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
打着打着游戏突然想唠叨,就写了这些东西。
顺带,把一些(至少1年前的)老图发上来(炒冷饭?)了。
让各位见笑了。
另外,图文无关。
三、精致的
贝壳如是说:
最先谈到这个,这大概是因为我最开始接触创作,就是从“用GMOD作图”。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非常追求图片的质量:这包括但不限于取景、布景、调色、特效、动作等各种内容...
当然,“精致”的意义,在我看来就是“要给观众好的视听体验”(虽然静帧图不涉及听觉方面,我指的并非局限于图片)。
这一点固然很重要,然而在最初,我某种意义上是在盲从,或是说模仿我所崇拜的人,举例来说——
我和我的朋友们曾研究过如何用Photoshop做出平行光的特效,这个特效经常出现在各种电影以及电子美术作品中。
这种钻研的精神固然是可贵的,但我们在发现方法后却不经意地滥用起了自己所掌握的技巧。
这种滥用造成的,就是所谓的“光污染”,以及“审美疲劳”。
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缺少真正的实力,我们害怕“黔驴技穷”。
那个时候曾经有人在评论中给了我一巴掌:“你在用特效遮盖图片本身的简陋”,而这个人所指出的,正是上述的那个“原因”。
当时我所做的,正是把“最夺人眼球”的技术掌握,然而却不去锻炼自己的基础技巧,亦不对自身的“盲从”进行反思。
说好听点,这叫做工匠精神;说难听点,这只是软弱者的哗众取宠。
那导致当时的我们创造了许多“华丽且千篇一律的面具”,甚至出现了一种令我感到讥讽的术语“MWG(Man With Gun)”。
MWG指的大概是,随便找一个(或几个)很酷的士兵,摆出很酷的姿势拿一把(或几把)很酷的枪,打很酷的光,配很酷的特效。
能做到这些的话,成品图片在视觉效果上来说一般不错,而制作的过程也可以给创作者技术上的锻炼。
然而,这样的图片多了,就会显得非常的“无聊”,看起来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这不过是作者在“展示自己仅有的那些技术”的同时,表现“自己缺乏创造力”的事实罢了。
(也有类似的词汇,比如说“孤独”)
在做了很久这种无聊的作品后,我对此进行了反省:自己究竟缺少什么?
我得出的答案是:灵魂。
二、有趣的
贝壳如是说: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
这句话可能有些人已经看腻了,但我觉得说的也不无道理可言。
当满大街的作品都有着华丽的光影,酷炫的动作时,什么东西能够真正地再次打动麻木的人心?
模仿,很多人都会。然而,要创造一些值得人们铭记的作品,却需要比模仿力更加珍贵的东西。
灵魂,灵感,灵气,能够让人们分辨出独一无二的,你的作品,你的风格。
但它们并非是白白来的,这与启发你的作品,你个人的三观,以及各种其他的细枝末节都有关系。
当然,不仅如此,它们也与你是否思考过“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有关。
你的作品是否只是为了赢得人们单纯对技术的崇拜和赞美而存在?
你的创作中真正表达的含义,思想,感受,究竟是什么?
以及,你是否明白“自己并非是为了变得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这一点?
要说出真心话,单纯不说谎是不足够的。
自己真正想创作的东西,或许你自己都不清楚...
但或许,正是因为不清楚,才有探索的价值。
只要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无论现在你是否还在做“好看的皮囊”,都无所谓。
因为,在我看来,正在寻找自己的真心的人,就是拥有最重要的东西的人。
而那个最重要的东西,我习惯管它叫做:自知之明。
一、自知之明
贝壳如是说:
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其对新手和老手都很重要,这是一辈子的修行。
是否有着自知之明,这与你的技术无关,而在于,是否能够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新手不但要意识到自己的弱小,还要发现自己的长处”,“老手不仅要知道自己擅长的东西,还要正视自己的短板”。
否则,新手会变得自卑,老手则会变得自傲。
当然,这是很难的,以至于很多人都会迷失——
把自己想得太差,就会做出连自己都不满意的,空虚的作品。
把自己想得太好,就会搞出到最后根本完成不了的,理想化的天方夜谭。
甚至,有可能两者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出来的东西既杂乱,又无聊,最后还腰斩了。(我有过很多次这种经历,真的很受打击orz)
最后,我终于想明白了一点点,那就是因为我没有自知之明——不能足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
“设定作品期间,我(或者我的小组)是否下了足够的功夫来将它的品质提升至合格或是优秀?”
“我(或者我的小组)目前的技术是否能够实现我(或者我们)的灵感?”;
“制作的过程会让我觉得足够有意义,有动力来做到结尾吗?”;
如果要启动一个(对你而言的)大项目,亦或是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如上(但不局限于此)的种种问题。
当然,也不必想得太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过度思考只会使自己变得迷茫,并成为行动上的矮子。
上述的这些内容,我认为不仅限于作图,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各种创作时,希望对各位能有帮助。
以上
打着打着游戏突然想唠叨,就写了这些东西。
顺带,把一些(至少1年前的)老图发上来(炒冷饭?)了。
让各位见笑了。
另外,图文无关。
三、精致的
贝壳如是说:
最先谈到这个,这大概是因为我最开始接触创作,就是从“用GMOD作图”。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非常追求图片的质量:这包括但不限于取景、布景、调色、特效、动作等各种内容...
