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钱学森身上学到了淡泊宁静
钱学森有着许多闪光的头衔:中国的太空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钱学森有着许多可贵的品质:爱科学更爱祖国,才华横溢、治学严谨、着力创新、精益求精……然而最感动人的却是其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钱学森对“官位”淡泊。他总说自己是一名科技人员,只喜欢钻进科学世界,研究学问。钱学森一生担任过不少领导职务,但他说过“如不是工作需要,最好什么都不要当”。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时,他是院长,后来成了副院长,这是他主动要求的。因为当院长什么都要管,火箭动力要管,附属幼儿园也要管。为了专心搞科研,他向当时负责的聂荣臻元帅提出当副院长,专管科研。钱学森担任的最高职务是全国政协副主席。1992年,他致信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请求辞去政协的一切职务。
钱学森对金钱淡泊。1955年钱学森归国时,作为科学大师的恩师冯·卡门就说:你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功成名就之时,他却毅然抛弃了优厚的待遇、优良的科研条件,历尽艰难险阻回到了当时生活条件相当艰苦贫困、科研条件落后贫乏的祖国,而且一生经历许多艰难困苦,却从不报怨后悔。
钱学森将大多的房产都捐给了国家,他100万港币的奖金全部捐给了西部治沙,几次将国家奖励的巨额奖金都捐赠出去,却几十年住在破旧的房子,用着几十年的旧提包,过着清贫的生活。
钱学森对名誉淡泊。1991年,他退出工作一线后,给自己定下了许多“原则”,比如不题词、不为别人的书写序、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不出席任何应景活动、不出国、不上名人录等等。 针对媒体赞誉他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老却说,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国家,而我个人只是沧海一粟;面对荣誉、地位,钱老说:我是科技人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要。近些年,美国方面曾多次邀请他访美,甚至提出,只要他来,就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是,他都拒绝了。钱学森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感动中国·2007年人物评选”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的时候这样说:“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学森创造过无数辉煌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却过着与他的辉煌成就不配套的清淡生活,并且乐在其中,无怨无悔。
反观时下,一些人在社会上有了一些影响、在科研上取得一些成绩、在政治上获得一些荣誉后,便开始浮躁狂妄,开始不知天高地厚。有些人一生追逐金钱、追求名利,把金钱、虚名看得很重,甚至不惜争功夺利,弄虚作假。对照钱学森的品格和作风,这些浮躁虚荣的人应该感到脸红。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这是“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或许我们无法拥有他的才华,无法学会他的创造力,但是我们可以向他那样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上与下、得与失,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无论何时都不折不扣,不骄不躁,切实做到为人处世,常留一份宁静在心底;多存一点淡泊在心头。
这是钱学森精神给我们最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