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桐古塘王氏吧 关注:17贴子:172

回复:皖桐古塘王氏上源源流世系的考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口王氏为太原王氏分支,始祖希翔公为武口王氏一世祖,公字冲之,宣州文靖公仲舒公第四子宏之子。避黄巢乱由宣州经歙篁墩转迁婺源武王村,号云谷居士,淮南吴王辟为扬州民曹参车,娶俞学士诜女,卒于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公与妣合葬俞学士园,铜锣形午向。子—,延钊。延钊公,行二,字灿卿,号陀川,唐殿中待制,卒于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葬三万林,占夫人葬墓左,继娶何夫人,葬石门社檀前方向。子十一,仁瞻(朱姓养子)、仁玉、仁旺、仁谅、仁烈、仁裕、仁双、仁潜、仁幹、仁遇、仁显。以一至十一府君称谓,用天干甲至癸集纪世系(三世),有孙二十四人皆从文,曾孙五十六人皆从德(五世),元孙百人皆从元(六世)、后何故未同字辈待考),自建隆元年到天圣二年四世同堂、已居六十五载,闾门三百二十六人。
我武口王氏号称十府君. 谱按各府君分为甲, 乙, 丙, 丁, 戊, 辛, 壬等集.
二府君:仁玉,为甲集;
三府君:仁旺,为乙集;
四府君 : (南唐) 仁谅,为丙集;
五府君 : 仁烈, 一名仁烈,字佐才,为丁集;
六府君:仁裕,为戊集;
七府君:仁双,为己集;
八府君:仁潜,为庚集;
九府君,:仁幹,为辛集;
十府君 : (宋) 仁遇,字达之, 为壬集;
十一府君:仁显,为癸集。
《(安徽休宁)藤溪王氏嫡支世谱》(乾隆年间)"迁徙录"介绍一世祖希翔公始居武口,以下各派皆自此迁徙各处。因王姓是大姓,人口众多,由武口迁往各地的王姓支派,数目众多,该谱一一进行罗列:其中二府君支下迁派,计济源派、梅田派等共104派;三府君支下迁派,计邑东门派、张村长寿里派等共60派;四府君支下迁派,计邑中派、浙源派等共85派;五府君支下迁派,计邑中牧民坊派、江村派等共17派;六府君支下迁派,计武口派、邑西吊桥派等共104派;七府君支下迁派,仅婺南绍溪派1派;八府君支下迁派,计三松派、大坑派等共4派;九府君支下迁派,计藤溪派、洪水原派等共194派;十府君支下迁派,计颍北派、乐田派等共11派;十一府君支下迁派,计德兴南源派、乌石派等共10派。以上共计由始祖地武口迁出支派达590派,分布在皖南、皖北、江苏、江西等各个地区
唐代王勃作序写《滕王阁序》)。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王勃作序后,唐代王绪写《滕王阁赋》,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
王氏宗祠 - 湖北省咸宁市桂花镇王氏宗祠
湖北咸宁太原王氏是唐代江南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王仲舒第六孙王希翔的后裔,希翔公四世孙元万自江西婺源武口迁睦州,始新源黄畈,其十四孙大申,字大荣,为善山将军,居淮,后转迁湖北咸宁县(今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附近的飞鸡墩庄(今桃花尖村)定居,与同时迁徙咸宁汀泗桥镇的大信公同为咸宁始祖,其后裔又分迁湖北鄂州泽林、咸宁马桥、桂花等地,仅咸宁市咸安区王希翔之后裔已有一万二千余人,是咸宁王氏中的最大一支。
咸宁桂花镇毛坪村王氏宗祠是大荣、大信公的后裔共同合建而成。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是一座仿古建筑,设计精明,三栋联宇,雕梁画栋,装饰富丽堂皇,气势雄伟,自2014年4月破土动工,历时9个月时间,耗资600多万,终于完工举行庆典,这是咸宁太原王氏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喜事,是咸宁太原王氏子孙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伟大壮举。这一壮举,乃是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氏族精神,传承上古文明,敦促大众团结,启迪后代奋发进取的综合工程。它将激励王氏子孙在新的征途上奋发图强,再创新的辉煌!
婺源 思口漳村三座王氏宗祠
一名管溪派漳溪王氏宗祠,名致敬祠。漳村有王氏宗祠三座,虽皆是武口王村王,然分支系亦有不同焉!致敬祠王氏乃是武口王村九府君王仁幹后裔,仁幹公六世王元可公于南宋自武口迁管溪(原婺北,今已属休宁辖)过约半世纪余,仁幹公八世王守宣公迁浙源西坑。过约三百年后之明代,十八世孙王寿泗公迁来漳村后所建,致亲孝敬义乎!致敬祠之豪华浩大在婺源也属屈指可数焉!只惜坍塌矣!