当然,“精致”的意义,在我看来就是“要给观众好的视听体验”(虽然静帧图不涉及听觉方面,我指的并非局限于图片)。
这一点固然很重要,然而在最初,我某种意义上是在盲从,或是说模仿我所崇拜的人,举例来说——
我和我的朋友们曾研究过如何用Photoshop做出平行光的特效,这个特效经常出现在各种电影以及电子美术作品中。
这种钻研的精神固然是可贵的,但我们在发现方法后却不经意地滥用起了自己所掌握的技巧。
这种滥用造成的,就是所谓的“光污染”,以及“审美疲劳”。
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缺少真正的实力,我们害怕“黔驴技穷”。
那个时候曾经有人在评论中给了我一巴掌:“你在用特效遮盖图片本身的简陋”,而这个人所指出的,正是上述的那个“原因”。
当时我所做的,正是把“最夺人眼球”的技术掌握,然而却不去锻炼自己的基础技巧,亦不对自身的“盲从”进行反思。
说好听点,这叫做工匠精神;说难听点,这只是软弱者的哗众取宠。
那导致当时的我们创造了许多“华丽且千篇一律的面具”,甚至出现了一种令我感到讥讽的术语“MWG(Man With Gun)”。
MWG指的大概是,随便找一个(或几个)很酷的士兵,摆出很酷的姿势拿一把(或几把)很酷的枪,打很酷的光,配很酷的特效。
能做到这些的话,成品图片在视觉效果上来说一般不错,而制作的过程也可以给创作者技术上的锻炼。
然而,这样的图片多了,就会显得非常的“无聊”,看起来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这不过是作者在“展示自己仅有的那些技术”的同时,表现“自己缺乏创造力”的事实罢了。
(也有类似的词汇,比如说“孤独”)
在做了很久这种无聊的作品后,我对此进行了反省:自己究竟缺少什么?
我得出的答案是:灵魂。
二、有趣的
贝壳如是说: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
这句话可能有些人已经看腻了,但我觉得说的也不无道理可言。
当满大街的作品都有着华丽的光影,酷炫的动作时,什么东西能够真正地再次打动麻木的人心?
模仿,很多人都会。然而,要创造一些值得人们铭记的作品,却需要比模仿力更加珍贵的东西。
灵魂,灵感,灵气,能够让人们分辨出独一无二的,你的作品,你的风格。
但它们并非是白白来的,这与启发你的作品,你个人的三观,以及各种其他的细枝末节都有关系。
当然,不仅如此,它们也与你是否思考过“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有关。
你的作品是否只是为了赢得人们单纯对技术的崇拜和赞美而存在?
你的创作中真正表达的含义,思想,感受,究竟是什么?
以及,你是否明白“自己并非是为了变得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这一点?
要说出真心话,单纯不说谎是不足够的。
自己真正想创作的东西,或许你自己都不清楚...
但或许,正是因为不清楚,才有探索的价值。
只要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无论现在你是否还在做“好看的皮囊”,都无所谓。
因为,在我看来,正在寻找自己的真心的人,就是拥有最重要的东西的人。
而那个最重要的东西,我习惯管它叫做:自知之明。
一、自知之明
贝壳如是说:
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其对新手和老手都很重要,这是一辈子的修行。
是否有着自知之明,这与你的技术无关,而在于,是否能够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新手不但要意识到自己的弱小,还要发现自己的长处”,“老手不仅要知道自己擅长的东西,还要正视自己的短板”。
否则,新手会变得自卑,老手则会变得自傲。
当然,这是很难的,以至于很多人都会迷失——
把自己想得太差,就会做出连自己都不满意的,空虚的作品。
把自己想得太好,就会搞出到最后根本完成不了的,理想化的天方夜谭。
甚至,有可能两者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出来的东西既杂乱,又无聊,最后还腰斩了。(我有过很多次这种经历,真的很受打击orz)
最后,我终于想明白了一点点,那就是因为我没有自知之明——不能足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
“设定作品期间,我(或者我的小组)是否下了足够的功夫来将它的品质提升至合格或是优秀?”
“我(或者我的小组)目前的技术是否能够实现我(或者我们)的灵感?”;
“制作的过程会让我觉得足够有意义,有动力来做到结尾吗?”;
如果要启动一个(对你而言的)大项目,亦或是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如上(但不局限于此)的种种问题。
当然,也不必想得太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过度思考只会使自己变得迷茫,并成为行动上的矮子。
上述的这些内容,我认为不仅限于作图,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各种创作时,希望对各位能有帮助。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