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魏攻打中山如不能拿下来,魏就一定会疲惫。魏国疲惫了,地位就会变低,魏国地位变低了,赵国地位就抬高了。魏国攻克中山后,必然不能越过赵国来占有中山。这样,用兵的是魏国,而得地的是赵国。您一定得答应借给他道路。答应时显得很高兴,他就会知道您能从中得到好处,结果必将停止军事行动。您不如借路给他,并表现出借路是出于不得已的事情,于是赵烈侯抱着坐享其成渔翁得利的想法同意了魏国的的请求。
这时,中山武公突然暴病而亡,魏文侯果断听从相国翟璜的意见,拜乐羊为将,命其攻打中山国。
接替武公王位的是后来中山国历史上有名的雄主——中山桓公。
此时的中山桓公还属年幼,懵懂无知,听闻魏国大军来犯,年幼的桓公惊慌失措,正在此时,老将鼓须主动请战,桓公任鼓须为主帅,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了老将鼓须身上。
乐羊在到达慈河对岸后,并没有因为中山国的缩小而产生轻视,立即进攻,相反,乐羊在慈河对岸驻扎了下来,这一驻扎,就是三个月。
鼓须带领的中山士兵由于魏国军队迟迟没有进攻渐渐松懈了下来,高涨的士气也变得低落。
就在这时,一支魏国军队已经绕路悄悄渡过了慈河。
半夜十分,随着乐羊的号令,悄悄渡过慈河的魏国军队让中山人的军营化作一片火海,随后,中山人的防线宣布告破,此役,中山精锐损失殆尽。
乐羊的儿子乐舒此时正在中山国为将,他几次前去魏军大营劝说父亲希望父亲退兵,但都没有成功。
一面是国家,一面是父亲,自古忠孝难两全,无奈的乐舒选择了自杀。
年幼的桓公听从了大臣公孙焦的建议,把乐舒烹成了肉羹,割下了乐舒的首级,把肉羹和首级送到魏国大营,妄图以此击溃魏军主帅乐羊的精神,使其退兵。
乐羊在见到儿子的肉羹之后,并没有被击溃,而是吃下了肉羹,随后对中山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乐羊啜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