IP属地:上海21楼2019-01-11 10:24
回复
    从两汉到隋唐时期,国家选拔官员被门阀家族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这一制度,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10大家族。
    太原王氏
    始祖:东汉王柔、王泽兄弟
    代表人物:三国时有司空王昶,西晋司徒王浑,东晋王坦之、王国宝,大将军王恭,尚书仆射王愉。北魏镇东将军王琼;唐著名诗人王瀚、王维、王昌龄、王之涣,横扫印度的传奇将领王玄谟。
    建立朝代:无,北魏时期四大家族。
    琅琊王氏
    始祖:曹魏太尉王祥及弟王览
    代表人物:两晋时期王戎、王衍、王澄、王敦、王导,书法家王羲之;北魏大臣王肃。
    建立朝代:五代时期闽国。


    IP属地:上海22楼2019-01-21 13:02
    回复(3)
      唐朝王氏家族,一门三宰相,是第一望族
      一是一门四进士、兄弟三进士,王播同其弟王炎、王起一门兄弟四进士(唐代科举制度尚不完善,考取进士极难,《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一书收集的唐代扬州进士仅九人,俱大家,而王氏兄弟独占其四)。
      二是一门三宰相。王播、王起兄弟和其侄子王铎同为唐朝当朝宰相。
      三是文武全才。王铎、王式均为唐末著名将领,在打击晚唐藩镇割据、平定安南之乱皆成果突出。


      IP属地:上海23楼2019-01-22 13:31
      回复
        楼主我们古塘王氏是太原三槐王氏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0-01-06 14:34
        回复
          皖桐古塘王氏,到底是那一支派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02-01 11:15
          回复
            楼主你是古塘王氏后裔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0-02-01 11:44
            回复
              基本信息
              名称:
              古塘王氏宗譜
              姓氏:王
              始祖:王德宏
              题名:古塘王氏宗譜□□卷(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
              藏地:中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
              其他信息
              地区:安徽省-安庆市
              来源:网络宗亲
              藏地:中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
              家谱介绍
              參見清王紫冠修《[安徽桐城]王氏宗譜》條目(館藏:1020591-599)。(始祖德宏,宋高宗南渡時自江西婺源黃墩遷居浙江仁和(今杭州),始遷祖五世孫言(字如綸,號古塘,行遷九),元大德元年自安徽無為遷居安慶府桐城縣峽山古塘龍王尖山下。)。卷一譜序、家譜質言、序傳、凡例、家規、合祭祝跋、世系圖、世系,卷二至三十六世系,卷三十八至三十九傳、行略、贊、跋、議約,餘卷文傳。存卷一至二十三、二十五至三十六、三十八、三十九,文傳二卷。地址中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
              參見清王紫冠修《[安徽桐城]王氏宗譜》條目(館藏:1020591-599)。(始祖德宏,宋高宗南渡時自江西婺源黃墩遷居浙江仁和(今杭州),始遷祖五世孫言(字如綸,號古塘,行遷九),元大德元年自安徽無為遷居安慶府桐城縣峽山古塘龍王尖山下。)。卷一譜序、家譜質言、序傳、凡例、家規、合祭祝跋、世系圖、世系,卷二至三十六世系,卷三十八至三十九傳、行略、贊、跋、議約,餘卷文傳。存卷一至二十三、二十五至三十六、三十八、三十九,文傳二卷。记录始迁祖;始遷祖王德宏,生于南宋;始迁祖;始遷祖王言,生于元。


