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借用一下
@梦回汉唐56 的话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小说中有塑造人物的需要,有所谓的“价值取向”,是很正常的,如果把这些褒贬倾向和价值取向明确挑出来,反而是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鲜明的一种肯定。在这里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1.瑜粉对三国演义的“反对”,往往是基于《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即“造成了很多人对公瑾的误解”,而非三国演义文本本身的艺术价值,不满这种社会影响和承认三国演义的文学性,是完全不矛盾的两回事(这反而是演义塑造人物的成功)。看到这里有人会说,那我看到那么多周瑜粉骂演义又是怎么回事呢?第一,请先对他批评的对象进行定性,第二,拉踩行为,本就是受到抵制的,各粉圈都一样,更何况各粉圈都存在不同层次的粉,以偏概全不能说明问题。
2.罗贯中对于写作素材的处理,与他所在的时代是直接相关的。我们知道,史官在书写史书的时候会有一些史料取舍,这可以体现史官的价值取向,在小说创作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演义的情节有很多来源于罗贯中时代的话本和杂剧以及一些“对刘备势力友好度较强”的史料,对于历史的改造方向也符合这一取向,这就可以看出来罗贯中的取向与当时的尊刘风气是直接相关的(所以持部分情节非罗贯中原创所以对周瑜很友好这种神论的人可以闭嘴了,且不说罗贯中作品中既然有此内容,那么这个情节就是作品的一部分)。否认这一点而去对演义中的情节进行阐释,无异于耍流氓。
除去尊刘倾向,罗贯中本人的价值观不可不说没有受到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罗贯中侧重“弘扬”刘备集团的“仁”,关羽的“义”,就是对这种道德观念的肯定,这种话语背景下,我们再看“周瑜为二乔向曹操宣战”这段情节,有没有抹黑周瑜,显而易见了,请参考陆游唐婉事件中陆游母亲的态度。罗贯中是明人,又受到当代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明这段描写并不是站在东汉人的角度上。