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54,486贴子:1,664,091
  • 12回复贴,共1


1楼2018-12-29 10:12回复
    秦穆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还归,作《秦誓》。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
    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
    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 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
    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 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邦之杌陧,
    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2楼2018-12-29 10:1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大家对《秦誓》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什么观点?
      又从《秦誓》对秦穆公的为人有什么看法?
      以及其历史意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2-29 10:42
      回复
        秦长途奔袭郑国,百里奚和蹇叔阻止,秦穆公不听蹇叔哭师,引兵向东,路经成周,被王孙满指出轻而无礼。
        到滑国的时候遇到弦高,以为郑国已经有防备,就灭了滑国然后回国。
        晋国先轸以秦趁晋丧而灭同姓为由,在秦军回去的路上发动攻击,在崤山歼灭秦军,把三将放回秦国。
        秦穆公在城外迎接,对自己的错误表示悔过,责备自己没有听信良言,对蹇叔的能容人表示赞扬,而要提防那些嫉贤妒能的官员。对败军之将没有怪责,而认为是自己的错误导致三人受辱。
        之后孟明视攻晋想报崤之战的仇,又被打败。随后秦穆公亲征,在崤为将士筑坟。此后就开拓西方,霸西戎,为秦日后的强盛奠下基础。
        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
        作为君主(领导),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不认错,还要迁怒下属。


        IP属地:江西4楼2018-12-29 12:08
        收起回复
          秦虎狼残暴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2-29 12:38
          收起回复
            对于《秦誓》,自古以来有两种说法。
            “悔过书”或者“罪己诏”。
            初见于司马迁大叔的《史记.秦本级》:“三十六年,繆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殽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于是繆公乃自茅津渡河,封殽中尸,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哗,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则无所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奚之谋,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
            司马迁大叔引述《秦誓》的内容,认为这是秦穆公为败亡的悔过自责。
            后来人也多遵循沿袭司马迁大叔的言论,认为《秦誓》是悔过书,是自我责备的话。
            但我细读《秦誓》内容,有不同意见,这不见得是秦穆公的“悔过书”更不是什么“罪己诏”,而应该是“用人之书”,这是秦穆公有见地的“求贤若渴”。
            更是一份招贤纳士的“招聘提议”。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2-29 18:50
            回复
              春秋时期,在重人才惜人才方面,无人做到秦穆公境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2-30 12:26
              回复
                顶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1-29 14: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