              28楼2021-04-04 16:47
              收起回复
                古塘王氏和竹子湖王氏上源都一样,茂,蔚,道,古塘王氏是道公后裔迁九公支,道公上源三世都是一样,素公字德宏,巩公又名时,景二公讳杰,古塘王氏一世祖德宏公
                安徽枞阳古塘王氏始祖迁九公
                一世:德宏
                二世:时
                三世:杰
                四世:道
                五世: 道公幼子 迁九(安徽枞阳古塘王氏始祖迁九公)
                六世: 迁九长子 复一 。 次子 复二。 三子 复三 。
                七世:复一长子 谋。 幼子 诚。 复二长子 谏。 次子 谨。 三子 训 。复三公子 讠晋(左讠右晋)。
                八世:
                谋公子: 福。
                诚公长子: 礼。次子: 禧。 三子: 礻因(左礻因)。 四子: 祺。 五子: 礻昌(左礻右昌)。
                谏 公子: 礻来(左礻右来)。
                谨公长子: 礻冀(左礻右冀)。次子: 禅。
                训公子:礻乃(左礻右乃)。
                讠晋(左讠右晋)公 长子: 礻黄(左礻右黄)。 次子: 袗。 三子: 祜。 四子: 祉 。五子 礻赞(左礻右赞)
                九世
                金字辈份 :钦铎(以下四公俱居广西)钧镛镇钰 。锦鑫。铠钊鋐銛釜。锪。钱锭 钅乔铜。锧锐 。钊钅乂。钏铨铜。铎锡。铤(止)銶镐錝錀锻。钢鏻镔鏆鈵钚金。銮錬鐤铢(止)銏。铨(止)钅耑钅长钅盤。钅匋钅展。
                (来枞阳后,从迁九公算起,第五代始用辈份:金水木火土 廷之世绳祖 修永绍家传 良士自文武有材可大用 其德光宗谱 绵衍与来嗣 法守昭千古)
                (古塘王氏锪公后裔另立了一个枞阳官埠桥王氏,迁九公---长子 复一公---复一公幼子 诚公--- 诚公 三子 裀公--- 裀公子锪公后裔另立了一个枞阳官埠桥王氏。其字辈为:金水木火土,智再芪绳祖,修凝绍家传,生贤备文武。本正业统昌,天地同斯普,先哲与后裔,放守恒万古)。
                安徽枞阳竹子湖王氏
                始祖 : (宋) 王蔚,行伯七。
                景二公(讳杰)次子。
                由长安徙铜陵之白华乡。
                提为1世。
                桐城竹子湖始祖(2世) : (宋) 王千二。
                蔚公长子。
                由铜陵白华乡徙桐城竹子湖。
                千二公下派祖(7世) : (元明之际) 王贤一 ; 王贤二。
                皆为寿一公之子。
                贤二公生三子(8世) : (明) 王旻一 ; 王旻二 ; 王旻三。
                贤一公下房祖(9世) : (明) 王祖二。
                胜一公次子。
                下有三子 : 王宗一,名俊(一传后止) ; 王宗二,名关 ; 王宗三,名西。
                祖二公下支祖(11世) : (明) 王福,号福道 ; 王伦,名寄,字慎五(生八子: 王颛,字愚公 ; 王预,号观吾 ; 王顼 ; 王颢,止 ; 王頣 ; 王顺 ; 王顶 ; 王显,号玉华)。
                预公下支祖(15世) : (明) 王都,字惟建,号古桥,行一。
                生五子: 王一元,字会清,行一 ; 王一清,字静卿,行二 ; 王一举,字用卿,行三 ; 王一贯,字化卿,号唯斋,行四 ; 王一??(过继)。
                贤一公派字行(16至27世) : 一孟来风 正大光明 道德文仁。
                贤二公派字行(16至27世) : 应士朝廷 必待得享 方征续兴。
                合族派语(28世起) : 齐思先泽 培植宗功 青缃世绪 桂馥兰芬。
                散居地 : 安徽省桐城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竹湖王氏续修合谱 书衣题 : 竹子湖王氏宗谱


