。前祸虽烈,后起复盛,天视之在人心岂(荀)悦辈小人所能终掩之乎!游行之讥,柢见其不知量而已矣。——《游侠之祸》
          而导演是这么说的,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武动的武侠风时有时无。只在前八和38-40尤其明显。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9-28 16:49
          回复
            从剧里看周通是游侠——他初登场时就可以明显感觉到。
            林动身上也有游侠精神。这两个人物有某些灵魂上的契合点。他们连身世都何其相似。一个有相依为命的姐姐,一个有妹妹。周通的姐姐被异魔杀害,而林青檀也曾经死于大魁城——最后复活。
            林动对于周通的认可更多的是对于游侠精神的认可,对于反抗精神的认可,对于叛出道宗的认可。
            周通代表着拓落不羁的道义,发于悲愤的游侠精神,追求除魔建功立业的世俗人自然不能理解,他又怎么会在乎是否被人纪念。
            什么人可以帮周通找回正义?
            他本就是道义。
            因此林动将周通的身份牌悬挂在诛杀榜上,其实也是一种践行反抗精神的过程。
            总而言之,剧里的道宗除了几幢威严感,仪式感十足的殿宇以外,内里其实早已经破败腐朽。
            当然,林动却不完全是周通,因为他身上有儒家入世的设定。周通只是林动的一部分。
            在文本处理角度而言,周通之死有着某些象征性的意义,对林动这个人物会产生影响。看后面的故事怎么圆下去。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9-28 17:08
            收起回复
              顶顶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9-28 22:08
              回复
                第一次看到这个采访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9-28 23:42
                回复
                  感觉你们都读了好多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9-29 23:02
                  回复
                    dd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09-30 2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