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岭吧 关注:56贴子:3,672
  • 0回复贴,共1

中国的春节大写的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的春节大写的年
春节,本是中国历的岁首、元旦,俗称大年,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它是集四时伊始、祭祀、祈福、祈年、阖家团圆、喜迎新春等多种文化内涵在内的特大节日。
近代由于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西方公元历也悄然由日本传至中国而被接纳。日本国是中华文化圈地区,原来也使用中国历法,“明治维新”后被废除,采用了公元历,不再过“中国年”。这与中国晚清政府的衰弱有着不小的关系,使得西方文化向东方不断渗透,最终公元历成为世界通用历法。
公元历是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年作为纪元, 1月1日为元旦,我们现在俗称为“阳历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首次采用了公元历作为国历纪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公元历作为新中国历法纪年”,将中国历称为“农历”,双历并用,原岁首“大年、元旦”改为“春节”。
中国历法是汉代统一的以夏历为基础的阴阳历,以日规定节气、年周期;以月规定月份和岁首,阴阳产生的矛盾用闰月调整到回归年,使用起来比较复杂。
与世界接轨,我们在文化上做出了这一让步,公历毕竟也使用方便。
中国历法虽然复杂,但也是科学的,并且还是中国阴阳哲学思想以及中医阴阳理论的共生文化,传续了几千年,凝聚着祖先的思想与世代人的情结,是我们这个文明体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如何保留,可谓是一个不小的课题。
曾有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递交过提案,欲将“法定春节设定在立春日”。结果没有被采纳,这也是必然,那样的话,中国的“年文化”就会彻底丢失。
立春,百姓称之为“打春”,由于日月运行规律有别,中国阳历打春与阴历“年”之间的时间也不固定,相互左右。阴阳学说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来自于自然,应用于人文;人的属相又以立春计算,每个人都得占春的理念世代相传(年前打春后出生的孩子就用下一年的属相)。再说了,立春它本身就是中国的低调春节,没被法定化的原因,是因为大年包含了春的含义,而立春却不是科学的阴历年首。
智者将“中国年”改为春节,让我们完美地保留了祖祖辈辈传承的文化基因,还收获了两个节日,又借着“春风”把“中国年文化”展示给了世界,更利于我们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可谓双赢。
特写的春节,中华民族大写的年,依然古老厚重,依然丰富多彩、璀璨如新。


1楼2019-02-03 19: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