                IP属地:上海30楼2024-05-02 11:51
                回复
                  查一下,合肥王绾、王與,按泰和花园王氏族谱记叙是东晋王导后裔,其中宋淳熙五年姚颖榜进士王化原后裔一支迁居到广东韶关乐昌其中王导经王僧绰、王俭再到王难得—王子颜——王用——王有臣——王正卿(宣城郡太平县令于公元851年在仼)——王绾(856-927)、王舆、王经,南唐时王绾子王崇文任吉州刺史后改虔州节度使(百姓军),从弟崇高(王经长子,次子王崇古是状元)持符节令随行兼任庐陵县令。吉安泰和花园世系崇高——牧(宋赠工部尚书)——贽(礼部侍郎)——亿(职方员外郎知袁州)——球(酸枣知县知峡州)——镐、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4-07-17 04:03
                  回复
                    一、皖桐古塘王氏为安徽桐城、枞阳地区重要王氏分支,南宋初期,王德宏因宋室南渡自江西婺源黄墩迁至浙江仁和(今杭州),成为古塘王氏的南迁始祖 ,南迁历程南宋初年,先祖德宏公从徽州婺源迁居杭州仁和。元末战乱,迁九公(生于1258年)由婺源迁至安徽桐城古塘,为枞阳古塘王氏始祖。元大德元年(1297年),王德宏五世孙王言(字如纶,号古塘,行迁九)从安徽无为迁居安庆府桐城县峡山古塘龙王尖山下,成为古塘王氏的始迁祖。其家族以“古塘”为名,形成聚族而居的宗族体系,部分后裔定居巢湖姥山,形成姥山王氏支系。
                    二、始祖与世系关键人物迁九公:元宪宗年间生,享寿79岁,为古塘王氏开基始祖, 王道公:南宋官员,后裔迁九公定居古塘,形成主支。
                    三、字辈排序古塘王氏字辈体系分两套:明代传承廷之世绳祖,修永绍家传,良士自文武,有材可大用…。五行结合金水木火土,廷之世绳祖…法守昭千古,以五行元素起始,体现宗族文化特色。
                    四、堂号与支派堂号:主要为太原堂,部分分支与三槐堂(如姥山王氏)存在历史渊源。地域分布:以桐城、枞阳为中心,涵盖“九里十三王”聚居地,部分散居江西、浙江等地
                    婺源武口王氏:始祖王希翔后裔中,部分支系迁至浙江仁和,后与古塘王氏存在联宗关系37;
                    新安琅琊王氏:王璧支系与古塘王氏同属徽州王氏文化圈,但迁徙路径不同。
                    枞阳会宫镇安凤村存有野庙王氏一世祖墓,部分分支通过基因检测(如N-F4208谱系)确认了与古塘王氏的遗传关联。
                    古塘王氏后裔主要分布于今桐城市、枞阳县一带,形成以祠堂、族田为核心的地域性宗族网络。例如枞阳高甸一带的“竹子湖王氏”与桐城峡山古塘王氏互为分支
                    古塘王氏在明清时期发展出多个分支,如炭埠王氏、笔峰王氏等。各支系均有独特的字辈系统:炭埠王氏:道嘉汝希先,有志文名振,永念叙彝伦;竹子湖王氏:一孟来凤,正大光明,道德文仁,齐思先泽,培植宗功;合修谱后派行:齐思先泽,培植宗功,缃情世褚,桂馥兰芬。


                    IP属地:上海32楼2025-03-17 11:24
                    回复
                      王姓,历来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姓之一。其来源有很多,大致分为出自姬姓之王、子姓之王、妫姓之王以及少数民族改姓为王的。 姬姓之王(中国王姓人口中,十之七八都属于这一脉)、分为三派: 一、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演变为若干姓(毕姓、万姓、冯姓、庞姓、王姓等),其中的王姓居于现在的西安、河北等地; 二、周考王封弟弟揭于河南王城,揭的后代是为“王氏”; 三、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这一派的王姓人数最大,分布最广,影响最大。 宋代之前,将王姓分为太原、琅琊、北海、陈留、新野、河南、长沙等二十一个郡望,其中琅琊和太原最负盛名。唐朝以后,王姓开始出现很多堂号,譬如福建开闽王氏、河南开封三槐堂。而琅琊王氏、太原王氏、福建开闽王氏、河南开封三槐堂王氏,都是属于周灵王太子晋这一脉的“王氏”。
                      南方王姓祠堂,大多以“三槐堂”为堂号,这里有这么一段故事,据《宋史王旦传》所写: 五代时期的名士王祐,平时经常行善事积“阴德”。因为槐树,象征着渊博的学问和崇高的地位,所以王祐为勉励子孙立志求进,便在自家庭院中种了三株槐树,说道:“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 后来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成为宰相,世人就称他们王氏家族为“三槐王氏”。王旦生的三个儿子,个个成为朝廷高官。苏东坡在《三槐堂铭》中盛赞道:“王氏之福,盖未艾也。”从此之后,“三槐堂”也成为王氏优良家风的象征。 “靖康之变”后,三槐王氏因避乱,大多随宋室南迁。但王宾(见河南开封三槐堂世系图3)这一支王氏留下来,继承祖业,照看祖坟,繁衍后代。


                      IP属地:上海33楼2025-03-18 07: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